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12-30张倩

财会学习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问题与对策内部控制

张倩

摘要:一直以来,国家持续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并提供了较大力度的政策扶持与税费优惠。随着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与企业产业结构稳步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已经由“规模增长”过渡到“管理精进”的阶段。当前很多高新技术型企业越来越认识到构建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控制风险、提升效益,为企业的科研创新做好强力支撑。本文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

關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自2013年至2017年,全国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由11846.6增长至17606.1亿元,年均增幅12.2%。从研发活动支出主体来看,各类企业在研发投入的金额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比重各年均保持在70%以上,远高于政府研究机构及高等学校,企业作为科技创新投入的绝对主体,研发投入逐年大幅度增长。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推动了科技创新从“快速发展”向“水平跃升”转型,研发效率和研发效益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战略目标,构建与之匹配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新形态下的必然要求。

高新技术企业建构内部控制制度是国家政策和产业转型的要求,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首先,在研发活动层面,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控制研发资金,监督研发进度,提升研发效率,确保研发质量,从而进一步加快研发成果的转化。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内部控制管理可保障企业的经营效果以及资产的安全性,提高信息报告的真实性,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更好的实现经营目标;其次,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多样化并且不断增加税收优惠力度,包括高新技术企业按15%税率征收所得税、重点扶持行业或地区实行“两免三减半”、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研发支出税前加计扣除等。在国家针对性政策稳定的背景下,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更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的政策方针,合法合理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同时也避免因管理松散导致的税务稽查风险;最后,内部控制制度利于形成积极的企业文化,可以加快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效率,紧密联系企业的各个部门,提高企业内各部门协调配合能力,提升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

一、高新技术企业现有内部控制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内控环境搭建能动性不强

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知识、技术高度密集,作为智力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高度依赖智力、知识、技术、信息等核心要素。因此很多高新技术型企业的管理层是专业技术领域成长起来的技术型人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缺乏科学的理念和意识,其领导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主要受到政府政策的要求以及转型的需要,并没有对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充分了解。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风险特征,内部控制的五要素主要是防范风险,内部控制的提高可能引起内部控制规范性和创新活动所需的灵活性之间的冲突[1]。冲突形成的阻力更加深化了部分企业管理层和执行层对内部控制不重视和不接受,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缺乏高度约束能力,内部控制各环节的参与程度较低,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内控体系不足以支撑管理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顺利开展内部控制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以及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很多高新技术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与人员结构,不相称的机构设置导致企业内部职能和责任界限划分不明确。加之很多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法制观念、风险意识和相关的职业判断,造成企业岗位职能模糊不清、部门之间权责落实不力、内部沟通渠道流通不畅、内控文化缺失不明等。因此,部分企业虽建立了内控体系,但是企业整体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技术滞后于发展需求,相关人员缺乏履职能力,严重影响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和落实效果,使内控体系建设浮于表面。

(三)全面风险管理意识缺失

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这种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研发投资中的风险具有多层次性、广泛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并且在每个研发环节都存在[2]。对研发活动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提高研发成功率、降低投资风险的重要途径,但一些企业对研发活动的风险控制还比较欠缺,存在着“重投资、轻管理”的问题。研发立项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浪费时间成本和经济投入;研发资金缺乏全面预算管理可能导致研发过程中资金使用随意、浪费现象频发,造成舞弊行为或成本过高;对研发人员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可能导致企业研发周期过长、潜在人员流失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后期发展;研发成果转化应用不足或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失。

(四)控制活动未体现行业特点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其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要素在于人才、技术和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是以人才和技术为依托,对资金的管控,在控制研发风险的基础上人才、技术、资金三方面协调发展。实际中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照搬一般业务活动的控制设计,没有依据研发活动的特点针对项目研究开发设置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一些业务流程上的关键点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抑或当前的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用于公司规模和业务发展阶段,甚至对企业的发展形成了阻碍作用。

