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30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赵晔文

亚太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建构主义建构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赵晔文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一直是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虽然研究时间早、研究内容多,但是并不意味着陈旧、落后,相反与现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要求完全契合,仍然是目前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

一、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教学环境建设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师生课堂上的精神面貌、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情绪、教学效果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唯成绩论”“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于关注学生成绩的高压学习环境,会让学生感到疲倦,丧失学习激情。

(二)不重视合作交流

传统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基本是各自为营,学生自己围绕教师教学内容而开展学习活动,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则少之又少。数学课堂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缺乏针对相关数学问题的合作探讨,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三)过于重视抽象思维的训练

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众多数学概念、数学公式以及数学试题都是建立在学生理性抽象思维之上,这是数学研究和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对于学生数学抽象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传统数学课堂过于重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背诵记忆、习题练习等,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更是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四)不注重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大多是纯理论性教学,与高职专业特性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关联度不大。一方面,传统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体系一成不变,理论教学的严谨性和抽象性大大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概念、定理、方法等不注重与高职专业课程进行有机结合,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脱节。

二、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教学情境创建

根据高职专业知识体系、未来职业能力以及学生认知规律等,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创设一些与生活、工作相关的情境,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将课内外知识联系,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进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比如联系生产和生活,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来营造问题情境,使课堂氛围活跃且热烈,实现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探究

建构主义强调对于知识体系的重新组织、构建和应用,可以将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人际交往、合作交流来促进自身的认识发展。合作小组的建立,不仅可以让教师对于学生的性格秉性、优缺点等有更为详细的认知,而且体验式学习往往能够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当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不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变得形式化、表面化。小组学习要注意学生角色的分配,提升学生之间合作共赢意识的同时,也要增强其竞争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三)学生知识自我建构

建构主义下的学生知识自我建构,主要强调在高职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认知的主体,学生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在高职数学学习中的课前预习、资料查阅、分析研究、应用实践等整个学习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探索尝试、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的决策能力、实施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高职数学课堂的学生知识自我建构,需要将数学知识与专业学习结合、与生活融入,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三、结语

随着我国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视以及社会对于高技能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不断提升,对于数学基础课程而言,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建立在学生认知规律之上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有效解决传统数学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建构主义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