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2020-12-30甘肃省天水市建设路第三小学

亚太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折线统计图正方体

甘肃省天水市建设路第三小学 马 兴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育工作者必须由“知识主位”逐渐过渡到“能力主位”,不能将教学重点一味放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发学生潜能,推动他们在情感态度、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

一、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索欲

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应以生活为本源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工作。特别是长期以来数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感化,在课堂上教师“独尊”。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考试能力的训练上,导致学习脱离生活实际,成为一门“假大空”的学问。为此,以生活为本源创设情境,以熟悉的话题引领学生进入课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这两种几何体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在新课导入环节,为了增进学生对课题的熟悉度,教师可以从学生曾经学过的基本平面图形入手,出示一张白纸,引入长方形这一平面图形知识点,随后再拿出很多张纸并将其整齐堆叠在一起,进而引入长方体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再次认识长方体,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的众多联系,教师可利用课件展示保健箱、粉笔盒、食品包装盒、文具盒等图片,引导学生走进本课有关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在互动式的数学课堂中启迪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较低,主要依靠形象思维来认识世界。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设置一些互动,如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借助多样化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主动思考,促进学生思维不断深化发展。在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课堂中,学生更容易体验到思考的乐趣、学习的乐趣,爱上数学学习。

例如,数学人教版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在“认识长方体”的学习环节中,为了帮助学生深刻认识长方体,教师可以拿出一个自制的模型,请学生认真观察,必要时可以用手摸一摸,回答以下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有几条棱?这些棱有什么特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随后,教师还可以展示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请学生判断一些它是不是长方体,并给出理由。这样的互动环节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长方体,知道长方体也可能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在本堂课中,学生观察学具,教师演示教具,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学生全程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在合作探究式学习中推动学生自主成长

合作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不同于教师的口头传授。合作探究式教学是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将学习任务下发给学生,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需要调动自己的能动性,与成员一起思考、交流、验证、探索,在集体的智慧下去理解知识、认知原理,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折线统计图”这一部分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结合具体情境去分析数据、得出合理解释,教师可以设置合作探究任务,给出学生一组近几年本地区接待外来旅客的人数统计,请学生观察数据,亲身参与将条形统计图演变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基于现有的统计图对未来进行预测。这样的教学活动,给予了学生展示自己、开发自身潜力的空间,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利于推动他们在数学课堂中实现自主成长。

四、结语

总之,小学生正式开始他们的学习之旅,较之学前阶段接受的零散的、启蒙性的知识,小学数学学习更要求教师要讲究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数学能力,让数学教育迎着新课改的东风,为自身注入新的活力,在数学课堂中不断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猜你喜欢

折线统计图正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折线的舞台——谈含绝对值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先张法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T梁施工监测
学会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