(五)研发成本核算存在复杂性

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成本核算的主体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产品升级换代、重要技术环节工艺升级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研发产品,其研发主体也是多元化的。这就意味着准确核算的重要前提是对研发活动内容熟悉,并且与符合财税规定的研发支出条件结合起来,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较为专业的辨识水平和判断能力。而研发组内成员也不一定都是内部的员工,可能存在外编人员或外来指导专家等,一个研发人员也可能“身兼数职”,可同时参与其他项目的研发,或在已售产品使用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等,给人工费用的核算增加了难度,对人员管理和工时统计等方面的合理性都有较高的要求。此外,项目研发过程十分复杂,研发信息涵盖了研发方案、研发计划、实施进度、结果验收等,如果研发组织内不能保证信息交流顺畅,可能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二、高新技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

(一)以人才为发展根基,建立高效的组织体系

因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创新性,随之要求企业需建立高效的组织结构,配备精良的人才,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建立相关的组织流程和操作规范,全方位打造高效的组织体系。

研发团队方面,基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和灵活性的特点,其组织结构应该是扁平化、网络化、高弹性的[5]。为建立协作精益的研發团队,企业可实行研发管理以项目为主体,研发人员以技术分工为小组,研发人员可根据技术需要在不同项目之间调配完成项目任务或给予技术支持,形成高效的管理结构和人员调配机制。

产品业务方面,产品业务部门是将研发成果与市场需求实现对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更需要培养懂用户、精技术、善运营的产品业务人员整合研发产品信息,组织研发成果转化,参与产品宣传推广,必要时在客户与内部研发之间协调处理产品技术故障等。

质量管理方面,完善的高新技术企业内控管理应及时归档、备份重要资料和过程文档,保留研发活动的记录。尤其需重视与相关人员签署保密协议,并加强对研发文档和系统程序的保护,避免技术成果流失泄露带来的风险。

人力资源方面,企业聘用需考虑项目的投入风险和后期成效,注重选拔创新性人才,打造创新性团队,并以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作为人才管理的保障制度,以合理的薪酬和明确的晋升通道等优势减少人才流失风险,提升项目的研发成功率。同时,在项目验收环节聘用专家和技能型人员监督指导,加强研发团队能力补充。

市场销售方面,销售部门应定期提供最前沿的市场调查信息和切合客户需求的相关建议,及时反馈相关部门调整企业的研发方向。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产品营销、成果转化需要稳定的现金流作为支持,销售环节应制定适合的销售策略和合理的定价机制,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全面把控资金的回流,确保企业资金高效循环,使企业可以及时补充研发资金,缓解研发投入的资金压力,从而支撑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资金管理方面,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其资金管理在各业务活动占据重要的地位。企业应严控资金使用的授权审批制度,实行资金活动归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同时,企业应合理规划融资安排,把控融资风险、资金效率与企业经营活动效益之间的平衡。

(二)以稳健为经营目标,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无论是行业竞争激烈、市场监管不到位导致的外部风险,还是风险投资、技术研发带来的内部风险,都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加强构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监管机制。根据赵阳、吕文栋(2012)对高新技术企业风险重要性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居于首位的是战略决策失误风险,其他主要风险依次有研发人员流失风险、国家政策环境变动风险、资金短缺风险、技术先进性与稳定性风险、创新成果市场转化风险、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等[3]。针对战略决策失误风险,足够好的内部管理可以最大程度“消化”或“缓冲”治理层决策的偏差[4]。企业应对重要性和重大金额的事项建立有效决策机制,在谨慎经营的同时兼顾效率性与创新性。

结合高新技术企业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高成长以及知识密集高、技术更新快、生命周期短等特点,企业应以战略决策、资源匹配、政策动向、技术发展、产权保护为切入点和关注点,对研发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提前预测,对已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将收集汇总的信息形成风险数据库,定期回看和检查经营管理过程中重大、重要的风险控制点。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规避、风险应对全面贯穿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帮助企业更好的预防风险和控制风险,在高风险行业背景下极力保证企业稳健经营。

(三)以效益为管理驱动,加强关键环节控制

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应严格实行职权分离原则与授权审批制度,由不同的岗位人员分别负责操作、授权、记录以及资产保管等职责,防止一人多岗而造成的舞弊行为以及操作失误。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的审批、授权、执行、监督等授予不同的执行环节,保证各流程之间的牵制。尤其加强对资金使用授权审批管理,对资金使用情况监督管控。

