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团校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2021-01-02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团校团课团干

钟 良

(广州市团校,广东 广州510635)

中学团校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强化团员发展工作的重要基地。近年来,《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青联发〔2016〕17号)、《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团员和团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中青发〔2016〕6号)、《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普通中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青联发〔2017〕9号)、《中学团校建设工作指引(试行)》(2020年9月)、《新时代中学团课教育指导大纲》(第1版,2021年)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彰显了新时代建设高标准中学团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赋予了中学团校建设光荣的时代使命。中学团校应成为广大中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学习党团知识的主要渠道。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

中学团校是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思想库”与“智囊团”,是团组织直接联系青年、培养青年的阵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学团校建设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团员青年日益多元化的思想引领需求。课题组于2020年9月面向广东省开展了中学团校建设的问卷调研,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团校组织架构设置、团校阵地建设情况、团校课程设置和实施情况、团校教师构成和培训情况、团校考核方式、团校建设各项保障等方面。参与问卷调查的学校有176所,覆盖广东省21个地市,包含完全中学、初中、高中、九年一贯制、中职、技校等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问卷星调查系统,问卷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下发和回收。调查对象选取了各地中学团干,采取推荐和随机结合的方式,共回收问卷1053份,其中有效问卷876份,有效回收率为84%。同时,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开展访谈20人次。调研发现,各地中学团校在组织架构设置、内部管理机制、阵地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力量、评估督导、保障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学团校的规范化建设,使中学团校更好地发挥对青年的思想引领作用。

二、中学团校建设与管理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中学团校组织建设不完善

2005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生团校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学团校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课程内容及相关管理举措。按照相关文件要求,中学团校应设置校务委员会,由党支部书记等兼任名誉校长,中学团委书记任团校校长,配齐配强团校领导班子。调查发现,有22.16%的学校没有设立中学团校。在设立了团校的学校中,未将学校党组织负责人设为团校名誉校长的占将近一半,基本上未设置校务委员会。团校校长由团委书记担任的学校中,55%是校团委任命的。校级党委任命的团校校长中,由党组织负责人和分管副校长担任团校校长的比例更大。目前,绝大部分地区团校建设存在各级领导重视不够的问题,多数团委书记未能列席学校党组织有关会议,缺乏一定的政治地位保障。大量共青团工作、团校工作、兼职工作给大部分团委书记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多数地区未真正将中学团校建设纳入学校的党建绩效考核以及中学团委年度考核范围。有部分团干认为团委的工作就是团校的工作,在汇报中把团委工作替换成团校工作,存在偷换概念的情况。甚至有部分团干将共青团工作当作个人职业提升的一个跳板,没有扎根精神,对团校工作存在敷衍的情况。

(二)中学团校师资结构不合理

作为团校校长的团委书记多数并非专岗专职。受调查的学校团委书记中,100%担任了学科教学职务,其中兼任学校班主任的占17.61%,级长占5.68%,副主任占14.20%,主任占7.39%。这就导致作为团校中流砥柱的团委书记分身乏术,不能更好地围绕团校建设付出时间与精力。团校课程的数量还和团校课程是否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有着重大的关系。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团校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学校,团课开课次数明显较多,一学期10次的学校占比15.22%。而未将团校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学校,团课开课次数在2次以下的占比达18.46%。其次,团校教师数量在2人以内的占比达55.68%,反映了团校师资的严重匮乏。在团校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部分学校邀请校外人士参与团校课程讲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庞大的课程需求。但由于课程需求比较大,有时对邀请的校外师资无法做出过细的要求,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团课的授课质量,提高了政治风险。7.39%的学校由于校内课程时间和场地无法保障,团课的课时和质量大打折扣。组织的培训也未能真正击中基层团校工作的“痛点”,甚至有些培训浮于表面,不能给团校负责人带来真正的“良方”。此外,团校教师的授课待遇得不到保障,不计分、不记账、不算数,团校教师授课的“三不”现象打击了授课老师的积极性。

