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有效评价语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30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官浔中心学校何达志

亚太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红花主体小学生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官浔中心学校 何达志

一、完善评价过程,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通常是由教师作为评价主体。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认识到在学生评价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发挥的重要价值,通过合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以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自我判断、自我反思,由传统的他律逐步转变为自律,确保学生在参与课堂过程中具有更高的激情,进而激活课堂。一般而言,小学生在理解和判断问题时具有一定程度的缺陷,但是通过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可以使学生更为准确地进行自我判断,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进行《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阐述“为什么解放之后,村民要在井边立碑”,在学生对其进行解答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合理判断,确保学生在参与课堂时具有更高的主人翁意识,进而保障课堂效果。

二、提升教师表达能力,提升评价效果

教师综合素质是评价语应用效果的重要保障,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应用评价语的过程中需要有效结合文化语言、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内容,在进行语言表达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语言运用的幽默性,确保学生对其具有更高兴趣。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使用评价语时还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首先要确保能够准确表达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还需要确保语言的通用性,保证学生能够理解评价语,从而有效调整自己的问题。而且,小学生自尊心普遍较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鼓励的语言,避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进行期中评价时,需要正确全面评价学生的日常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持续的过程性评价,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对其进行鼓励。小学生通常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教师也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批评。而且,教学评价过程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评价反思,发现自己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实现自己评价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三、完善多样化评价,满足学生心理

在进行评价时,大多数教师普遍采用语言激励的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表情和肢体语言。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使用激励的眼神注视学生,同时可以使用鼓掌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在进行《村居》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检查学生背诵情况时,部分学生会出现卡壳的情况。此时,教师需要微笑着注视学生,给学生一定的鼓励,使其放松心态。在该同学完成背诵之后,教师可以采用鼓掌的方式对其进行激励,也可以走下讲台,轻拍一下学生的肩头说:“这位同学背诵得不错,但是我相信你下次一定可以背诵得更好,更加流利。”而且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尽量使用实物鼓励,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努力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小红花对学生进行鼓励,还可以设定“一朵小红花可以换一个橡皮,五朵小红花可以换一个卷笔刀,十朵小红花可以换一个文具盒”。同时还可以采用扣分机制,如果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乱丢垃圾、上课讲话等不良行为,教师有权收回一朵小红花。通过该种方法,可以提升学生获取小红花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为积极地提升自己,活跃课堂氛围。

四、评价主体多元化,强化学生主体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普遍由教师直接对小学生进行评价,但是人们在评价别人时,会不自觉加入情感因素,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尽量丰富评价主体,采用互评、自评等方式对小学生进行评价,确保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例如,在学习《静夜思》时,现代的小学生大多可以背诵《静夜思》,在同学们完成背诵之后,教师需要合理应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相关朗诵视频,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对比和自我评价。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情感的缺乏,然后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背诵,可以使其丰富情感。而且,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引导,确保评价活动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发展。在学生互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评价能力,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虚心的习惯,使其可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最后教师需要确保合理控制评价时间,在学生完成评价活动之后,对课堂活动进行合理评价。

五、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提升教师表达能力、完善多样化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样化,能够确保在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更为合理地应用评价语,实现兴趣激发,进而大大提升课堂效果,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小红花主体小学生
LlBERATlON DAY
党的一朵小红花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