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敏灸治疗仪的研制

2021-01-01韦佳燕康明非陈明人熊俊蒋永萍许晨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8期
关键词:治疗仪研制疗效

韦佳燕 康明非 陈明人 熊俊 蒋永萍 许晨

【摘要】目的:研制热敏灸治疗仪代替人工热敏灸。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初步确定辐射体材料的可选范围,再通过对实验辐射体的温度变化与光谱的对应关系分析,与热敏灸艾条以及同类产品的光谱进行对比,不断优化,确定各种技术参数,研制出仿艾热敏灸治疗仪,并进行临床验证,选取2019年 5月至2020年 12月来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观察组使用热敏灸治疗仪,对照 A 组使用人工热敏灸,对照 B 组使用艾灸仪,一天一次,10天一疗程,治疗后,通过比较三组患者疗效评估各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 A 组在临床愈显率和周期性面神经炎治疗成绩(Portman)评分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 >0.05),但观察组临床愈显率和 Portman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 B 组(P <0.05)。结论:该热敏灸治疗仪替代人工热敏灸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热敏灸;治疗仪;研制;灸感;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8-0004-03

Development of thermosensitive moxibustion therapeutic instrument

Wei Jia-yan1, Kang Ming-fei2, Chen Ming-ren2,Xiong Jun1, Jiang Yong-ping1, Xu Chen3

1.Affiliated Hospital ofJiangxi University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6, China;

2.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

3.Preparation Center ofAffiliated Hospital ofJiangxi University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330006,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evelop a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therapeutic instrument instead of artificial heat-sensitive mox- ibustion. Methods:by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a preliminary optional scope of radiation material,and through the experiment of the radiator temperature change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of the spectrum analysis,and thermal moxibus- tion,comparing the spectrum of moxa roll and similar products constantly optimized,various technical parameters,developed the moxa thermal moxibustion therapeutic apparatus,and clinical validation:120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neuritis admitted to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May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observer group using thermal moxibustion therapeutic instrument,control group A with artificial thermal moxibustion and control group B use moxibustion apparatus,once A day,10 days treatment,after treatment,by comparing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urative e?ect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treatments. 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clearance rate and Portman score between observer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P>0.05),but the clinical clearance rate and Portman score of observe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B(P<0.05). Conclusion:The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therapeutic instrument is feasible to replace artificial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Key words】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Therapeutic apparatus;The development;Moxibustion sense;The curative effect

热敏灸是江西中医药大学原始创新、采用特定艾灸方法高效激发经络感传,气至病所,从而开通经络治疗疾病的一项灸疗新技术[1-2]。但在热敏灸操作过程中,艾条燃烧会产生大量烟雾,同时艾灸治疗时治疗师与患者一对一操作耗费大量人力。因此,研制一款电子热敏灸仿艾治疗仪,替代传统艾条进行热敏灸治疗非常有必要。

1热敏灸治疗仪研制

1.1 文献查阅

通过搜集、鉴别、整理相关文献。检索源涵盖国内和国外文献,国内主要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8)、中国知网(CNKI,1978~2018)、万方数字化期刊群(WF,1989~2018)和维普数据库(VIP,1989~2018);国外有Pubmed(1966~2018)、Embase(1980~2018)和 Cochrane Library (Issue 4,2018)。采用文献管理器 Noteexpress1.9进行文献筛选和整理。调研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汇总。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与研究,确定辐射体材料的可选范围。

1.2 主要研发内容

(1)仿艾近红外和远红外受激辐射材料的应用研究,确定仿艾光热的激发方式,实现仿艾光谱。艾燃烧时的光谱具有热生物效应和非热生物效应,照射人体某些特定部位时可产生热敏灸性感传,从而对相关疾病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艾绒燃烧光谱变化稳定且在近红外波段达到辐射峰值[3],且近红外辐射的穿透深度是远红外辐射的10倍,可穿透深层组织且穿透机体深度达10 mm 左右,通过毛细血管网传到人体更广泛的部位进而被吸收,一般认为,艾的光谱是以靠近近红外并以远红外为主的光谱,含有少量的可见光,光谱范围涵盖在0.8~15.5μm 之内,波峰在3.5μm 左右。本项目为实现与热敏灸艾条光谱的拟合,拟采用加热体激发辐射体的方式,按照所测定的艾条燃烧温度和辐射光谱,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验确定辐射体的受激辐射能量以及所需要的激发温度。本项目依据黑体辐射理论,研制一种接近于理想黑体并具有高温稳定性的辐射体材料,通过相关的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找出其激发温度与所辐射出的光谱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其所需要的激发温度值,并使其辐射面具有一定的温度梯度,每一温度对应于某一波长的最大单色辐出度,从而产生主要能量波长处于3.5μm 附近的连续光谱,结合发热体产生的红光及近红外线,形成覆盖0.8~15.5μm 的连续光谱,并达到艾燃烧的辐射强度,拟合出热敏灸艾条光谱。

(2)定向传热技术研究,实现热量向人体照射部位的定向传送。根据黑体辐射理论,要产生仿艾光谱,辐射体的最高激发温度超过1000℃,因而对热量的传递方向有非常严苛的要求。如果热量无序散逸,将损坏治疗仪内部的元器件,缩短治疗仪使用寿命,或导致治疗仪外壳温度过高而让操作人员和患者有烫伤风险。本项目拟研究热辐射、热传导、热对流定向传送技术,实现热量向人体照射部位传输并被人体吸收增强治疗作用,避免热量无序传递带来的各种问题。

