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张山雷对《伤寒论》三阳阳明的认识

2021-01-02潘庆兵孙里杨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正阳少阳条文

潘庆兵 孙里杨

张山雷(1873—1934),名寿颐,江苏嘉定人,中医教育家、著作家、中医药学家,与诸城张锡纯、慈溪张生甫并称为海内“名医三张”,弱冠后弃儒习医,开业讲学,1920 年受邀执教兰溪中医专门学校,是中医现代教育的奠基者。其博学多才,融洽中西,尤精朴学训诂,勤于著述,一生编注教材及著作30 余种逾250 万字,浅近释奥义,对经典医著多有创见。《〈伤寒论·阳明脉证篇〉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解》(以下简称“解文”)收录于张山雷晚年论文汇编《谈医考证集》,明确提出三阳明证实为区分阳热之微甚,颇有见地,兹予略述管见。

1 阐论历代注释牵强难通

《伤寒论》阳明病开篇第179 条与其他五经病明显有别,不是论述提纲,而是将阳明病分三种,“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对此条文理解,历来名贤都着眼于来路或证型,但解释都过于牵强,张氏存疑有年,以为不可信。

最早注释三阳明的宋代庞安时认为,由太阳转属而来,为太阳阳明,由少阳误治传变而来,为少阳阳明,直中阳明腑为正阳阳明。金人成无己也肯定此为邪传阳明的来路,因成注本对后世影响极大,几成定论,此后历代医家多从此说。《伤寒论》条文并不是孤立的,前后文紧密关联,应互参印证。“解文”提到,“果如其说,已于‘正阳阳明’,不甚可解”。180 条阳明病提纲明确提出“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若胃家实才是阳明病,那181、185、188 条均有从太阳“转属”“转系”字语,应归属太阳阳明(脾约),不在阳明病范畴,前后文相互矛盾,显然不是仲景本意,葛氏也有此异议[1]。张氏感叹“窃谓以传经为说者,先自坠于十里雾中,全为悟出古人立言之真旨者也”。

清代尤在泾、汪苓友、张令韶等医家认为太阳阳明、少阳阳明为两经同病,陈亦人《伤寒论译释》[2]也赞同此论,若不兼太阳、少阳证候,两者名称就毫无意义。同病论不外合病或并病,“解文”以为“仲师所谓‘合病并病’者,必兼两经兼见之证,而此三条,所列病证,绝无太、少两阳见证”。此说太绝对,实际上《伤寒论》原文有合病只列一经病证的,如33 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就省略了太阳病证。但同病论仍经不起推敲[3],如均属太阳、阳明合病,32、33、36 条为外邪入里以解表为治法,247 条为胃强脾弱以润肠通便为治法,差异甚大;若以并病解,则247 条治法与48 条“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的先汗后下治法又不一致,实难自圆其说。

2 评议陈规固论 较早阐发新义

“解文”批判了成无己“目光太浅,创为臆说”,限定读者知觉,而后学以盲引盲,使经文弄得迷离扑朔,评价柯韵伯“不悟自己识力未到,莫名真相,敢于所著之《伤寒来苏集》删除此节,……是为非圣无法之尤甚者”,并叹历代注家“若其点金成铁,反以疑误后学者,且比比而是”,可谓自恃甚高。

张山雷从条文少阳阳明句入手,反是以思,“若本未大发其汗利其小便者,其人胃中必不当燥实,大便必不当难可知,岂非其人阳明未尝大热之明证。”引《内经》《易经》少阳、太阳之意为佐证,“以阳之已甚,未甚之辩”来释三阳明“其所谓少阳阳明者,则阳明本经本府之阳热,元非甚盛,故少阳”,津未伤,因其发汗、利小便,故胃中燥,大便实;“阳明本府自为热实,则是热入阳明应有之常态,故曰正阳阳明”;“其所谓太阳阳明者,则其人阳明之热本是甚盛,故曰太阳阳明……不仅胃肠干燥,且并脾藏之气化亦自约束不利,不能助胃行其津液。”以此释义颇为允当,以上矛盾也油然而解。此太阳、阳明、少阳体现的是阳气之多少[4],阳明病胃肠实热,大便不快无甚等差,而阳热之微甚则有明确区分,故以此作为三阳明划分畛域。

《素问·天元纪大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难经·七难》云:“冬至之后,得甲子,少阳王,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太阳王。”从少阳到太阳是阳气渐长的过程。但《素问·至真要大论》谓“两阳合明”,合明意为阳气聚合,不是太阳与少阳阳气简单相加。笔者认同彭氏等[5]观点,阳气历经少阳的升发生长,太阳的敷陈散布,在阳明开始下降,阳气由弥漫转为聚集会合,逐渐内敛于肠胃,在热量能效上不如太阳,但热由气态转化为实态,是一个质的改变,表现出阳明病中热实最盛,病情最重的证候,故正阳阳明“胃家实”。

3 治学严谨 见解虽有偏颇 却大开觉路

《伤寒论》成书年代久远,言简意赅,辗转传抄流传于今,或有讹误,现存最早古传本《玉函经》及《千金翼方》都将“少阳阳明”作“微阳阳明”。张氏在“解文”后另有补充,“偶检《千金翼方》第九卷,则此节固做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微阳阳明三句”更得一确据,恐坊刻版错勘,“又购得东瀛仿元大德刊本”,才“确然无疑”,可见其治学之严谨。

张氏三阳明阳盛阳微论关键在于梳理并明确了三阳的划分方法,按照阳气盛衰分为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并初步分析了三阳明的病机与形成机制,但未对发展演变过程进行阐述。其认为太阳阳明乃“阳明病中之最为燥热者”的论述失之偏颇,不符合临床实际,亦非条文真意。

三阳明条文历来医家众说纷纭,来路说、证型论都于理不通。张山雷深研医籍,崇古而不泥古,不附和众议,较早从阳气微甚角度,重新认识条文奥义,走出了千百年来的固有观点。其新解有侧证支撑,理顺了前后条文逻辑关系,消除了矛盾,有较大的理论创新,与陆九芝主张“太阳为巨阳,少阳为微阳,非三阳经之太阳、少阳”的论述不谋而合。在其年代,古籍资料查阅,考证校笺远没有今时便捷,非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者不可为。张氏三阳明认识虽仍存有错误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内涵承古开新,发蒙启迪,杏林后辈颇受教益,在当今深入研究《伤寒论》仍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正阳少阳条文
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
夏日正阳
垃圾分类
童心童画
《三千年》
论债法在民法典中的编写体例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条文一则考义
法国拟立法禁止父母打小孩屁股
秋风
真假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