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药汁制法的现代研究进展

2021-01-03孙颖文杨春梅杨兴鑫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药汁豆汁姜汁

孙颖文 张 婷 杨春梅 杨兴鑫 王 丹

北京城市学院生物医药学部,北京 100089

药汁制是中药炮制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又称“法制”,是指中药与一种或多种中药或辅料药汁共制的炮制方法,中药经药汁制后可达到解毒减毒、增强疗效、引药归经、纠正偏性、产生新作用等多种效果[1]。药汁制法无论是炮制技术、炮制原理,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清代达到顶峰[2],但药汁制法在近代乃至现代有所减少。本文整理了近5年来药汁制及其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对药汁制中药质量标准、工艺研究与药效研究进行了综述,希望为药汁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有益参考,以避免其被遗忘和淘汰。

1 姜汁制研究进展

由于药汁制法所采用的辅料药汁也多属于中药范畴,因此炮制后中药化学结构通常会出现较大改变,功效也随之变化,近年来,关于中药药汁制后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逐渐增加。如药汁制补骨脂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疗效的研究[3]、鲜姜汁与干姜汁制黄连疗效不同点的研究[4],不同胆汁制对天南星解毒疗效方面的研究等[5]。目前常见药汁制法有姜汁制、甘草汁制、米泔水制、吴茱萸汁制、黑豆汁制、胆汁制、白矾水制等。

姜汁制是药汁制中常见制法之一,姜味辛辣,性微温,归脾、肺、胃经,散寒解表,温中降逆止呕,化痰止咳[6],姜汁制中药主要适用于祛痰止咳、降逆止呕功效的中药。到清代以前,被明确记载的姜汁制制法有90多种。

姜制法可分为20余种,如姜炙、姜炒、姜蒸、姜煮、姜煨等,目前常用的多是姜汁拌炒法、姜汁煮制法。历史记载中所用姜汁多以生姜汁为主,而现代在姜汁的使用方面又可区分为生姜汁与干姜汁炮制,生姜汁解毒作用强,干姜汁散寒作用较强。

目前,关于姜汁制中药相关研究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生姜汁与干姜汁制后的药效差异方面。

1.1 姜汁制止呕作用

邓小燕等[7]研究发现,姜汁制黄连可以缓解胃肠抑制蠕动状态,生姜汁在缓解肠胃抑制蠕动状态和止呕方面作用比干姜汁效果好,此结论可以与传统中医理论相呼应。

1.2 姜汁制缓解黄连苦寒之性

钟凌云等[8]在不同姜汁制黄连的研究中发现两种姜汁实都可缓解黄连的苦寒之性,但干姜汁组实验结果呈上升趋势,缓解黄连苦寒之性的效果更强,上述药效学研究也证明了干姜汁与鲜姜汁作为辅料对药物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要根据其不同的药性,辨证用药,发挥姜汁制的最佳疗效。

1.3 姜汁制后药物中有效成分含量上升

贠亚波等[9]发现,姜汁制后中药挥发油含量及组成会产生变化,寒凉性中药挥发油含量上升,姜汁内挥发油的一些组分引入了炮制药材中,从而达到炮制后纠正药材寒凉之性的效果,后续研究还发现姜汁制后,黄连中生物碱含量也有所上升[10],研究验证了姜汁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证明了姜汁制法炮制中药材确实可以纠正缓解药材的寒凉之性。而黄健等[11]研究中则发现,姜汁制后厚朴中有效成分含量不稳定,且厚朴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姜汁制后其他成分可能也会发生变化,这些问题目前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姜汁制所用姜汁作为辅料炮制药物的常见辅料,主要有生姜饮片榨汁、生姜饮片煮汁和生姜饮片姜汁,学者们对其化学成分差异、姜汁制备工艺、药理药效差异等,以古籍和文献为依据,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为姜汁制中药在中医临床合理高效和安全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 甘草汁制研究进展

《名医别录》中认为甘草解毒功效较强:“甘草能解百药毒。”因此也认为甘草汁制可缓和药性与毒副作用,调和诸药。

目前关于甘草汁药效学与药理学的研究大多是通过测定经甘草汁炮制后中药成分含量变化来证明甘草汁对多种中药具有降毒作用。

2.1 甘草汁制降低毒性

甘草汁制乌头后可分解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12],降低乌头毒性;雷公藤经甘草汁制后其雷公藤甲素,红素含量明显低于生品[13],使雷公藤毒性降低。

