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中核心素养的落实策略

2021-01-01李茹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核心素养

【摘要】高中英语学习量大面广,高一学生难以很快适应,导致英语教学困难重重。本文针对教学中出现的这种问题,从学生心理、知识衔接、教法学法等方面,结合笔者的一些教学心得体会加以论述,对改善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李茹,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后,普遍感觉心理上、身体上不适应。首先是生活节奏加快,学生感到身心疲惫。其次是知识容量加大,跨度大,跳跃性强,学生的思维跟不上。大部分学生都觉得高中老师讲课速度太快,每节课内容充实,他们有些无所适从。尤其是英语学习,让90%的学生望而却步,即使是初中英语成绩一直遥遥领先的一些学生也感到高中英语学习举步维艰。具体表现如下:单词量大难记,词性词义多变;句子结构复杂,难理解;语法细碎繁杂,难以理清。庞杂的知识点好不容易记住了,运用时又频频出错。学生学得很辛苦,可考试成绩总是不尽人意。家长抱怨,老师埋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有些学生干脆放弃英语学习。

面对上述情况,作为英语老师,我深感自责。高一阶段的英语教学内容是英语基础阶段的延续与拓展。如何处理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过程中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学生高中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因此,在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中落实核心素养是广大英语教师的第一要务。

这个阶段是学生心智、思维、世界观形成的至关重要的阶段。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普遍心理特点,我采用了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近、小、实、亲”理念,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大目标,从最基础的语音、词汇、语法教学等方面一点一滴做起,把英语学习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能够沉浸在英语文章的阅读之中,在真实的语境中感知英语词汇的分量,体悟英语语言之美,提升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最终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一、关注学情,构建新型民主课堂,帮助学生做好心理适应

学生刚进入高中,不适应高中快节奏的生活,不适应高中老师的授课方式,有些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等诸如此类的因素,导致学生的高中学习受到阻碍,影响学习效果。作为高中老师,我们不应过多指责学生,而是要用耐心和爱心关注他们,用我们高尚的师德感化影响他们,用我们的教育热情和激情点燃他们心中理想的明灯,带领他们穿越高中生活这片神秘的丛林,顺利进入大学更广阔的天地。

开学的第一节课,老师可以利用5-10分钟时间给学生们讲讲高中英语的特点以及高中英语学习的具体要求和方法,使他们心里清楚怎么去学。老师还要给他们讲讲自己的教学特点,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顺利完成初中与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相信老师真诚的目光、和蔼的语气,幽默风趣的语言必将打动每一颗善感的心灵,给学生们以课堂安全感,使他们消除对高中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緒,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昂首阔步。

二、以学生为中心,抓好知识衔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及学习能力

由于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差异比较大,因此,老师应该在教学之前认真分析学情,比较初高中英语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我们可以在教授新课的同时,对教材中出现的与初中有关的知识及时复习,适时拓展,逐步增加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借助工具书,结合教材内容,切实抓好语音教学。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高一阶段的语音教学应紧密结合词汇、听力和阅读教学进行,并且尽可能让学生运用工具书查找单词,熟悉音标的写法和单词的发音。充分利用教材,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初中已学的语音知识,为英语听、说、读、写、看技能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2.让学生在语境教学中体验英语语言,扩大词汇量。有效的英语学习应该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感知英语语言,掌握英语语言的规律,形成高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阶段的词汇教学应借助语境教学,并结合听、说、读、写、看等语言实践来完成。在每个单元的阅读文章提供的语境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按拼读规则拼读单词,在巩固音标的同时,使单词的音、形、义有机结合起来,方便记忆;运用构词法、词块学习等方法不断扩充短语、固定搭配、习惯用语和句型,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在阅读中不断复习已知词汇,吸收新词,扩大词汇量。借助教科书上精心设计的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词汇练习,引导学生逐步具备在综合语言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

3.以“现场会”方式进行语法教学。在教学中,随时随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使其明白在英语学习中,了解单词的词性是非常必要的。它将为高中阶段深入学习名词性从句和定语从句等铺平道路。系统地梳理非谓语动词、被动语态、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虚拟语气、常用的时态等,集中复习运用,为正确使用英语打好前站。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倡学生在体验、合作与交流中学习

1.以朗读和背诵培养语感,以默写练就手感。语感是在长期读和背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它是语言学习的法宝。默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朗读、背诵和默写的过程中,学生们对单词的发音及拼写、词性及用法、句子结构、固定句型、语法等逐渐有了全面的认识。一旦形成英语思维模式,他们就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做事情了。