(三)中学团校管理机制不健全

上级团组织未能制定成体系的操作规范和细化的指引,导致中学团校在开展活动中只能“借鉴经验”“探索自己的道路”。大多数受调查的团校从发展团员的台账、团校的培训记录到学员思想汇报、教师备课材料整理等方面均有不同层次的残缺。在调查问卷中,关于“团校学员是否使用《中学团校学员手册》”的问题,数据表明,仍有39.06%的团校没有使用《中学团校学员手册》。而团校学员手册中包含的个人基础信息、学习记录、学时登记、思想汇报、奖惩情况等方面的空缺或不统一,正是团校管理机制不健全的一个缩影。

(四)中学团校课程设置不科学

由于上级团委在课程设置方面的指引存在不足,一些中学团校即使有开展的热情,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却苦于没有指引,不知从何下手。部分中学团校课程设置存在“千人一面”的情况,没有深入研究所在学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把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把普通高中学生与中职学校学生混为一谈。大部分团校课程顶层设计薄弱,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强,缺乏教学内容创新性。有的团校教师对中学共青团改革等情况了解不够,讲课缺乏针对性;有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没有很好地与学员进行互动。从七年级至高三年级团校课程教育缺乏连贯性,没有形成系列教材,教授的内容缺乏递进和深入。授课素材自行收集的占比为95.45%,存在政治高度不够、知识内容的严谨性不够等问题,各学段脱节现象严重,思想引领存在断层现象,不利于对团员学生思想引领的一体化工作,也没有做到对普通青少年学生的培训全覆盖。与此同时,课程信息传递途径单一,未充分利用新媒体对青年的覆盖力和影响力。开展团课的时间无法得到保障,有些团校为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时间上“打游击”,时间上的不科学、不连续,使得团课的质量大大降低。

(五)中学团校阵地建设不规范

按照文件要求,团校阵地建设包括悬挂团校、共青团标识,悬挂团校规章制度以及团的相关材料和规章制度,设置户外宣传栏,设立校外教育基地等。但调查数据显示,没有挂牌的中学团校有39所,占比22.15%,错误悬挂标识(团校教室未挂团的标识,或用其他标识)的有53所,占比30.11%,近四成团校无任何宣传栏。在新媒体传播方面,情况更不乐观,仅有69所团校采用了新媒体途径,占比为39.20%。这对团校信息的动态传播及扩大共青团影响、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极为不利。

(六)中学团校考核保障不到位

调查显示,仅有64所团校设置了团课教学效果反馈。能在团校结业考核时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思想汇报等方面进行考核,使用闭卷考试的占比为69.89%,还有10.23%的团校并未开展考核。其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学校并未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思想汇报等方面设置较为量化的评估方式,导致团校评估操作随意性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团校是否使用新媒体对于后期考核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总体来看,多数学校使用志愿服务作为考核方式,而按照文件要求,志愿服务是课程的一部分,不应该成为结业考核的方式。75.00%的团委书记(团校负责人)反应缺乏相关经济补助,且团校工作经费得不到完全有效的支持。仍有不少学校未能将“团校”从“团委工作”中适当区分出来,学校管理层关于团校和团委两个组织的定位不清晰是中学团校无法获得学校公用经费支持的重要原因。缺乏资金保障是调研过程中听到、看到的向中学团校校长反映最多、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经费瓶颈影响了中学团校开展活动的热情,限制了团校发展的水平和深度。

三、解决中学团校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规范团校组织建设

针对团校组织建设不健全的问题,需要争取党组织的支持,增强党建带团建实效,规范团校组织建设。

1.搭建架构完善组织。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生团校建设的意见》(2005年3月)和《中学团校建设工作指引(试行)》(2020年9月)文件精神,落实中学团校建设工作指引,规范建立中学团校。联合教育部门开展示范团校创建、学习观摩等活动。中学团校在校党组织的领导下,以中学团委为依托,由校党组织书记或其他党政领导、老干部等兼任团校名誉校长,中学团委书记任团校校长,配齐配强团校领导班子。同时,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培训部、教研部等内设机构,由团委副书记、团委干部、青年教师或学生团干部担任部长,具体负责团校相关业务工作。

