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影响下中华民族“厉行节约”文化政治社会化路径探讨

2021-01-02广西大学林农燕

区域治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节约粮食厉行节约社会化

广西大学 林农燕

一、当前“节约粮食”现状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的这句诗流传至今,表达出了劳动果实得来不易,提醒人们要学会节约的思想理念,同时又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厉行节约”的传统文化理念。然而,我国的餐桌文化现象以及餐饮浪费情况让人触目惊心!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实地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在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每餐,其中食物浪费率达到11.7%;而大型聚会浪费率更高,达到惊人的38%;学生盒饭有三分之一被扔掉;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在1700万吨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人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自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通知指示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及措施确保“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落地,响应国家号召,坚决抵制铺张浪费,同时树立起“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思想意识。节约粮食从文明就餐做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小餐桌大文明,“厉行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更是一种当今社会文化下的现代文明体现。

(一)党政机关食堂发挥榜样作用

为深入贯彻我国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党政机关食堂及公务接待节约粮食工作,为全社会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全国各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持续深入推进“光盘行动”常态化,把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着力加强食材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好食材、推动厨余垃圾就地化处理等方式,切切实实地落实机关食堂节约粮食工作,发挥好“厉行节约”的榜样作用。

(二)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

“厉行节约”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所奉行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不管是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而言,“厉行节约”都是当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因此面对社会上存在的严重餐饮浪费现象,不仅是要从国家层面的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展开,还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厉行节约”的优秀传统美德,大力宣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思想观念,让全社会全面铺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共识和行动,充分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

二、理论概念

(一)政治文化

1956年,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体系》中将“政治文化”定义为“一个政治系统(国家或民族)的基本政治倾向”,且是通过慢慢地心理积淀植入民众的内心并不经意地影响民众的一种政治行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厉行节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易》云:“节,亨,苦节,不可贞。”“节”是一种“中道”,也是中庸,既不肆意妄为,也不过分拘束,它代表着一种平衡的思维。节俭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上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一种通过长期积淀形成的政治文化,它不仅是以某种观念形式保留下来,更是会通过特定的途径得到传习和延续。

(二)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从个人层面来说,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特有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模式的形成过程。从社会发展层面来说,政治社会化是特定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过程,政治社会化可以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党派、大众传媒等方式从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社会公民的政治态度及政治信念。

(三)新媒体

媒体信息传播技术的每次革新,都会带来信息传播的巨大变革。移动新媒体、共享新媒体、智能新媒体等新媒体的出现,开创了新媒体时代,给新闻传播实践、社会发展、日常生活都带来加速度发展,也给以新闻传播实践为研究对象的新闻传播教育带来诸多新变革。正如伊尼斯所言;“一种新媒体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诞生。”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主要是新在时间和技术,自互联网及移动网络发展后,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对比原来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就是新媒体,它们可以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方式让人们了解咨询,充分结合文字、图片、短视频的方式快速传播讯息。

(四)节约粮食的忧患意识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我国的粮食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充分利用世界7%的耕地,完成了全球20%的人口的粮食富余,但是我国的粮食结构始终处在不平衡的状态,应时刻怀有粮食危机的意识。同时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世界粮食市场供应变数丛生,我国粮食进口形势并不乐观,全国粮食产量受到影响;由于我国粮食供给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矛盾,在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比较高的状况下,需要通过进口其他的粮食作物例如大豆等来调剂其他粮食。因此“节约粮食”绝非空话!“厉行节约”文化是民族传统美德,更是当前社会背景下的新风尚,我国人民更加要有节约粮食的忧患意识。

三、政治文化的影响因素

(一)历史继承性

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参与者所持有的政治文化是决定公民政治参与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拥有两千多年的深厚历史积淀,历史传统文化依然在影响着国人,在新时代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人民不仅要继承历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去其糟粕,更要结合当代社会流行的新文化,有选择地发扬复兴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是个人的美德,更是全社会的公德,是中华民族通过历史传承的优良美德。因此,“厉行节约”社会风尚更要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深度融合,通过全社会全民参与、共同行动,增进社会全民对其的认同,广大干部职工及人民要继承过紧日子的思想意识和过苦日子的奋斗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充分认识到餐饮浪费的影响,持续营造勤俭节约的社会氛围。

(二)民族性

我国的中华民族实际上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这五十六个民族经过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最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根据历史学家吕思勉的说法,中华立国,以汉族为中心,汉族的文化程度之高可以同化其他民族的文化。汉族文化的主要代表即为孔子,孔子最早就提出了“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等等关于“厉行节约”名言,在今天仍然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由此可以体现出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厉行节约”的风尚。

(三)发展性

中华民族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优秀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核心价值观等深得社会全民的认可,政治文化与国家的政治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满足了人民的情感体验与精神追求,另一方面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强国家政治认同。“厉行节约”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中已经不单单是作为中国传统优秀美德而发展,从“粮食危机”背景下看更是广大人民应持有的一种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的政治态度和理念。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符合世情、国情、党情,是党中央未雨绸缪、强化粮食安全战略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是党中央人民至上、深切关心群众生活的具体体现,符合时代发展变化的需求。