(3)照射部位指示技术研究,实现精确定位施灸。研究和開发出一种能在局部高温工作条件下,直接利用光斑指示照射中心的结构,以便快速对准应灸治的部位,实现可视化精准定位,避免艾灸仅凭操作人员经验而造成各自的定位差异。

(4)多轴调节支架研究,实现治疗仪任意照射位置和角度的方便和可靠调节,代替人力对患者进行灸治。艾条由于燃烧而持续变短,需要专业医生或技师与患者一对一操作并高度专注,以保持腧穴定位和照射距离的准确。本项目研究一种多轴、多关节调节支架,使治疗仪在任意位置都能可靠定位并以任意角度偏转,能对人体各个部位施灸,利用仿艾治疗仪发光发热中心恒定的特点,始终保持腧穴定位和照射距离的准确,将专业医生或技师与患者的“一对一”操作变为“一对多”操作。

2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 12月来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均为首次发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 28~65(35.5±9.0)岁,病程1~5(3.2±1.5)天;对照A 组男20例,女 20例,年龄30~63(36.3±8.0)岁,病程1~4(3.3±0.1.3)天;对照 B 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9~54(35.0±8.2)岁,病程1~6 (3.5±1.4)天。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4]为发病突然,发病前吹风受凉史,闭目、蹙眉不全,口角下垂、鼻唇沟平坦,鼓腮、示齿、吹哨不全甚至不能,听觉障碍或过敏,舌前2/3部分味觉障碍。中医诊断标准[5]为突然起病,一侧面肌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等,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西医诊断和中医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中枢性面神经炎;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疾病;精神异常者。

2.2 方法

三组均进行常规针刺治疗,同时观察组使用热敏灸治疗仪治疗;对照A组使用人工热敏灸治疗[6];对照B组使用艾灸仪(生产公司为齐齐哈尔祥和中医器械有限公司,型号为DAJ-23型多功能艾灸仪)治疗,对患者传统腧穴进行悬灸,时间30 min。三组均为一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

2.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通过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愈显率和治疗前后周期性面神经炎治疗成绩(Portman)评分来评估三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临床愈显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Portman评分参照改良Portman评分标准[7]。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n(%)]表示,用χ2检验或 Fisher 确切概率法,当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临床愈显率比较

比较治疗结束后三组的临床愈显率,观察组和对照A 组的临床愈显率相等,观察组临床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2 Portman评分比

治疗前三组患者Port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A 组 Port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ortma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4 讨论

热敏灸操作简便,疗效确切,适应症广,但仍有诸多因素限制热敏灸的推广,如艾条燃烧产生大量烟雾和火灾安全隐患等,因此,需要研制一款仿热敏灸治疗仪代替人工热敏灸操作。仿艾热敏灸治疗仪是热敏灸技术标准化的重要载体,有利于临床标准化优化方案的顺利推广和准确应用,能促使热敏灸科研、医疗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显著降低热敏灸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热敏灸服务人民健康能力。

本研究通过相关文献和实验研究,利用黑體辐射理论制造辐射体,并观察辐射体激发温度与辐射光谱之间对应关系,确定发热体功率、发热温度、发热体和辐射体的结构、布置方式等实现仿艾光谱,完成热敏灸治疗仪初步制作。本项目仿热敏灸治疗仪具体技术指标如下。发热体功率约90 W;近、远红外光谱与热敏灸艾条相近;外壳最高温度≤60 ℃;调节范围照射高度范围320~1550 mm,照射角度组合任意可调。目前已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8],热敏灸治疗仪能够确切激发出热敏灸感,且与艾条比较无差异,在本研究临床试验中,观察组和对照A组在临床愈显率和Portman评分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临床愈显率和Portman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B组(P<0.05)。表明热敏灸治疗仪和人工热敏灸在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但较现有多功能治疗仪疗效明显,因此用该热敏灸治疗仪替代热敏灸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热敏灸治疗仪的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并通过临床试验验证,今后需在临床使用中不断改良,以促进热敏灸的国内外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日新,谢丁一 . 热敏灸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其临床应用 [J]. 世界中医药,2019,14(8):1915-1921.

[2] 郭媛,许雪梅,尹林子,等.不同灸材和艾材燃烧辐射的光谱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22(14):2233-2238.

[3] 焦琳,迟振海,陈日新 . 浅谈热敏灸技术对针灸临床的启示—动态把握腧穴状态、按需施治是针灸临床起效的关键 [J]. 中国针灸,2019,39(1):54-58.

[4] 王静华,崔耀辉,李瑛,等 . 针刺患侧“反映点”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对照观察 [J]. 中国针灸,2019,39(6):588-592.

[5] 董珍英,张保球,郭锡全 . 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J]. 针刺研究,2019,44(2):131-135.

[6]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热敏灸专业委员会 .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J]. 世界中医药,2017,12(8):1959-1964.

[7] 钱海良,付勇,熊俊,等 . 温和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灸感与灸效关系的临床观察 [J]. 针刺研究,2013,38(6):493-496,501.

[8] 张雪松 . 颈型颈椎病患者对热敏灸治疗仪与艾条施灸的热敏灸感比较观察 [J]. 亚太传统医药,2019,15(2):122-123.

(收稿日期:2021-03-23)

猜你喜欢

治疗仪研制疗效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在喉癌术后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简易光学显微镜的设计与研制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