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分析

2021-01-02周爱华,汪正源,江康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6期
关键词:兼职调查分析大学生

周爱华,汪正源,江康

[摘 要] 大学生兼职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通过网络问卷、深入访谈的方法采集570份北京高校大学生兼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北京高校大学生兼职的基本特征。结果显示:招聘信息来源正规,学生兼职动机端正,岗位类型丰富多样,但技术性不强,专业关联度低;每周兼职时长多在16小时以下,兼职日收入多在50~150元,可以很好补贴学生的日常生活。兼职不会对学习造成不良影响,且对大学生就业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大学生兼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针对北京大学生兼职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兼职管理、权益保障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兼职;调查分析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北京联合大学校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大学生兼职对学业和就业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市属高校为例”(Sk30201707)

[作者简介] 周爱华(1978—),女,山东东营人,工学硕士,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理论及教学研究;汪正源(2000—),男,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2019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科学;江 康(2002—),男,安徽安庆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2020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科学。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6-0057-04    [收稿日期] 2021-05-30

大学生通过兼职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同时增加对社会的了解,提升个人能力。大学生兼职是当今社会中一种普遍现象,也是社会、高校持续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社会学家、高校教师从不同视角对大学生兼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关于大学生兼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兼职现状调查。主要从兼职动机、兼职信息获取渠道、兼职工作种类、兼职工作的专业关联度等方面进行,研究显示赚钱与提升自身能力是大学生兼职的主要动机,兼职信息主要通过熟人介绍、校园海报等渠道获取,兼职工作以促销导购、家教等为主,种类较为单一,且专业相关性差、技术含量低[1,2]。第二,兼职与就业关系的研究。普遍认为大学生兼职对就业工作有显著推动作用,兼职的就业效应受到兼职工种选择、时间安排、兼职动机、兼职岗位的专业相关性等因素的影响[3,4]。第三,兼职权益的保护问题。研究显示现有法律对大学生劳动权益的保护力度不够,相关立法应明确大学生兼职中的劳动主体地位,高校和媒体应广泛普及和宣传劳动法律知识,切实保障兼职大学生的劳动权益[5,6]。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兼职进行了研究与思考,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大学生兼职特征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同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地域差异性。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学生的兼职行为是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北京市大学生兼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大学生兼职提供科学的指导,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北京市2010级之后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网络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570份,包括毕业生214人,在校生356人。受访者以理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的学生为主。受访者中有男生137人,占总人数的24.04%;女生433人,占总人数的75.96%。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问卷采用网络平台乐调查进行问卷设计与发放,问卷共分为5部分内容,分别为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兼职基本情况、兼职对学业的影响、兼职对就业的影响、兼职认知调查。并通过Excel与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文献研究法。搜集并閱读国内外大学生兼职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大学生兼职方面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动态,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与方法参考。

访谈法。围绕研究主题设计访谈问题,采用重点访谈、座谈会及电话访谈等方式与大学生、学生管理人员及兼职单位主管等进行直接交流,获得相关人士对大学生兼职的一手资料。

二、北京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分析

(一)兼职信息获取渠道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兼职信息的获取渠道较为正规,主要为熟人介绍、招聘网站、校园招聘广告及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占比分别为36.30%、22.97%、12.91%、12.57%,与潘明明[3]、姚远[2]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只是学校的作用有所增强;另外,网络招聘信息渠道的使用有所提升,网络与熟人介绍相结合的微信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也是大学生获取兼职信息的有效渠道,既有熟人介绍的可靠性,又有网络的方便快捷性,是一种有效的发布与接收兼职信息的方式,是时代特征的体现。

(二)兼职动机

关于兼职动机,本研究设置了十个选项,调查结果如下:提升个人能力(23.02%)、赚钱减轻家庭负担(19.35%)、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13.79%)、为就业或创业做准备(12.84%)、丰富人际关系网(8.52%)、个人兴趣(8.46%)、实践专业知识(5.74%)、受周围同学的影响(5.33%)、好玩或消磨时间(1.95%)及学校学分要求(1.01%)。总体可见大学生兼职的初衷是非常健康向上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提升自己或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仅有极少数是随大流或消磨时间。

(三)兼职岗位类型

大学生的兼职岗位类型是非常丰富的,其中促销导购、门店或电话服务、培训班教师、家教、问卷调查、技能工作等岗位是大学生兼职的主要选择,占比分别为20.18%、15.42%、14.61%、12.27%、8.96%、8.96%,总体上这些岗位技术性不强,与所学专业的关联性不强。导购促销、门店服务、家教一直是大学生兼职的主要岗位类型[2,3],本次调查显示,承担培训班助教或授课教师岗位工作的学生呈显著增长趋势,这与当前升学竞争激烈、各种课外辅导机构产业化、规模化增长密切相关。北京是人口2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对培训机构教师、助教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更高的需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初高中知识、素质高、时间匹配度高,因此成为培训机构教师、助教的首选。总体上,从事教学辅导类职业(包括培训班教师及家教)的学生比重最大,达到受访者的1/4强。另外,从事翻译、会计、计算机及导游等技能性较强工作的学生也较之前的研究有所增长。