2.定期进行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借助阅读体验,将学生的语言学习、话题感知和思维训练统一起来进行。这种方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阅读体验分为课堂限时阅读和课外限时阅读两种方式。在课堂上,老师指定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进行检查核对、重点讲解。课外阅读则由学生自己选定阅读材料,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自己检查核对,老师定期检查。对于陌生单词,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去猜测,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这就要用到构词法。在阅读中,学生体验到语言的丰富多样及十足魅力,逐渐领悟到语言运用的真谛。渐渐地,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提高了,阅读便成了学生高中英语学习中的一件乐事。

3.把握课堂契机,帮助学生在观察、合作与交流中掌握语法知识。传统意义上的语法讲解,是先给出语法概念再举例剖析这个概念,深入浅出,讲练结合,学生在反复运用中掌握语法规则,再运用到实际做题中,进一步加深理解。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语法教学放在“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这个话题之下。它采用的是“输入1—输入2—输入3—输出”这样的教学过程,即每单元的语法先在本单元Warming up和Reading 中渗透,让学生有一个大致概念,再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语法特点,并在实际运用中加以验证,最终灵活掌握语法知识。

比如,对于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基本功能,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做法:(1)首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把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全部画出来,标上序号;(2)老师提醒学生从句子的意义和形式方面进行比较,发现两种定语从句的不同;(3)同桌之间交换意见,对两种定语从句的不同点形成初步印象;(4)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讨论、归纳、总结两种定语从句的不同,按条目形成书面文字;(5)各小组选一人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老师可以将学生总结出的结果分别在黑板上展示;(6)老师引导学生对这些结论进行归纳分析,结合例句梳理两种定语从句的不同用法。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自主掌握了语法规律,加深了对语法现象的理解,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教学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品质

1.因材施教,在养成教育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高一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从低阶向高阶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个阶段的教学节奏及培养方向一定要掌握好。为了保证每节课的趣味性和教学的高效性,老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养成在高一阶段主动使用英语工具书预习、查找学科背景知识资料的好习惯。学生主动扫清英语学习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后,他们的课堂学习就有了目标和动力,老师的课堂教学也就能够加大容量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这样的高效课堂教学不光能够拓展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开展课堂英语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提升学习能力。老师们普遍的想法是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分值高,高三一定要强化写作训练,这样见效快,关键时候能够提高英语成绩。平时考试中書面表达的分值为10-15分,学生们的得分差距不大,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专门去训练。老师们的偏见直接影响着学生在高一阶段的写作态度。再加上高一课时紧任务重,老师往往把写作作为作业留给学生们课后自行完成。这样的做法存在两个弊端:一是老师无法掌控学生的写作时间。学生是否能够按照考试的要求,在最多半个小时时间里完成构思、打草稿到最后定稿并且能够完美地誊写到答题卡上。二是老师无法确认学生写作的有效性。学生是否按照考试要求,在不借助电子产品查阅相关写作话题素材的情况下,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审题,完成选词、选句、选时态与语态、句式结构等写作内容,真正起到训练思维的作用。

我的做法是每周腾出一节课时间(45分钟),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先从写建议信开始。具体操作如下:(1)审题(5分钟)。先是学生自审,然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审,最终确定写作的大致内容。(2)构思文章结构(2分钟)。一般的建议信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写信的目的,第二段是作者的建议,一般写三点,这样能保证文章内容饱满,第三段是作者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期待。  (3)学生书写(15分钟)。按照之前的构思进行内容填充,选用恰当的单词、短语、句型、句式、连接词、时态、语态等。(4)老师给出范文供学生对照学习。(5)同桌交换修改、给分并写出评语(8分钟)。(6)选取一篇文章在班内展示,由同学评判其优、缺点并给分(10分钟)。(7)老师给分并讲评(5分钟)。  (8)学生再修改,再交换点评(课后完成,下节课再展示)。

3.作业布置采用梯次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后作业的布置,力求层次分明。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刚开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即可。过一段时间,经过测试,达标之后,作业便跟着升级。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老师可以鼓励他们每天背一段课文或一篇范文,抑或一段好的演讲稿;写英语日记;每天翻词典,研究3-5个单词或句型,继而进行句子仿写;每天限时做1-2篇阅读理解;等等。总之,作业的布置要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在创新思维的提升中都有成就感。

总之,在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阶段,学生求知欲强烈,但心理不稳定,耐挫能力亟待提高。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一定要将核心素养贯穿于日常的英语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切实帮助他们顺利适应高中英语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覃秋斌.初高中英语衔接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11(19):100-101.

[2]冯蔚清.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核心素养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探讨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谈初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异同点
初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衔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