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逻辑入手把握诗歌情感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究

2020-12-30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第八中学

亚太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句意关山古诗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第八中学 陈 飞

一、古诗教学现状

现阶段古诗的课堂教学,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依然存在,应试教学的方法依然不少。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对古诗教学仅要求“能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 篇”,其侧重点在诵读和积累。中考涉及的古诗题型也仅为默写与填空,许多教师为求升学率,教法上侧重于加强初中生诵读的感性认识,对诗文中字词的直观意义只作表面的笼统讲解。多数教师在教学时仍然以讲解完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是以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课堂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既要保护“优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鼓励、发挥“差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要做到这一点,培养学生读懂文本的能力才是关键。

二、高中阶段古诗歌教学目标及新课改的理念、要求

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怎样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精练的语言描写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情感,并掌握这种方法,即培养学生的读懂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要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阅读体验。”可见,新课改的理念要求非常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丰富传统文化积累,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读懂不太艰深的、与课内所选篇目难度相近的诗歌,培养其鉴赏诗歌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学中要立足文本,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读懂诗文。以学生理解、学会各单元的阅读方法为结束本单元教学的依据,而不是以讲解完各篇课文为结束教学的依据。

三、分析诗句之间的句意逻辑关系,体味诗歌的思想情感

读懂诗意是古诗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有一类诗歌,从诗句表面看,没有艰深难懂之词,只是前后诗句诗意的表达有很大的跳跃性,诗人的写作目的难以捉摸。这类诗如用传统的方法分析,诗歌情感就难以准确把握。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此诗四联,前两联写登上岳阳楼后看到的景色,颈联写自己当时年老孤弱的状况,尾句写自己老泪纵横的样子。此句与前六句句意连贯明白,似乎是写自己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年老孤弱而潸然泪下。其中,第七句“戎马关山北”不易理解,为什么写自己所见景色时突然写北疆战争?这与最后一句“凭轩涕泗流”有什么关系?实际上,要想正确把握本诗情感,此处是关键。中学阶段的古诗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中经常碰到类似情况,因此,解决好此类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很重视字词句的教学,析句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析句教学就是要讲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一条重要途径。任何一个句子都按一定的语法规则、一定的逻辑形式构成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思想才会准确有力,说明事理才会思维缜密。所以,析句教学要通过揭示句子的逻辑关系,进一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同时,通过分析句子的衔接、过渡、照应等内在联系,加强训练抽象思维能力。

《登岳阳楼》的“戎马关山北”从表面上看与其他七句脱离关系,而其他七句似乎是因果关系——为眼前所见、为自己处境而流泪。是这样吗?在此应启发引导学生,如是这样,最后两句应该对调为“凭轩涕泗流,戎马关山北”,这样,句意的因果关系就更加紧密,诗人流泪的原因也一目了然——为自己年老多病、漂泊在外、孤苦无助而流泪。但这样对调后,“戎马关山北”的句意更孤立、更难以理解了。而诗中体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也太自私,格调也太低。可见,诗人因何流泪才是本诗的关键。诗人作诗表达情感有一定的顺序,我们不能随便调整。此时应再次引导学生联系全诗分析各句关系: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颔联写所见之景;颈联写因景想到自己的处境。这三联是承接关系,也是因果关系(触景生情)。那“戎马关山北”所写北疆战事,外敌入侵,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按理也是诗人触景时所想的,它放在“凭轩涕泗流”之前,说明这两句关系更为紧密,它是“涕泗流”的直接原因。至此就可以明白诗人并没有因自己“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而流泪,而是想到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才潸然泪下,其忧国忧民的意识、宽广的心胸、高尚的思想境界跃然纸上。

综上,探究诗句句意的跳跃性,运用综合分析、因果推理、归谬反驳、逆向思考的方法分析他们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是读懂诗意、把握诗歌情感的一种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句意关山古诗
关山雪里红
关山萧和墓驼车出行图研究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关山情
Step Ⅲ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
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 4练习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