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萨克斯重奏教学在艺术教育中的实践

2021-01-02高健

艺术评鉴 2021年23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实践

高健

摘要:萨克斯风作为西洋乐器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兼具了铜管与木管的音色特征,时而美妙而深沉、时而轻柔而忧伤,极富感染力。本文通过研究高校中萨克斯风重奏如何进行训练,力图解决排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此提高學生的演奏技巧、音乐性表达和协作能力,进而对高校艺术水平建设和学生美育文化教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萨克斯重奏  艺术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3-0081-04

一、萨克斯四重奏概述

(一)萨克斯四重奏的起源

“萨克斯风”(Saxophone)意为“萨克斯之声”,由比利时人阿道夫·萨克斯(Adolphe Sax)于1839年发明。萨克斯风种类繁多,能够诠释不同的音乐风格,在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爵士音乐领域中都有一席之地。它的演奏形式也较为丰富:独奏、重奏、合奏均可,其中萨克斯四重奏是较为常见且比较重要的一种形式。

一般认为萨克斯四重奏开始于1928年,当时法国萨克斯风演奏家马塞尔-穆勒 Marcel Mule组建了第一支萨克斯四重奏,它标志着这种演奏形式的基本确立。萨克斯四重奏主要由高音萨克斯(Soprano)、中音萨克斯(Alto)、次中音萨克斯(Tenor)、上低音萨克斯(Bariton)组成。早期作曲家让-巴蒂斯特-桑热莱(Jean  Baptiste  Singelee (1812-1875)为萨克斯四重奏创作了很多作品。

(二)萨克斯四重奏的特点

萨克斯作为木管乐器,有着丰富的音色,高音区介于单簧管和圆号之间,中音区犹如人声和大提琴的音色,低音区像大号和低音提琴,异常丰富迷人的音色使得它成为一种非常好的合作类管乐器。高、中、次中、上低音四个乐器组合的形式增加了萨克斯演奏的音域,可以从大字组C到小字三组e;同时可以形成丰富的和声,因此声音表现力得以极大地增强。

(三)萨克斯四重奏的高校教学发展

在萨克斯高校艺术教育中,学生的个人演奏水平经过多年学习与实践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提升,此时高校开展萨克斯四重奏的社团,不仅丰富了教学方式,还加强了学生间的协调与合作,赋予艺术教育更多的意义;此外重奏教学可以更好的促进艺术实践,培养全面的应用型艺术人才。

二、萨克斯重奏教学

(一)音准与音色

萨克斯的音准是演奏时的重要基础之一,这是因为萨克斯作为木管乐器,首先靠笛头上面的哨片发出声音,然后嘴唇震动哨片,再由金属管体传递声音,这使得发音不太容易,所以萨克斯重奏中音准是首要的问题。影响音准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在演奏中嘴型甚至嘴巴的松紧度:当嘴巴咬得紧时相对音准偏高,反之嘴巴咬得松则音准会偏低;另外演奏乐器时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例如当时的室内温度等,温度高则音偏高,温度低则音偏低。

相对于萨克斯独奏,四重奏时对每个人听觉的要求显然更高。因为独奏时一般跟钢琴配合,而钢琴的音高是固定的,演奏者可以根据钢琴的音高标准调整自己的实际音准,达到统一。而重奏时每个人的音准都会互相影响,因此更需要训练团员有稳定的音准感跟和声感。

在训练过程中,一开始要注重校音,以小字一组的a为标准音来参照,每个声部同时演奏这个A音,如果此时出现声音的振动,则说明每个声部间的音不准,振幅越大则说明音准相差越多,反之则音准较为接近,这时候就需要演奏者根据听觉的反馈改变嘴唇的力量,最后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音A。接下来进行音阶的训练,方法为将一条大调音阶拆分成两小组短音阶,借此形成更为稳固的调性概念。以C大调一个八度为例 ,通常我们演奏C-D-E-F-G-A-B-C,现在我们将前四个音先分为一组,即C-D-E-F和G-A-B-C。通过分析音程结构我们发现,第一组:C-D(大二度)D-E(大二度)E-F(小二度),第二组:G-A(大二度)A-B(大二度)B-C(小二度),这意味着这两组音中音与音之间的结构是相同的,如此一来我们将一个大调音阶分成两个结构相同的四音音阶,这样可以更容易形成固定的听觉标准。十二个大调都可以用这样一个结构的小音型来演奏,练习的时候可以先从C开始上行吹到F再返回到C,演奏的音为CDEFEDC,当演奏者能够较准确地吹奏,找到调性感后,再继续练习GABCBAG,完成这两组练习后再进入到整个八度音阶的练习。最后有一定单音音准的基础上我们再进行更高难度的音程、三和弦以及七和弦的练习。