兼职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较低,仅有16.49%的受访者兼职工作与专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0.88%的受访者兼职工作与专业相关性一般,另外,52.63%的受访者兼职工作与专业完全不相关。大学生从事的兼职工作,大部分都技术含量较低,只有不足20%的受访者从事的岗位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专业相关性低、技术含量低是大学生兼职的一个重要特点,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还不足以承担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工作。

(四)兼职时间与时长

对于兼职时间的选择,受访者更多地选择周末,其次是课余时间、寒暑假,以及“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可见学生对待兼职是理性的,明确知晓学习是第一要务,以学业为重。每周兼职时长,53.86%的受访者选择8小时以下,27.72%的受访者选择8~16小时,18.42%的受访者选择16小时以上。如果按照周末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则81.58%的受访者每周的兼职时间不足2个工作日,工作强度相对不高。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是在保证自己学习时间的基础上再开展兼职工作。

(五)兼职收入与用途

对大学生兼职日收入与月收入的统计显示,兼职日收入在50~150元的人数最多,可以占到总人数的65.09%,日收入多的甚至可以达到200元以上;兼职月收入在500~1000元这个区间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近30%,其次是200~500元与1000~1500元的,各占总人数的20%。兼职收入的用途,60%以上的受访者用于生活费,减轻家庭负担;15.44%的受访者用于旅游等活动;12.11%的受访者用于学习其他技能,如考取驾照、英语培训、考研辅导等;8.42%的受访者用于交往朋友。总体上,兼职收入能够很好地补贴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培训费用。

(六)兼职对学业的影响

兼职对学业的影响,有24.74%的受访者选择兼职对学习会有负面影响,41.4%的受访者选择没有影响,还有33.86%的受访者选择兼职之后更加努力学习。当兼职与上课时间冲突时,近60%的受访者选择去上课,仅有不足3%的受访者表示会去兼职,还有约37%的受访者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而定,可见学生对上课的态度是端正的。对于课外学习时间是否受到兼职的影响,仅有15.79%的受访者反映课外学习时间不够,可见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较为充裕。兼职对专业认知的影响,有56.67%的受访者表示没有改变,有25.61%的受访者选择变得更喜欢本专业,觉得本专业很有发展前景,有17.19%的受访者变得不喜欢本专业。其中,有9.83%的受访者表示在兼职过程中找到了新的兴趣点。总体看来,兼职对大学生的学业以非负面影响为主,只要学生合理安排,保证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兼职就不会对其学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通过兼职,部分学生对专业会有新的认识,有的学生可以找到新的兴趣点,有利于学生的学业规划。

(七)兼职对就业的影响

调查显示,认为兼职对就业有帮助的受访毕业生占82.46%,仅有17.54%的受访毕业生认为兼职对就业无帮助。兼职有助于了解的就业信息分别为职场能力要求(28.52%)、薪资待遇(24.34%)、职场规则(22.07%)以及就业形势(21.92%)。兼职对于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际交往能力(29.67%)、心理素养(25.20%)、工作能力(16.12%)、职业素质(16.06%)及专业技能(11.65%)。通过兼职,大学生对于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的规则等会有一定的了解与认知,同时强化了个人心理素质,提升了工作能力,在招聘面试、试工实习阶段就会表现得更加成熟、适应性更强,在就业过程中就会更有竞争力。

(八)大学生对兼职的认知与收获

关于对兼职的认知,91.40%的受访者是认可大学生兼职的,仅有8.60%的学生认为兼职弊大于利,没有必要兼职。关于学生兼职的收获,依次为:充实生活与感悟生活(24.94%)、自己支付部分生活费用从而增强个人成就感(24.55%)、扩大交际圈与提升交际能力(20.86%)、增加工作经验与社会阅历(19.22%)、提高消费水平(10.43%)。关于兼职对大学生心理、情绪层面的影响,58%的受访者选择兼职对心理、情绪产生积极影响,更加积极向上、锐意进取,提升了抗打压、抗挫折的能力;29%的受访者则表示兼职对心理没有影响;13%的受访者表示兼职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尽管兼职最直接带来的是物质收益,但对于学生来说精神与能力层面的获得感要高于物质层面,兼职带来的隐性财富要高于显性财富。

(九)兼职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29.84%)、薪酬较低或不按时发工资(16.86%)、工作要求严苛(16.45%)、个人的技术技能水平不足(15.01%)、对岗位信息缺乏了解(13.74%)、同事间不正当竞争(7.96%),其中劳动权益方面的问题是主要问题。对于兼职权益受到侵害,调查显示原因依次为自我防范意识不高(23.01%)、没有专门的机构对兼职进行管理(18.59%)、虚假宣传(18.01%)、雇主或中介机构不诚信(17.82%)、法律上的漏洞或空白(15.58%)。因此,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兼职中存在的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北京大学生兼职情况的调研,可以看出大学生兼职信息获取渠道正规,兼职动机积极向上,岗位类型丰富,但兼职工作与专业相关性不强,技术含量也不高。兼职最直接带来的就是物质收益,但学生精神与能力层面的获得感更高。兼职过程中学生也会遇到一些問题,主要是劳动权益方面的问题,与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不高、兼职管理欠缺、法律不够健全等因素有关。总体上,大学生对于兼职持认可态度,认为兼职不会对学习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有助于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可以有效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对就业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兼职调查分析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专业化视阈下专业课教师兼职辅导员角色认知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