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高段数学情境再建构教学模式的思考

2020-12-30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九湖中心小学杨裕生

亚太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建构教学方式情境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九湖中心小学 杨裕生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合理恰当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经常会使用情境再建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这种方式应用到成绩测验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应用题。这种培养方式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效解决了传统教育教学中高分低能的情况。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有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并能够将这种经验灵活地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才能构建恰当的教学情境。

一、小学高学段数学学习要求

小学高学段主要指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逐渐向更全面、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要求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能够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并完成由小学到初中学习的转变。小学高学段的数学学习已经逐步从具体的数变为带有抽象性的数学运算和数学概念。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学生在7 至12 岁时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能够进行抽象性的思考,但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带着具体的事物去理解数学的意义,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接收新的知识。

二、情境再建构教学法概述

情境再建构指在授课的过程中借助生活中的某些实际情景,让学生在实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掌握一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情境再建构的授课方式多应用在小学的高年级学段学生学习中,这是由于高年级学段的学生对于实际案例有较好的理解,通过举例可以很快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如在学习乘法时,教师通常会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妈妈带着50 元出门买米,一斤大米3 元,如果妈妈买了15 斤米,问学生妈妈带的钱是否足够。这种生活性较强的例子适用的地方很多,如可以用作课堂教学的引导,以悬念问题的方式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作为应用型的思考题,留给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巩固学习效果。情境再建构的教学方法是小学教师必须掌握的,它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三、情境再建构教学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引入方式,以新旧知识的连接为主,对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而言,这种课堂引导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通过情境再建构的教学方式,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能够明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之后,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后续的学习中会更加努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会不断提升学习成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些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比较枯燥乏味,利用情境再建构的方式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多运用这种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提升学生思维探究能力

教师构建情境的目的其实是给学生设计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接受新的知识并学会运用。因此,情境再建构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维探究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情境既是教学引导,也是需要学生解决的具体问题,教师需要借助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如在课程的开始,抛给学生一个实际情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之后,回过头再用新的知识解决开始时留下的问题,使情境教学能够形成完整的闭环,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才是真正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情境再建构教学。

四、情境再建构教学方法

(一)情境设计贴近现实

在运用情境再建构的方法进行授课时,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所列举的案例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和年龄层次,例子不能太过生硬或难理解,以免例子不仅不能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其次,设计的情境要符合正常的逻辑思维和实际情况。如在某道数学题的计算结果中得出一颗糖果的价格为500元,解题的方法和计算过程没有问题,但是这个结果明显与现实情况不相符,会扰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建立。最后,教师引用的例子不能套路化或过于陈旧,而是要紧跟时代变化,以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的角度教学,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数学。

(二)情境设计渗透数学思维

教师所设计的情境必须渗透数学的思维,引导学生建立基础的数理框架结构,为学生日后在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小学生心理和智力发育未完全,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较困难,通过情境设计和实际例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并建立数学模型的思维。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教师要进行思维和教学上的转变,以引导培养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也能使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知识,学会合理运用。在小学高年级学段的学习中,不再单纯学习数字,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在数学考试中多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数学应用题。其实,数学应用题就是对情境教学成果的一种考查,只要学生建立起相关的数学思维方法,就能够轻松应对考试。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情境的构建中,不仅可以运用相关的生活场景,还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课堂的导入。如在括号运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给学生一些五角星,告诉学生在制作手抄报时需要用五角星来装饰,每个边要用3 颗五角星,一共有多少种取五角星的方法?学生此时进行思考,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如每次从总数里减去3,一共进行四次减法运算。或者先数四次3 颗五角星,从总数里减去四次之和。通过游戏的方式能够为学生构建新的情境,有效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教师在教学的方式上要学会灵活变化,不能完全照搬过去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

(四)丰富教学手段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对于外界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如在情境再建构的教学中,如果只是通过语言描述或文字描述为学生构建情境,这种方法比较单一,有时无法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例子上,导致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此时教师可以转变授课方式,以动画或PPT 的形式为学生构建情境,还可以配上类似学生语气的音频,能够有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成功使学生进入到所构建的情境当中,保证了教学的效果。

五、结语

总之,情境再建构的教学方式优点很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思维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识到情境再建构方法的实用价值,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这一方法,使教学效果更加突出。在使用情境再建构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搭建的情境必须符合实际,设计中渗透数学思维,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手段完成情境再建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建构教学方式情境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建构游戏玩不够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