一方面萨克斯的音色综合了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的音色特点,另一方面现代萨克斯管演奏的作品风格、形式和范围都非常广阔,因此演奏的音色要根据作品的不同风格、演奏的形式和表演的场地等综合考虑。除此之外,在萨克斯四重奏中想要演奏出好的音色还由三个因素决定:乐器本身、演奏者自身的演奏技术、团员间的沟通和相互协调。这是因为现在乐器的品牌众多,良好的乐器品质是演奏出好听声音的基础;而自身演奏技术的好坏对作品完成度的影响不言而喻。此外,教师应该在授课之余要让学生多听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演奏者的诠释,鼓励学生根据好的版本或者自己喜爱的版本研究模仿演奏家的音色,这样通过聆听和模仿,团员能够慢慢提高音乐审美和演奏水准。每个人对声音的感知亦有所不同,在重奏中为了作品音响效果更好,需要每位成员多交流,从整体角度出发来考虑,使演奏的音色更加协调统一,尤其是在一些齐奏或者旋律交替部分,统一的音色更是必不可少的。

(二)速度与节奏

节奏是演奏音乐的重要基础,节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乐曲的表现,因此在重奏作品中,需要每一个演奏者做到节奏的统一。为了能在乐曲中演奏统一节奏,除了个人练习以外,重奏组团员要进行一致的练习:首先使用节拍器,跟随稳定的节拍感进行吐音练习,这样可以锻炼稳定的节拍和速度感。练习时可以先从四分音符开始,每一个音吹四拍,并且运用吐音技巧按实际音高降B调音阶来练习。注意要用不同的速度进行训练,培养稳定的速度感。而后再到八分音符的训练,在练习八分音符时我们就可以开始分组练习,可以将两个低音乐器分一组,中音和高音萨克斯一组,低音声部演奏每一拍的前半拍,中音和高音演奏后半拍,然后再换过来:高音与中音吹前半拍,低音声部吹后半拍,这样可以训练八分音符节奏和反拍;也可以四位成员同时演奏一个节奏,这个节奏可以是一个四拍或者八拍的临时创作的变化节奏,比如以四拍为例,OX XO XX OX,对这个四拍节奏进行一个反复练习。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很多乐曲中都会有这样的正拍与反拍交替进行的节奏,如果团员在演奏一些复杂节奏时不稳定,会造成不统一的状况,比如在乐曲里旋律声部正在演奏主旋律,其余的伴奏声部在演奏一些连续后半拍的八分音符时不太稳定,就会造成伴奏声部的不稳,进而导致主奏声部也受到影响,影响全曲的稳定性。所以有必要在平时训练时加强复杂节奏的训练,统一演奏技术和演奏节拍,培养速度感觉。在之前的节奏练习完成良好的情况下,可以扩展到其他节奏,如三连音、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组合、大三连音等等。

总体来说,在合排之前,每位演奏者都要先熟悉乐曲的风格与速度要求。尤其先要熟悉自己声部的音符和节奏,按规定的速度练习准确后再进行合奏练习。合奏练习时要清楚自己的声部在乐曲段落中的角色,要听到其他三位队员的演奏,不断调整,最后达到整齐和统一。

(三)演奏技术

发音:在重奏演奏中,相较于低音乐器,高音萨克斯与中音萨克斯发音相对容易一些,而次中音和上低音的发音更困难,因为低音乐器它的管身大,演奏者在演奏时需要更多的气息吹响它,其次低音管的发音点会相对延后,需要更长的发声时间,因此演奏者要更早地进行准备。这些特点需要我们在平时练习时多了解和注意,才能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

演奏记号:是指在演奏中常用的一些记号和标记,它们是为了让音乐表达和诠释更加精确,或是为了要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而采用的演奏方法,是指在谱面中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音乐效果而采用的标记,演奏者为了诠释这些声音效果,需要采取不同的演奏方法。举例 “-”保持音记号,“>”重音记号,“.”断音记号。演奏断音记号时,一般演奏这个音符时值的一半,特别在四个声部相同演奏时,需要反复练习,统一时值和收音点。“>”重音记号演奏时要求发音整齐、力度统一,注意声部间平衡,这需要每个演奏者处理精准,音响效果要平衡,声部主次清楚。

三、选曲与实践

合奏练习与独奏练习有很大不同:在合奏练习中需要声音协调统一,所以演奏者要多沟通多聆听。对于没有合奏经验的同学,教师选曲时不宜太难,可以选择调性明确、节奏鲜明的重奏作品开始练习。一些19世纪的早期重奏作品比较符合这些特征,重奏组可以通过它们来磨练技术、培养默契。例如J.B.Singelee op.53号作品。