2.2 甘草汁制工艺与条件的探索

刘丽婷等[14]对甘草汁制吴茱萸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分析不同条件下吴茱萸的成分变化,认为最佳工艺为甘草汁与吴茱萸的配比为6∶100,闷润6 h,锅内温度(160±7)℃时,炒制16~17 min,有助于甘草汁发挥最优炮制效果。

目前关于甘草汁制的研究较多较深入,但陈红等[15]指出,甘草汁制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化学成分变化来阐释炮制原理、降毒效果的机理研究,而甘草汁等中药辅料的操作与质量标准研究则稍显欠缺,中药经甘草汁制后最终会进入人体,但其有效成分在体内变化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想要更加深入研究,还需将体外和体内研究相结合。

3 胆汁制研究进展

胆汁制是将猪、牛、羊胆囊分泌物胆汁与中药共制,中药经胆汁制后疗效增强,毒性、燥性降低,并能够改变其药性,但也有研究发现天南星经胆汁制后镇痛和抗惊厥的作用减弱,推测可能是由于胆汁制过程中需浸泡会造成一部分的有效成分流失[16]。

目前相关研究较多的是胆汁制天南星,多是研究其中的化学成分,炮制工艺或测定胆南星水提物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等[17-20],胆汁制中所用胆汁以牛羊胆汁为主,后又增加了猪胆汁制,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复制法胆汁制和发酵法胆汁制[21]。

3.1 胆汁制增强天南星药效

崔亚晨等[22]发现,不同动物胆汁炮制的天南星疗效存在差异,虽然实验发现猪、牛、羊三种动物的胆汁均可增强天南星药效,但牛羊胆汁制天南星疗效明显优于猪胆汁制天南星,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不同胆汁炮制作用差异的探讨

古代医家认为,不同动物胆汁的炮制作用不同,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目前常用于胆汁制的猪、牛、羊三种胆汁的作用基本相同,无差异,如杨伟鹏等[23]在研究中发现胆汁制天南星确实有减毒存效的效果,但分别注射两种不同胆汁制南星注射液的小鼠各项指标并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不同胆汁炮制作用可能并无明显差异。胆汁制黄连也是胆汁制中药的一种,与姜黄连和萸黄连不同的是,胆汁制会加强黄连的苦寒之性,炮制后有利胆、明目清肝等效果。冉倩等[24]通过UPLC法对胆黄连进行含量测定发现,胆汁制黄连后,生物碱含量有所增加,新增6种胆酸类生物碱,但增幅并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黄连中化学成分。

古代多用牛胆汁、羊胆汁作为胆汁制辅料,现代增加了猪胆汁,究竟选择哪一种胆汁能对中药功效起协同增效或减毒作用,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且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关于胆汁用量没有明确规定,胆汁指标性成分及质量标准缺少相应研究,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

4 黑豆汁制研究进展

黑豆汁制中研究较为集中的是黑豆汁制何首乌,传统的黑豆汁制何首乌炮制过程可概括为“九蒸九晒”,流程较为繁琐,需以黑豆铺在何首乌饮片下,蒸制,再取出晾晒,成药需要重复以上流程九次,通常认为何首乌经黑豆汁制后可以增效减毒。

4.1 黑豆汁制对炮制药中有效成分的影响

根据相关研究,黑豆汁制何首乌后其儿茶素含量降低,没食子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有效成分含量升高,这也验证了黑豆汁制何首乌后增效的理论[25];谢婧等[26]研究发现何首乌经黑豆汁制后,二苯乙烯苷、蒽醌类成分、多糖类成分、卵磷脂类成分的含量均会发生变化,肝毒性也会降低,结果与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黑豆汁制何首乌可以减毒的理论相符合。

4.2 黑豆汁制不同炮制工艺探讨

目前,黑豆汁制的炮制工艺标准在药典中还不明确,是否应遵循传统的九蒸九晒法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杨磊等[27]在炮制工艺的研究中就发现,五蒸五晒的何首乌有效成分含量更符合药典中何首乌炮制品标准,而传统“九蒸九晒”后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含量仅占规定含量的49.8%,低于药典规定,大黄素甲醚、游离蒽醌大黄素、结合型蒽醌大黄素-8-β-D-吡喃葡萄糖苷等的含量也与药典要求不符合。李峥嵘[28]在实验中也发现了类似现象,且初步认为在黑豆汁制首乌的过程中,用鲜品何首乌直接干燥后以黑豆汁拌匀比传统的蒸制干燥后再用黑豆汁拌匀质量好。