四、新媒体影响下政治社会化的路径分析

自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指示后,全社会、全党都在深入贯彻学习,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落实各项措施,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在此社会背景基础下,作者结合工作实际情况以及网络、新闻等信息,试图在新媒体背景下分析“厉行节约”政治社会化的路径,并分析具体影响政治社会化的因素。在对“厉行节约”政治社会化分析前,首先来确认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其实是个相对的概念,可以从时间和技术两点来定义新媒体的“新”。从技术上来说,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和5G移动网络是相对较新的媒体技术,从“微信”“抖音”“微博”等软件的普及使得移动端拥有大量的实体用户,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从时间上来说互联网、移动新媒体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更具有携带方便、使用灵活、高效便捷的优势,移动新媒体使用便捷、功能丰富,使用户的沟通交流和传播信息方式发生很大的改变,为用户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便利。政治社会化的路径是本文作者选取的另一个分析因素。结合“厉行节约”文化的社会传播途径和实际意义,本文将政治社会化的路径影响因素设定为政治背景、社会舆论传播以及公民参与度。在新媒体影响下,如何分析“厉行节约”文化的政治社会化路径?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厉行节约”是由习近平总书记率先提出的,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政治背景及政治导向。因此作者在结合新媒体影响计划从两个方面对“厉行节约”政治社会化路径进行分析。

(一)政治引领性

由于政府提高了对新媒体的利用率,改变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信息传递渠道,建立了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的传递渠道,提髙公民对政府行为的关注度,满足了公民对政府职能、政治信息的认知和参与需求,也使得公民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增强公民对国家政策的认知和认同。在“厉行节约”政治文化推广过程中,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各级政府大力推动建设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单位、节约型家庭、节约型个人。各级政府食堂通过推广小份菜品、点餐的方式、提供打包服务等一系列措施,从严把好食材进出关,从源头采购、保存、制作加工和服务等环节杜绝餐饮浪费现象。每位政府党员干部职工不仅要从自身做起,更要带动家庭做起,带动亲友树立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观念,自觉养成“厉行节约”的传统优良美德;从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引导子女亲属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树立良好家风,自觉养成艰苦朴素习惯,掀起“厉行节约”的社会新风尚。

从各大新闻网站上以及各级政府公众号、政务网上,能发现各项机关“厉行节约”活动以及措施,通过新媒体的方式以“图片、短视频”等等向广大人民宣传“厉行节约”政策和方针,充分运用宣传阵地,加强对杜绝浪费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向上的节俭型餐饮文化。例如天津市网信办就发挥矩阵效应,组织中央驻津网站、主要商业网站、属地网站、政务移动端4级矩阵以及全市网评员转载转发《我是天津第30152名“光盘侠”,你呢?》等稿件,全景展现厉行节约的天津行动。政治社会化的路径包括家庭、学校及大众传媒,由于政治社会化具有普遍性,因此通过新媒体传播政治信息,传播“厉行节约”,可以让民众了解和认可现行的政治文化、政治价值等,是推进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党和政府的政治引领下,新媒体可以尽最大可能地宣传政府的政策和方针。

(二)舆论导向性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信息传递渠道,建立了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的传递渠道,降低了政府对政治信息的控制力,提高公民对政府行为的关注度,促使政府行使权力的过程向公民开放,满足了公民对政府职能、政治信息的认知和参与需求。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电视剧、网络剧、公益广告等多种载体,大力倡导节俭节约习惯和绿色生活方式,让“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适当的舆论引导可以让广大人民了解“厉行节约”文化及其重要性,同时也能让广大人民参与其中。

例如,天津媒体开设了“拒绝剩宴接力光盘”话题矩阵,开展“全民随手拍”等系列活动,设立“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形成强大声势。用好“津门里巷”“网事津评”等品牌阵地,指导市新媒体协会、市短视频协会会员单位开展征集活动,引导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信息传播速度便捷化,同时便捷、互动的新媒体技术使广大人民非常方便地登录政府网站、公众号等等,了解国家关于“厉行节约”的大政方针。

五、成效分析

由于新媒体可以把语言、文字、影像等传播形式融为一体,有利于政府及时向社会公民宣传党和政府的政治思想,增强党和政府政治思想宣传工作的感染力,全体社会公民在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充分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和方针,这其实就是充分政治社会化的效果。2020年“厉行节约”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不是单向传播方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而是以新媒体为媒介,政府为主导,通过新媒体带动的互动、平等、高效的传播方式,营造了一种宽松的文化交流氛围,通过新媒体的传播,不仅是增加接受“厉行节约”政治社会化的公民数量,提高其社会覆盖面,同时也扩大了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新媒体的发展在信息传递和互动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影响社会公民的现实生活,成为党和政府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广大人民向党和政府积极献言献策的平台,从而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方向。不得不承认新媒体在当今互联网、移动网络发达的今天,通过新的引导方式和引导艺术,提高了党和政府的思想宣传工作引导能力,有利于及时、便捷地传播正确、科学、积极向上的思想。

注释

①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 节约粮食从文明就餐做起!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343188

②人民日报评论员:“反浪费”是一项政治任务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129/c40531-20355832.html

③餐饮浪费这些数据太惊人!让我们“吃的文明”,拒绝餐饮浪 费https://www.360kuai.com/pc/9d3a01a5674d84057?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④新媒体的概念和特征https://www.360kuai.com/pc/9fe4c4e-811c607965?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⑤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4898930137503008&wfr=spider&-for=pc.

⑥广电总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20/0915/c117092-31861385.html.

猜你喜欢

节约粮食厉行节约社会化
厉行节约 浪费可耻
节约粮食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节约粮食 从我做起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公益广告
节约粮食,是美德更是责任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