这首Op.53是J.B.Singelee早期为萨克斯四重奏而创作的一首乐曲,谱例为第一乐章局部,开始速度为Andante行板,降B大调。在练习乐曲前,老师可以辅助学生对乐曲进行和声分析,结果如下bB:❘ Ⅰ❘  I ❘ I7  IV6  4 I ❘  V7/V V7  ❘  I  ❘  I  ❘ V7/IV  ❘  d:K6 4  V7❘ 教师可以在钢琴上演奏和声进行,学生模唱各自声部,达到对和声熟悉的程度。

第1小节开始就确定了乐曲的调性,各声部演奏出降B大调主和弦。第1小節要注意两个问题:1.第一个音上方有一个延长记号,要统一好演奏长度;2.在音符下方有一组力度记号,从pp力度开始做一个渐强,达到mf的力度,再渐弱到p,这样的力度变化在管乐演奏也熟称为枣核形状,要与团员确认精准演奏力度变化。第二小节继续延续降B大调主和弦,此时高音萨克斯演奏E容易出现音准偏高的情况,要格外注意。另外音符上方的保持记号要演奏饱满圆润。第四小节和声为重属七和弦解决到属七和弦,第5小节再回到I级主和弦。第7小节和声由四级属七和弦转调到d小调,第8小节开始乐曲转入d小调,主旋律在高音声部,中音萨克斯演奏副声部,这个小节要注意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的音量平衡。第9小节开始中音、次中音、上低音萨克斯作为伴奏声部,中音和次中音演奏后半拍八分音符的节奏,俗称切分节奏,切分节奏使得乐曲的节奏感增强,动力不断向前。上低音演奏四分音符,此时伴奏声部整体音响效果是正拍与反拍相互交替,演奏时需要注意时值准确,这里可参考本文第二部分节奏练习中后半拍节奏的练习方法,八分音符后半拍容易出现抢拍、时值不够、变快等问题,练习时要多加注意。

30小节二分音符结束后可以统一吸气,后面是一个长乐句,对低音声部气息是比较大的考验。34小节又出现了与第9小节相似的切分节奏。与第9小节相比较,34小节有两个不同:1.第9小节主旋律动机由高音萨克斯单独演奏,而34小节开始则是由次中音萨克斯和高音萨克斯轮流演奏。2.34小节高音萨克斯在演奏主旋律的同时还承担着伴奏角色,与第9小节形成了鲜明对比,音乐织体更加丰富。旋律动机在次中音萨克斯与高音萨克斯中交替两次,演奏时要注意音色节奏的统一。37小节出现rall.渐慢记号,渐慢从第一拍后半拍开始处理,这个小节前两拍高音、中音、次中音声部为切分节奏,上低音声部演奏四分音符,此时我们在实际训练中要感知速度的变化,四个人要共同按照一致的标准,此时可以以上低音萨克斯和高音萨克斯的乐句作为渐慢处理的参照。在Andante部分结束之后,40小节乐曲进入了Allegro快板部分,在这里速度的变化直接导致了音乐形象的变化。

乐曲中经常会出现不同速度的乐段,速度由前面的行板变换到快板部分,这时需要每位成员对速度120到底多快有一定的预判,需要整齐的进入快板部分。大家应在排练前一起确定作品的速度和风格,在分声部练习时严格按照节拍器练习,合排中多加练习弱起拍等复杂节奏段落及渐慢乐句,在不断练习与磨合中提高成员的协作能力。

小型室内乐重奏一般是在无指挥形式下演奏的,这种形式要求演奏者统一音乐处理,所以能培养演奏者之间的协作能力。重奏与独奏的最大不同是:重奏需要多人配合完成,因此在排练中要学会聆听。高音声部一般承担乐曲主旋律部分,这个声部的演奏者要充满信心地担任领奏角色,即又不能过分突出;中音萨克斯应当以恰当的音量与合适的音色支撑高音声部;次中音声部作为中低音声部,要做到音量适中,支撑上方的旋律部分,既要有清晰的声音,又不能过分突出;上低音声部在重奏中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是整个重奏组的节奏动力及低音基础,想要呈现出好的音乐效果四个声部缺一不可。

四、结语

通过开展萨克斯重奏艺术教学与实践,组织排练萨克斯重奏,在基本演奏方面同学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明显加强,演奏嘴型得到改善,音准与和声听觉更加敏锐,节奏感与手指得到强化。在音乐层面,音效与音色、和声与织体、乐曲处理与审美都得到明显提高。通过这样的排练,团员间相互学习进步更加团结,团队精神得到凝聚。萨克斯重奏在高校中有机会和条件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有利于促进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从重个人培养上升到团队培养,丰富了大学生的社团经验和校园文化,是一种非常好的艺术教育实践方式。

基金项目:本文为滁州学院2020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名称:谈萨克斯在艺术教育中的实践,项目编号:2020jyc094。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实践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