5 其他药汁制研究进展

5.1 米泔水制

米泔水制可去除中药的燥性,达到和中之效,李润虹等[29]米泔水制后的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高于其他炮制方法制得的何首乌,米泔水制苍术是具有樟帮特色的炮制药之一。赵玉霞[30]对米泔水制的最优工艺和药效等进行研究后发现,米泔水制苍术相较其他苍术炮制品尤擅健脾,而在制备辅料米泔水的过程中,选用长粒糯米细粉制最佳。

5.2 吴茱萸汁制

吴茱萸汁制可缓和药性,李娜等[31]对黄连生品和吴茱萸汁制黄连进行含量测定发现炮制后其中的盐酸表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等生物碱含量有显著降低,一般认为黄连中苦寒性物质为生物碱成分,据此做出猜想吴茱萸汁制后可以缓解黄连苦寒之性。

5.3 白矾水制

白矾水制可以去除药材中刺激性成分,降低毒性等,王卫[32]在天南星的炮制减毒研究中发现,白矾水制可以破坏天南星中的毒针晶结构,从而降低其刺激性毒性,达到炮制降毒的作用。

6 关于药汁制质量标准的讨论

早在2004年,我国就开始了对中药辅料规范化的研究,目前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经对10余种中药辅料进行了立项研究,在药典中明确规定了一些需要加辅料炮制的中药品种,并详细标注了这些中药材的制法与品种,为一部分炮制饮片的辅料和加工过程提供了参考标准,推进了中药炮制辅料质量标准规范化进程。但目前药汁制中的多种辅料,例如姜汁、甘草汁、黑豆汁等,我国药典还未给出相应的操作标准及质量标准,由此可见药汁制辅料的质量研究还不够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33]。

如甘草汁制所用辅料甘草汁的质量标准问题,钮正睿等[34]在研究甘草汁的质量标准的相关文献中提出,用于炮制的甘草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 g/L(下限的90%)、总灰分在1.7 g/L以下、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均值的80%的甘草汁为质量优良的甘草汁。

在制定药汁制辅料相关标准的过程中,除了要尊重传统,还应注意在辅料炮制机理方面的研究,通过现代药理研究,确立中药炮制过程中辅料产生的成分变化及作用机理,从而建立起科学可靠的中药炮制辅料质量标准体系。

在黑豆汁的质量标准方面,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虽然明确了黑豆汁的制备条件,但依旧没有具体的工艺参数,因此一些学者对其炮制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探索。黄倩等[35]测定了不同炮制工艺下黑豆汁中的总黄酮含量以及不同炮制条件下黑豆汁制何首乌中的二苯乙烯苷,游离蒽醌,浸出物含量,发现在不同工艺条件下,黑豆汁总黄酮含量变化与黑豆汁炮制所得制何首乌质量变化关系呈正相关,因此可以认为存在黑豆汁质量会影响黑豆汁制何首乌质量的可能性,研究中还提出了总黄酮含量可以作为黑豆汁质量指标之一的猜想,但还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加以推敲。

米泔水制法中使用的辅料药汁米泔水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所以相关的炮制品还未被收录在药典中;白矾水制则需要格外注意炮制品的白矾残留量的问题,残留过多可能导致含铝化合物过量摄入,引发老年痴呆,细胞性贫血等。

7 小结

药汁制后对药品一般会产生如下影响:①抑制胃肠蠕动,缓解药物苦寒之性;②提高药物有效成分含量;③降毒增效;④去除药物燥性,缓和药性;⑤去除毒性刺激性成分。

药汁制自南齐出现后,一直随朝代更迭发展至今,是中药炮制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从最初的浸泡炮制发展到煎煮炮制,再发展到浸泡与煎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炮制,不但体系逐渐成熟完善,更为现代的药汁制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和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当代学者利用现代思维进一步优化其工艺[36]。但目前关于药汁制某些方面的深入研究还不太成熟,如药汁制中一些药汁辅料的质量标准研究,不同药汁的药理作用差异性研究等,还有待今后更深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药汁豆汁姜汁
广式姜撞奶,美味又驱寒
豆汁儿
豆汁 老北京的标志
天马行空的碰撞
姜汁撞奶
治脾胃虚寒
豆汁儿
中药偏方去头屑
治声带息肉
聊聊豆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