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省考背景的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探究

2020-12-31福建省泉州市现代中学郭小强

亚太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力学新课标实验教学

福建省泉州市现代中学 郭小强

初中物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其对学生中考成绩的影响极大。物理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考验较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另外,物理学科与我们日常生活还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物理教学的重视非常必要。同时物理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这也使得物理教学的难度增大。而实验演示则可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有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及效果也有了极大的改善。本次研究从我国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的教学意义、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的重要意义

力学实验为初中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学实验的开展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及实验技能的提升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且力学实验的应用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故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开展教学活动,尤其需要加强对力学实验教学的重视,强化其在物理学习中的主体体位,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力学实验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一)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一切的科学成果都离不开科学家多角度、多方位的实验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有意识地、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解决问题,有利于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促使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进而促使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达到良好的物理教学效果与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的一项主要目标即引领学生走进物理世界,让学生了解物理世界的奥秘、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深刻感受物理知识的作用与内容,同时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拉近学生和物理学习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有研究显示,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多是通过培养物理兴趣的方式来达到学习效果的突破。故而,在实际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必要。

二、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现状

随着教学改革及教学研究的深入,我国对于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这也使得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改进与提高。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

第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验教学。现阶段,多数初中教师在进行物理学科授课时,其重点仍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且既往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中心,认为学生学习时间紧张,没有太多时间去做实验,对于物理定量、物理现象识记就可以,使得物理实验的实际操作机会明显减少。现阶段多数初中的教学工作仍是以成绩为主要关注点,且多数教师只关注成绩较为理想的学生,这也使得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更为困难,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其物理学习难度本身就相对较大,对于物理学习的信心较低,若再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则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及相关知识的掌握。

第二,实验器械缺乏,设计及组织不足。现阶段,我国多数中学力学实验设备的数量仍较为缺乏,且实验设备种类也相对较少,器材较为陈旧。尤其是农村学校,因教学资金有限,多数学校难以购置价格昂贵的实验器材,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的发展形成制约,为力学实验的操作及改善留下了困扰。此外,现阶段多数教师过于重视教学任务及学生考试成绩,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往往按照固定模式进行,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甚至会让学生觉得实验内容枯燥而丧失学习兴趣,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强化物理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改进对策及建议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笔者针对初中物理力学教学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具体包括下述几点。

(一)合理结合新课标指导建议

教师需要将实际教学与新课标教学建议及指导进行结合,以新课标教学要求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初中物理新课标是在相关教育专家及学者共同讨论与分析的基础上所制定的教学标准,科学性、普适性均较强。故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的安排,确保物理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物理学习潜能。

(二)合理应用教学方式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进行知识传授、学生听讲的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及途径。由于初中学生与物理实验课程的接触时间较短、实验技能相对较差,在学习物理知识,尤其是进行物理力学实验时往往会感到些许吃力。若教师不能有效地对此现象进行改善与解决,则极易导致学生的学习问题逐渐增多,甚至会造成积重难返的现象,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故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活动及讨论。如,在学习“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杠杆平衡条件”等课程时,可通过分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分为几个实验小组,以小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爱好选择相应的职责,各司其职,包括实验器材整理、实验数据记录、资料查找等。在此过程中,由小组成员自行进行讨论,对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地通过小组间的通力合作进行解决,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及目标。

(三)强化实验教学的过程性

物理教学知识的理解难度相对较大,若教学过程中教师仍一味地采取单一方式进行,往往难以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力学实验学习的兴趣。故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地增强实验教学的过程性。如在“浮力”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亲自探究测量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促进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在实验中让学生把石块、乒乓球、曲别针、木块放进装满水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石块和曲别针慢慢沉入水中,乒乓球和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这时笔者提出问题:“下沉的石块和曲别针有受到浮力吗?”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最后每组选出一位同学说出结论。经过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没有浮力,因为它们下沉了。”有的说:“有浮力,因为它们下沉得很缓慢。”基本上得出的就是这两种结论。笔者让学生拿出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和沉没在水中的石块的质量,看看有没有变化,最后得出结论:沉没在水中的物体也是受到了浮力的作用的。通过实验过程的演示,让学生牢牢记住知识点的同时,又培养了能力,更提高了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作为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其对学生中考成绩及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其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加强对初中物理学科力学实验教学的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不断完善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及策略,尽可能地丰富课堂内容,为学生营造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及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掘物理的奥妙,提升物理教学效果非常必要。

猜你喜欢

力学新课标实验教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