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建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2020-12-29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中国电子报 2020年82期
关键词:制造业上海人工智能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十四五”时期,是上海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培育新发展动能、构筑新发展优势的关键时期。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环节、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重要承载。

“十三五”时期

制造业发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上海制造业持续发力稳增长、抓项目、扩投资、调结构,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着力发挥制造业在抗击疫情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应急防疫物资的生产保障,积极应对、努力克服疫情列制造业的冲击影响,促进工业经济逐步企稳,发挥好制造业对推动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撑作用。

“上海制造”品牌全力打响。聚焦名品、名企、名家、名园,制定落实“上海制造”品牌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上海制造”实现技术更先进、制造更智能、产品更高端、品牌更响亮。“十三五”期间,共有46家“上海制造”企业产品获得“上海品牌”认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的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超过500家,涌现一批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 关键战略领域取得突破。“十三五”时期,上海积极落实制造强国战略,主动承担国家重大战略,国家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两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上海。开展重点领域“补短板”,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制造业新动能持续培育。面向世界科技和产业前沿,加快培育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动能产业,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产业“上海方案”落地。连续举办三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创新应用先导区。

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建设。“十三五”时期,上海引进高端产业总部机构、龙头企业、旗舰项目、功能平台、隐形冠军,推进建设特斯拉、ABB超级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围绕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推进商汤人工智能计算和赋能平台、海尔智谷等项目建设。制造业投资从2018年3月开始,连续11个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

产业经济密度不断提升。建立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制度。促进产业园区集约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超额完成“十三五”任务目标。绿色制造加快发展,28家绿色工厂、2个绿色园区、12项绿色产品、2条绿色供应链进入围家绿色制造示范,“十三五”以来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4.8%左右。

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工业和信息化加快融合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认定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40家。在线新经济、新生代互联网蓬勃发展。18家企业进入2020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榜,美团点评、拼多多、哔哩哔哩等新生代互联网领军企业成为稳定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十三五”时期,上海制造业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为主线,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发展,不断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

统筹产业发展,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培育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推动汽车、钢铁、化工、船舶、轻纺等传统优势制造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力度,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协同的新型工业体系。进一步优化全市产业布局,编制发布上海市产业地图,明确各区和重点区域产业定位,谋划重点行业空间布局,推动区域经济朝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的方向发展。

统筹投资促进,加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制定并落实投资促进“32条”等政策文件,上线“上海市投资促进平台”。以特斯拉项目为契机,复制推广在规划、土地、建设、施工等环节的创新举措,发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投资带动作用,促进制造业投资规模扩大。

统筹企业服务,持续优化产业营商环境。落实“民营经济27条”,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从市级到基层,建立市级、16个区和临港新片区,街道、乡镇、园区、楼宇服务及中小企业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等全覆盖的“1+17+X+N”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深化市企业服务云建设,市级部门、16个区和近600家专业服务机构主动对接“服务云”开设旗舰店,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完成服务超过30万个。

强化产业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围绕产业基础领域,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在增材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和激光技术等领域,布局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强化载体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推出26个特色产业园区,市区联动抓好园区品质建设,突出园区特定产业方向、特优园区主体、特强产业生态,做到“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企业不缺资源、好产业不缺空间”。

深化开放合作,构建对内对外发展格局。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构建新型高端产业体系,打造发展新优势。制定出台临港新片區创新型产业规划,构建“7+5+4”开放型产业体系。推动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制定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指导目录和项目准入标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绿色创新现代产业体系。深化“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进博会、工博会等重要合作载体,搭建产业合作平台,服务推动上海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

制造业发展方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为主线,以“强创新、广赋能、厚基础、铸品牌、促集群”为方针,着力增强产业创新策源能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协同融合发展,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高端制造业增长极,为建成全球卓越制造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强创新:加强产业技术创新,着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的瓶颈制约,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畅通产业创新和技术成果产业化路径。

广赋能:以人工智能、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赋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催生一批新业态、新模式。

厚基础:聚焦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业软件等产业基础领域,持续推进工业强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铸品牌:适应消费需求升级,打造市场美誉度高、质量掌控力强的制造精品,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领军企业。

促集群:推动产业实现优势资源集中互补、集聚发展,围绕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形成产业生态圈,打造高端产业集群,提升区域产业经济竞争力。

猜你喜欢

制造业上海人工智能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9:人工智能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