2.党建引领合力育人。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团校的建设要自觉、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的作用,积极向党组织汇报团校的顶层设计、师资培训、课程开设、学员学习成果等情况,密切联系党组织,推动建立学校党组织领导参加每期团校开班仪式、讲授第一节课的制度,组建青年党员团校讲师队伍,探索党员教育与团员教育的联动和传承。

(二)规范团校师资建设

针对团校师资建设不健全、师资待遇不足等问题,团校建设过程中要选好配强团课教师,广泛吸纳专家学者、党团工作者、青年榜样、教工党团员等,组建团课讲师团。要加强团课教研,通过成立团课教研组、集体备课、优秀课程评选、建立师资库等方式提高团课教育质量。

1.加强培训团委书记。共青团组织最持久最根本的凝聚力来自团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加大用思想政治理论武装团干部头脑的力度,开发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要加强团校建设的培训,所有的培训课程都要进行考核,保证培训效果,提高团干队伍理论知识水平,打造优秀的团干队伍,让团干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代团干提出的要求,理解团校的定位和团校的建设。

2.搭建校内教师队伍。团干要主动在校内邀请学校党组织负责人为团校学员授课,邀请优秀思政课教师、县级以上党校团校教师、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等担任中学团校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作用,推行学校党组织领导讲授团校培训“第一课”制度。中学团校教师应由学校德育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合理组建人数不少于5人的团课讲师团。团校定期组织团校教师进行集中备课,集体研究培训目标、制订教学计划、分解授课任务、确定教学设计、反馈教学实践信息。同时,选送一线团课教师参加省、市团校举办的中学团校教师培训班。

3.适时培养学生讲师。应培养优秀学生团干,在优秀团干中选拔合适人选担任团校副校长及团校培训部等部门负责人。要充分发挥学生团干讲团课的积极性、独特性、创造力,团干讲好团的故事、团干讲清团员使命。同伴视角使学员更容易接受和吸收知识,有助于提升团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4.广泛吸纳校外师资。根据团课教学内容需要,邀请校外党政领导、社会工作者、高校教师、青少年工作者等担任团校教师。注重发挥典型引领作用,邀请“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向上向善好青年”、“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走进团校授课或交流。要结合上级有关“团干讲团课”制度,主动邀请省、市、区团委专职团干到学校挂点兼任中学团校教师,定期来校授课。

5.推动团校师资激励。选树工作活跃、成效显著的团校典型,通过示范团校建设、交流互学、评奖评优、资源倾斜等方式予以激励。此外,可以通过团校教师的培训,培养选树一批中学团校名师。

(三)规范团校教学管理

针对团校教学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团校要加强培养计划的科学制订,健全管理制度,健全考核等。

1.科学制订培养计划。团校应根据学校团员发展规划和团员、团干构成情况,在每学年初制订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包括培训目标、课程类别、培训期数、培训人数、授课时间、课程内容、师资安排等。每学期团校根据实际情况,有序开展各类培训班次。

2.从严精细管理学员。应该对团校各类学员进行从严精细管理,规范学员档案管理。每节课对学员严格进行课前考勤监测,课中听课监测,课后任务完成监测等,使其与学员结业考核挂钩。