高新技术企业特别要对研发活动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管控,研发立项阶段应建立立项评审制度。合格的研发计划包括充分的背景调研、项目预算、可行性分析,在立项阶段先行识别和研判项目可能发生的政策风险、资金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有效避免立项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同时精准预计工作进度和所需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技术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效率,兼顾项目的成本控制,保证企业预期的经济效益。项目实施阶段应建立评价监督制度。通过对组织管理、研发效果、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等进行分析监督,阶段性评估目标实现程度和项目的可持续性,及时发现问题,有效推动沟通,最大程度保证项目的良性运转和持续完善。在项目验收阶段应建立成果管理制度,研发验收如无法获得预期成果应判断是否补充研发,最大程度确保研发投入的经济效益。成功获得研发成果后,应通过试验性生产对产品性能进行验证与研究,确保产品成熟再批量生产。项目结题验收完成需要对研发情况进行考核,明确研发进度及时性、突破的关键技术、科技成果的应用、知识产权获得、科技人才培养以及经济收益达成等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并对经费的使用情况与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四)以研发为控制核心,优化成本管理模式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前期研发投入大、产出的不确定性强,企业可建立“以项目为管理主体,以预算为控制手段”的成本管理模式。以项目为主体,将研发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与企业预算管理相结合,除了编制企业总预算,每个研发项目都应该编制预算管理方案。在立项书中对各项费用明细分类进行预计,并设置材料费、人工费、设备费、差旅费等详细科目,依据策划方案对研发的每个环节进行预算核算,全面考虑研发过程中研发材料、研发人员、研发基础设施等消耗的成本费用。在预算管控的基础上实行成本责任制,明确各个项目具体阶段的预算管理目标,引导相关人员明确自身工作目标,积极参与到研发成本控制中。在具体的研发环节要控制好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成本支出,将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链看作一个整体,加强对价值链上每个环节的成本管理。同时企业应深入市场,了解关键客户的需求,研究产品的生命周期,剔除不能增加市场价值却可能增加产品成本的功能,降低研发成本投入。

(五)以会计为传递载体反推内控流程建设

财务工作贯穿于企业整个内部控制流程,真实准确的会计核算是保证企业信息报告质量的根源和基础。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对财务核算的规范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聘用的财务人员能力无法达到严格的核算要求,更无法理解和贯彻复杂的财税政策,导致企业因无法满足法规政策要求而错失享受合理税收优惠的机会,或者为了实行政策而生硬拼凑符合要求的财务数据结果,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财税风险。

Goh和Li(2011)为了研究会计稳健性与内部控制的关系,选取了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作为样本,研究表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会计稳健性较差,在后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改善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会计稳健性也得到了提高[6]。根据国家对高新企业的管理,要求企业需会计核算健全,准确归集研发费用,尤其对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等政策更是明确要求企业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划分,且各研发项目应独立核算,要求会计账务具备清晰的科目设置和详细的辅助核算,更要求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提供准确、充分的会计核算依据。特别应严格划分容易模糊混淆的费用核算,如研发立项严格区分“新产品、新功能、新工艺开发”与“常规性升级改造”,研发支出准确划分“研发活动”与“非研发活动”,使用合理的工时分摊各项研发综合费用,加计扣除计税依据中“其他相关费用”不得超过10%等重要的管理要求。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标准要求可以促使企业通过会计核算需求反向推动各业务环节的合规执行,保留完整准确、真实可靠的记账依据,进一步完善企业整体内控流程的建设。

三、结束语

高新技术企业经营发展存在着高风险、高收益、高创新性的特点,企业应通过建立与自身经营规模和风险水平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将内部控制贯穿于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职责分配、业务流程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效机制,从而全面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有效保证研发投入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研发、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财

参考文献:

[1]刘培娟,史璇.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内部控制与技术创新效率关系研究[J].現代商业,2018 (33):103-105.

[2]骆良彬,郑昊.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企业研发投资风险防范探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08):28-32.

[3]黎明静.风险导向下A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改进[D].西南交通大学,2016.

[4]林润辉,谢宗晓,刘孟佳,宋泾溧.大股东资金占用与企业绩效——内部控制的“消化”作用[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36 (08):96-106.

[5]刘靖.浅析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9,13(06):157-158+163.

[6]任宁哲.DS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案例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6.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企业问题与对策内部控制
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SWOT分析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监管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