APP下载

新媒体技术对中国传统文化引入艺术教学的促进与拓展

2021-01-04

大众文艺 2020年23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艺术

[山东水利职工大学(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山东淄博 255000]

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扩张,全方位影响人们的感知方式

新媒体技术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新媒体,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与作为媒体的信息服务功能,是网络经济与传媒产业实现对接的最佳选择。

当今新媒体技术综合不同媒体的特点,加上三维动画、虚拟技术、感应技术等,集合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录像、声音、音乐等传统表现媒体的优点,结合了计算机和手机的交互功能,精心的策划创意构思,以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吸引视听。

目前,新媒体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视听效果,使人的视听感官得以最大的开放,在艺术教学中借助新媒体技术推动艺术教育的宽度与纵深度的延展,特别是历史久远的传统民族文化,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做到时间空间一体化的感受,历史与现实相融合,过去与未来的穿越,以视听复活再现真实场景,融入环境中,如3D清明上河图,VR虚拟大唐盛况,这些新的体验和感受拓宽了人的视野,刷新了感知,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这也是进入5G时代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传统文化引入现代艺术教学的直观途径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民族的根脉,是集体意识的反应。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的集合。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是艺术表达,艺术作为文化的精粹部分,更能展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审美习惯和心理愿求。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自然观入艺术观,以太极的阴阳变化与融合表达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在艺术中同样以道入艺,自然观和阴阳观为艺术的主要观点。传统文化作为根脉,是文化积淀的底蕴,也是现代艺术教学重要的文化根基。

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可以直观地表达传统文化内蕴,如我们学院《水院赋》的视频制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作为古代赋体作品,现代学生比较陌生,甚至文言文的理解也不准确,但通过视频画面一个个呈现出来,声、乐、图、文结合,清楚地表达出文字的含义,直观地再现了情景,增进师生理解文字的能力,同时观看视频也成为一种美的享受。现代多媒体技术,促进和加强了对艺术作品的传情达意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传统节日、古诗和成语小故事做成flash动画、MG动画或情景小视频,表达传统文化内涵,学生们乐于创作与传达。在创作过程中,对于学生是一个接受与吸收,体现出对文化品位的热爱,也是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的表达。

图1、2 指导学生制作的《水院赋》视频截图

新媒体技术运用在教育和教学中改变了教育和教学的手段,使其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学生乐于接受与喜欢,学生在进行艺术作品创作时,通过展示传统文化,实践作品表达和精神探求,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变得亲切易懂,艺术欣赏与创作变成一个更为立体生动、效果真实、可以互动、可以参与的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国外和香港、台湾各类媒体艺术传达中运用相当广泛,达到全球化认同,吸引更多的视听,已经成为商业化和艺术化的标志。全球化进程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才是真正的胜出者,好莱坞很多大片制作和游戏都喜欢运用中国元素,展现新的视觉呈现,如卡梅隆导演的电影《阿凡达》,改变了人的视听感知,里面呈现多种中国元素,龙、凤、榕树、花纹等。所以说在新媒体时代,传播途径和速度更广泛快捷,传统文化在艺术中的表达更具有美学意义和精神指向,也是民族文化在世界格局中的有力展现[1]。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国际参考依据和借鉴方式,融通了大文化格局,全球视野。

近年艺术教育中,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民族作为进入世界的符号,成为自身独特的认知领域,受到广泛的认可。回归传统,不忘本心,探寻根源,这些呼声成为时代的强音,特别是对年轻一代,通过多媒体艺术教育使其更深入地理解传统,继承传统,使中华民族的国粹发挥出卓越的现代意义。

图3 电影《阿凡达》中国元素凤鸟的运用

三、新媒体技术对传统文化引入艺术教学的促进与拓展

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或精髓部分,是文化的根脉,是一代代人吸收和发扬的正能量,是艺术教学中重要的传承与发扬。新媒体技术对传统文化引入艺术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和拓展作用。

全球化进程中,新媒体技术是全球共同面对的,是最快捷也是最吸引人的传播接受方式,特别是手机智能时代,一款手机可以完成多项功能,代替传统的传播方式,成为主流传播方式。一机在手,声光电文图大合集,这是智能化时代的主要特征。以多媒体推动传播,以传播带动文化。课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也可能是一部手机,多媒体制作也可以运用手机完成,制作与传播的快捷性决定了艺术教学的宽泛化。在课堂上运用手机APP进行简单的海报设计、LOGO设计、小动画设计和小视频制作等,直接发布媒体,迅速便捷,效果突出。

AI人工智能化的兴起,更是全方位的各种功能提升,各种手段综合性运用,丰富性表达与呈现。借助新媒体教学,把平面的,动态的,架上的,古今中外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展示给学生们。使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对个人思维和创造力的影响,并在艺术创作与表达中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达,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民族精粹的表现。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将产生新的突破与改进。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符号和元素,成为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的匠心独具的人才必备素养。

新媒体技术引进传统艺术教学的方式方法,接受新事物,传达新观念新思想,结合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强化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实现教师技能教学的宽泛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力提升。同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方法,增强影响力。使课堂变得延伸,可以通过新媒体传输世界各地,体现现代媒体的传播性[2]。在艺术教学中将其生成的各类作品进行有效传播,增进艺术技能的学习,培育学生学习文化的宽厚之心,使学生在进行多媒体学习和创作表达同时,以作品形式影响更多观赏者,使更多的人理解并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上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图4 李子柒中国传统文化视频

在全球化进程中,新媒体时代创作和传播方式与途径的广泛与宽阔。在教学中将其生成各类多媒体作品进行有效传播推广。目前新媒体中抖音和快手在大学生中间有着广泛的传播量,不仅是娱乐消遣,更是学生们迅捷的学习方式与途径,易于吸收接受和传播。近两年网红达人李子柒传统文化视频的通过媒体平台展现出来,火爆空前,造梦故园,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人们对民族文化深厚的情感,通过视频讲述和直观展现出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力度,把人们心中对家园故的情感呈现在唯美的东方画面中,这是民族集体无意识里的一个沉淀。

总之,进入新媒体时代,媒体技术极大地拓展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速度与途径,使文化融合多元与互渗互鉴成为时代的特征[3]。在艺术教学中更是通过选进的教学设备与软件合成的多媒体技术,促进文化艺术直观体验式的呈现,更人性化地展现传统文化,达到最大化的传播和影响,实现文明的共时同在。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艺术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纸的艺术
传承 民族 文化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爆笑街头艺术
民族万花筒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