3.健全结业考核机制。中学团校要严格进行团校结业考核,避免培训“走过场”。应制定团校学员考核登记表,将理论知识考核、社会实践考核和日常表现纳入考核体系。理论知识考核应以闭卷形式重点考核党的有关理论、团章、团的基本知识和团的基本工作方法等知识。社会实践考核重点考查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和表现,学员原则上应注册成为志愿者。日常表现主要考察学生思想汇报情况、在班级表现情况和群众基础情况等。团校对学员的考核可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类。考核成绩优秀的,获得培训结业证书并纳入推优入团、评先评优;考核成绩合格的,获得培训结业证书;考核成绩不合格的,不得颁发培训证书,可参与下一期团校培训。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应由所在团支部指导员老师、支部书记进行谈话辅导。

4.丰富授课模式。开展各类项目化、体验式培训。互联网时代,可通过线上线下互补的方式,共享优质资源。在厘清基本概念、讲清基本逻辑的前提下,以学员为中心,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运用探究式学习、引领学习、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场景互动、实践操作、红歌促动等方法和手段,增强团课的思想性、感染力、穿透力。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结合翻转课堂、现场教学等形式,提升团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在课堂中,可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融入课堂教学中,升级教学环境,提升活动仪式感,实现场景式教学。

5.加强评价考核制度。根据《新时代中学团课教育指导大纲(试行)》(2021年1月第1版),对团课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测评,将学生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作为重要参考。应推动将团课实施制度化纳入学校思政课程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讲授团课课时纳入教师工作量,将中学团委书记讲团课和推动团课实施情况作为工作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纳入学校党建带团建督导内容。

(四)规范团校课程设置

针对团校课程设置随意、不科学的问题,应当根据学员性质、年龄等设置不同类型的课程,探索分层分类的课程建设,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加强志愿服务的组织和指引。

1.科学设置课程类别。根据学校的工作需要,中学团校课程建议开设入团积极分子培训班、团员培训班、团干培训班、推优入党培训班和团课学习小组。入团积极分子培训班面向入团积极分子进行培训,所有入团积极分子都必须经过入团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入团。团员培训班主要面向团员开展培训,高中一年级新建团支部的团员必须按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发展团员工作细则参加团员培训班培训。团干培训班主要面向团干开展团工作能力培训。推优入党培训班主要面向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的优秀团员开展培训。鼓励中学生以班级、小组为单位组成团课学习小组,在团校指导下学习团的基础知识和开展教育活动,针对性地加强自我教育。

2.分层加强团课教育。团课是实现共青团“为党育人”主责主业的有效途径,是进行中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重要载体。要积极探索制定大中学校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层次青年学生的分层思想引领目标、内容、载体,形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层次递进的思想引领标准体系[1]。团课教育分为团前教育和团员教育两个阶段。团前教育应增强入团积极分子和青年对党、团组织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团员意识;团员教育应提高团员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团员先进性,促进团员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根据《新时代中学团课教育指导大纲》(第1版,2021年)文件精神,团校建设团课过程中,要注重政治启蒙和政治理想教育相结合,科学设置入团积极分子教育、团员教育和面向不同学段学生的团课教育内容,构建模块化、分层化课程体系。应遵循青年学生成长规律,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地传播党的思想主张,要积极推进入团积极分子教育阶段和团员教育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衔接的团课课程体系。应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行教育、团员意识教育等模块入手,分层分类设计团课,提高团员核心素养,实现团课培养目标。要注意做好党团队认同教育,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开展团史团情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共青团的革命历史和发展历程,增进学生对共青团组织先进性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对共青团的向往和身为共青团员的归属感、光荣感、使命感、责任感。

3.丰富团课教学资源。中学团校要建立团课教学研究机制,不断丰富团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开发特色的团校教学资源,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推动团校课程开放、创新、可持续发展。应注重发挥团学报刊、宣传栏、校园广播等的支持作用,开发团员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作品和产品。可运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在微博、微信、钉钉、抖音、B站等平台开发“微团课”等快速便捷、信息量大、对学生吸引力强的团课学习资源。如开发网络“微团课”“团务知识竞答”小软件等,以积极主动姿态参与网上共青团的建设,扩大团课的覆盖面,用新颖的形式凝聚团员青年,用深刻的内容引领团员青年[2]。

