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野下思想政治课价值目标实现策略

2020-12-31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尚德中学陈哲远

亚太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政治课价值观思政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尚德中学 陈哲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政课要实现八个统一,其中之一就是要实现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这给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教学原则。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课的价值性目标,分析价值目标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核心素养视野下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价值

在核心素养视野下,我们应重新审视思想政治课的价值。以往,我们更多把思想政治课定位为考试升学的科目,就是为了学生将来就业和生活,其实这仅仅是第一层次,或者说是基本的价值目标。第二层次是要培养合格公民,使学生当一个守法公民。第三层次是思想政治课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公民政治素养。现在提倡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有四个方面要求,即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就回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是思政课真正的价值所在,凸显了思政课的特殊价值,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校进行德育的重要课程,教材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从社会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入手,教会学生如何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我们的国家和世界,关注并参与家事国事天下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学生不仅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思想和价值观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达到思政课育人的目的。思政课特殊育人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人的道德。道德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石,是维系社会关系最基本的纽带,是成为社会人的一个基本条件,是法律的基石。道德是法律不能完全覆盖的领域。二是提高人的品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是多元的,独立人格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追求,特立独行的人格已不再是个别现象。正直、富有正义感、独立思考、合作精神等,这些正是当代社会独立人格的基本构成要素。思想政治课就是培养学生这些素养。三是升华人的理想。理想是人生的航标,是不断奋进的动力。没有理想,人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失去正确的行为规范。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梦理想,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理想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培养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发挥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思想政治课育人价值落实存在的问题

(一)教授道理与学生实际相脱离

教师讲的道理无法深入学生的心灵,存在一定的距离感,无法引起学生共鸣。比如平常上课过程中,教师经常列举感动中国人物或一些时代楷模,学生总认为这些人物离我们很远,他们很特殊,我们是平凡人,无法做到这一点。教师只是简单列举他们的事迹,没有进行换位思考,展示直面人性深处的东西,或者教师没有根据情境设计一些有效问题,无法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

(二)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离

相比较而言,其他学科如历史学科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学生较感兴趣;数学有一定的推理演算过程;语文、英语是基础学科,平常都有应用,这些科目学生比较重视。但思想政治课就是讲道理,上课时可听可不听。政治课提倡真善美,但现实生活中存在假恶丑等现象,学生认为政治假大空。教师要直面这些问题,让学生懂得判断,学会如何区别,学会客观对待。

(三)知识目标与价值目标相脱离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具有深刻知识性的系统课程,其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忽视了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大家普遍认为价值目标无法考核,比较虚化,虽然新高考在问题设计中有所考虑,但现实是,卷面回答的不一定是学生的真实想法。有的学生思想政治课考了高分,仅仅是知识及解题的操练,考试无法考核情感和价值观方面,只能等日后学生考上大学甚至工作以后,其高中阶段奠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基础才能够得以体现和检验。因此,应试成绩分数高,不代表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就高。

(四)目标制定与目标落实相脱离

新课标将高中思政课核心素养提炼为四个方面,这符合新时代学生培养的目标,但在教学中教师总感觉难以落地。比如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这要实际参与较多活动来落实,名校条件相对好些,可很多农村高中或普通学校受限于条件,对学生参与活动不够重视甚至直接忽视。另外,外出组织活动还有很多安全保障问题需要考虑,而且高中生课余时间很少,学生也不愿参加,所以公共参与落实沦为纸上谈兵。

三、核心素养视野下落实思想政治课育人价值的策略

(一)抓住课堂主阵地

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情境设计落实到行动,采取议题式教学,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教师要以身作则,如对社会现象也要一分为二看待,不能口是心非,要分清善恶。比如钟南山院士逆行武汉,令人感动,可以设问: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去武汉吗?去的理由是什么?不去的理由是什么?然后再播放《感动中国的故事》中采访钟南山儿子的有关谈话,家人谈到对84 岁的老人去武汉的担心,而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去了,他说他是医生,懂的情况比较多。通过对比,学生自然产生震撼,有了内心体验,必然比单纯赞扬钟南山院士的精神要更深刻些。

(二)开展活动型课程

通过围绕议题,组织课内外活动一体化的设计与探究,使学生逐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主流价值观内化为基本的价值取向,进一步明辨是非、端正态度,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通过课前时政演讲,让学生关注时政新闻,谈感想,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等重大事件,学生在收集资料和演讲的过程中,内心肯定有所感悟,再通过演讲,让其他学生受到教育。还可以通过课后调查、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研学活动,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主题的材料,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三)开展生涯教育

让学生从高一阶段开始制订人生规划,并充分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与大学所要报考专业要求。学生要确定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更要凸显政治课对价值观、人生观的引领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树立“大德育”的观念,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地抓教学工作,而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从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全局出发来研究和思考问题,开展教学工作。

(四)利用信息手段

首先要改进教学方法,现在很多网校都有开辟网络课堂,我们要利用官方主流学习平台如学习强国、校园人人通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其中丰富的有利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要被一些非主流不健康的视频网站抢占先机。一些教师在这个方面已经先行先试,通过微信平台、QQ 平台互动,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增强思政课教师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从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

(五)开展深度学习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不能仅停留在知识浅层,更要有理想信仰,将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知识是载体,价值是目的,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要求学生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自我关系,学会认清自我不足与缺陷,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真正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意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的来说,当今新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思政课的要求更高,做到知识目标与价值目标统一,落实思政课的价值目标,真正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思政教师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政治课价值观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