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英语信息化教学策略

2020-12-31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亚太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学科核心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孙 凤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英语学科信息化教学,教师要勇于开拓创新,结合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充分发挥信息化所具备的各种优势,展开全新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拥有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人才需求的综合素养。

一、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指的是对学生终身发展以及社会成长需要所必备的能力与素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提出,各地教育部都开始了针对每个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各学段、各学科学生成长需要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的能力与素质。文化基础、社会参与和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文化基础强调的是对自然、人文、科学等领域知识的掌握,关注真善美的统一性,成为拥有丰富文化底蕴和崇高精神追求的人;社会参与强调的是人的本质属性,让学生正确处理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人;自主发展中的自主性是学习主体的本质属性,强调的是学生高效管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能够挖掘自身潜力,认识并实现自我价值,成为拥有明确人生方向的人。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一)做好课前准备,完成信息传递

英语学科的学习就是一个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学英语学习在某种角度上同小时候咿呀学语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第一步是“听”,第二步是“说”,接着是“读”“看”“写”。教师是否能像教婴儿学语那般耐心启迪、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显然因为缺乏语言环境而无法实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信息化工具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给教师的授课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有力的优化条件,借助数字化学习工具就能让教师完成微资源制作,逐一突破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以初中英语牛津版七年级Unit 6“My Water”这一课时教学为例,教师可提前在微信群或者其他线上学习平台给学生布置一个预习任务,比如出示一个图文朗读案例,添加多篇关于“水”的短文,同时附上英文文本和英文朗读语音,让学生在开口朗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对水资源的认识。通过话题牵引熟练使用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四大维度之一,另外三个维度是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线上学习平台共享功能能激发学生之间潜在性的竞争意识,比比谁的文采更好、谁的发音更准确。尽管有些学生在描述上内容平淡,但是只要能开口表达就是一个好的开始,这种借助信息化工具开展课前准备的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正式授课奠定了良好基础。学生在线上平台上更放得开,这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完成了新课内容预习,也是口语能力、词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性锻炼,有效地落实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二)整合网络资源,培养思维能力

信息化背景下的英语学科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围绕具体的英语教学主题科学地搜索并整合教学资源,完美地将其与教学活动融合,最后结合多元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将知识内容呈现出来,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述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发挥英语信息化教学的价值与意义。以9b Unit 2 “Robots”为例,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基于互联网整理相关教学资源,将一些关于未来生活的设想、构思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重难点。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为了降低学生对重点语法、词汇的理解难度,可借助多媒体以动态化的方式呈现知识内容,或者借助课外网络资源的引入让学生建立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从情感角度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机器人的利与弊,从理性客观的角度去尝试设计自己理想的机器人,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英语知识结构体系的同时提升英语思维能力。

(三)理论结合实践,培养核心素养

在进行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基于“互联网+”社会背景中的优势和特征有针对性地实行教学创新改革,将基础性的英语实践活动和理论性的语法、词汇等联系起来,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教学情境和模式,让学生拥有亲身实践的体验,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实现英语核心素养能力的体现。以Unit 3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为例,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深度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为目的,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获取有关教学资源——“Some pictures of places of interest in different countries”,尝试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完善。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开展固定式主题学习活动,如在小组内分工完成以“Traveling”为主题的英语情境对话设计,通过合作实践过程加深对课题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有效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方式,一方面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学习工具的功能价值,强化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力和表达力。

(四)突出重点知识,重视文本掌握

中学英语学科的课时划分会明确每个课时的教学重难点,而影响一节课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学生对重点词汇、语法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英语信息化教学也同样要重视对重难知识点的讲解和把握,将教学重点放在重难知识点的内涵与用法讲解上,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效果。教师可借助微视频短小精悍的特征,突出每个课时的重点知识,每个微课视频资源就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发散讲解论述,高效地让学生明白具体内涵和用法,实现课堂重难知识点的简化,降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难度,课后还能让学生通过回看微课视频资源达到巩固、温习的效果。另外,在学习中养成找准重难点攻克的习惯和思维方式,不管在今后的生活还是学习中都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学习习惯,也是教师保证教学效果的方法。

(五)课后延伸学习,拓展提升能力

中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仅靠短暂的课堂学习是难以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大重要部分,教师除了对学生开展课堂教学外,还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延伸学习,而信息化背景下的翻转课堂就能有效实现这个做法,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教师需要构建一个信息化资源库,确保学生在课后空余时间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课后学习遇到疑问时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借鉴资料,从而主动投入学习研究,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其次,积极建设英语角、社团活动室等,为学生课后的学习提供创设情境的环境,语言类学科的学习必然要时刻建设与语言文化环境之间的联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文化意识培养,其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方面。以感恩节为例,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与感恩节主题相呼应的活动室,在这个活动室空间内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通过手工饰品或节日道具的摆放来创设轻松和谐的异国文化环境,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和体验感恩节。英语角就是延伸英语课程知识的第二课堂,学生在英语角能够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通过小范围英语环境的创设及时开展沟通交流,同时分享各自收集整理的微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指引学生投入创意及编剧等活动中,让他们主动学习剪辑及合成等。

总而言之,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需要教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网络教学资源中与核心素养有关的内容尽可能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信息化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课前就能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中跟随教师合理的引导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课后就基于教师建立的信息化资源库,进一步温习、提升英语语言学习能力,完善学生在脑中构建的立体化知识结构框架,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