4.丰富团校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载体。应当指导入团积极分子成为注册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将入团积极分子是不是注册志愿者、是否参加过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入团的重要考察内容。其中,团员志愿服务不满20小时,原则上不参加年度评优。团校要积极组织志愿服务,按照就近就便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动员中学团校学员参与志愿服务。每名学员应成为注册志愿者,每年志愿服务时长不低于20小时。此外,还要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 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等校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校外参观学习,有条件的可开展研学旅行。

(五)规范团校阵地建设

针对团校建设不规范,资金缺乏等问题,团校建设过程中要争取学校的经费支持,并规范建设。

1.校内硬件配备完整。中学团校场所的布置应当庄重规范、简朴实用,突出党、团标识,符合政治要求。中学团校使用面积一般不少于20平方米,一般以学校一间普通教室为宜,这是基本场地要求。坚持集约节约原则,以团、队活动室为日常工作阵地,充分利用多功能教室、图书馆等资源。中学团校阵地可与其他场所合并建设、一室多用。场地需由专人负责管理,灵活摆放桌椅,最好是可以移动组合式的桌椅,便于开展小组研讨等课程。场地内可以设置材料柜,用于存放各种资料,如入团积极分子材料,团课教学计划、总结、照片及视频资料。

2.有制度和成果上墙。专用教室门前要设置“中学团校”等共青团标志或标识,室内布置应包括团旗和《入团誓词》《团歌》《团校组织架构》《团校管理制度》《学员培训制度》等内容,资料齐全。室内可以展示团校所获的各类奖项及获奖成果展示,并定期更新;展示各期培训班学员合影和师资授课风采;展示学员参与各类活动的照片和学习情况等。

3.充分建设宣传阵地。开设团校信息宣传栏,及时向全体学生宣传党团信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升学就业、励志教育、自护教育、团校课程及活动安排、团员风采等内容,充分发挥团校思想引领作用。

基层学校还要充分建设好网络团校、网络团课。通过微信公众号开设团校专项栏目,进行常态化的团知识宣传和教育,提供线上学习园地。通过钉钉、腾讯等组织线上团课直播,充分调用区域资源、校本资源充实团校阵地。

(六)规范团校保障机制

针对团校建设过程中保障不足的问题,出台相关规定,按照学生人均标准设立专项工作经费,优先保障团校运行[3]。各校要健全团校领导小组建设,在教师激励机制中增加团校工作的考核,并将经费纳入预算和规划中。

1.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学校要把团校工作纳入德育工作体系,落实领导责任。学校党政负责人要指导团校建设,定期听取团校工作汇报,关心团校建设,为中学团校建设提供必要的时间、场地、设备等条件。建立学校党委书记讲授团校培训“第一课”制度。学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分管领导、德育工作部门负责同志每年都应至少上一次团课[4]。

2.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学校要将团校授课纳入学校的授课计划,有条件的可将团课作为选修课纳入课程体系。学校要支持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团校教师培养,将团校教师讲授团课课时纳入工作量;推动团课研究的论文发表、课题申报以及实践运用;加强聘任仪式表扬表彰和党组织对团校教师定期谈话等。

3.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学校要将团校工作经费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开支范围,为团校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学校团委应在本级留用的团费中优先保障团校工作经费。每年对团校支出进行核定,逐年增加团校硬件设施、师资培训、教学管理上的专项支出,确保本校团校的建设质量。

猜你喜欢

团校团课团干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团课建设策略研究
社区居委里的“挂职小干部”——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居委挂职小干部”少年团校实践课程
在少年团校里“实”践——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少年团校“居委挂职小干部”实践课程
江西:“微团课”引领团组织生活“新时尚”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团课标准化体系初探
新时代团干,应该如何“正心”怎样“修身”?
开办少年团校 做好推优入团工作——学习《少先队改革方案》(十)
如何做好行业团校的品牌建设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对团干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留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