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台购美“鱼叉”系列导弹的作战能力及运用

2020-12-29王继新

兵器知识 2020年12期
关键词:增程鱼叉雄风

王继新

2020年10月,美国公布了包括两型“鱼叉”导弹在内的多项对台军售项目。虽然台军多年前就已采购了舰射和潜射型“鱼叉”导弹,但此次的“鱼叉”系列导弹无论在攻防性质上,还是在作战性能上都大幅突破,因此引起外界广泛关注。那么,这些“鱼叉”系列导弹究竟性能如何?台又将如何部署和使用呢?

台购美“鱼叉”系列导弹的情况

台对美“鱼叉”系列导弹情有独钟,早在上世纪就开始将其列入军购内容,但由于美国担心其铤而走险和因败局而被大陆逆用,因此长期持谨慎态度。直到本世纪初,两岸军力发生逆转和台湾自主技术突破,美才陆续放开“鱼叉”系列导弹的军售限制。从美售台“鱼叉”导弹的基本性能,可以看出美对台防御作战的期望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防卫制海(1997年)

上世纪末,中美关系虽有波澜,但双方在经济和外交等方面合作尚可,且美方认为大陆不具备大规模登岛作战能力。但为遏制台“雄风”系列导弹的自研行动,美国于1997年首次向台湾地区出售了54枚空舰型“鱼叉”导弹;次年,美国又对台出售了58枚同型号导弹,主要装备台湾地区从美国引进的F-16战斗机,射程达到150千米。此批次导弹配备于台空军花莲401联队号称“巫婆中队”的第26中队。虽然此次军售内容有突破,但類型和数量都有所控制。而到了2000年,为配合美军舰对台军售,美对台出售了71枚舰射型“鱼叉”反舰导弹。我们从这一阶段美售台“鱼叉”导弹的性质可以看出,此时美国还是希望台军利用海空优势,将大陆的登岛威胁遏制在远海上,并取得台湾海峡的制海权。但这种情况随着中国大陆的军力崛起而发生了变化。

先制慑阻(2008年)

到2007年,虽然两岸关系得到缓和,但是大陆海军舰艇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而且随着苏-27、苏-30的普及和歼-10等国产战机的大批服役,台湾不再拥有海空优势,其制海权的目标难以达成。加之台湾自研的“雄风”2、“雄风”3反舰导弹和“雄风”2E对陆攻击导弹的服役部署,美认为对台湾的导弹技术管制已经不再有效。为此,美开始扩大对先进导弹武器的军售,以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并强化对台控制。2007年,美国再次对台出售了60枚空射型“鱼叉”导弹,并在2008年出售了32枚潜射型“鱼叉”导弹。这些导弹并非是基本型“鱼叉”,而是“鱼叉”系列的改进型AGM-84L和UGM-84L,具有一定的攻击海上、陆上目标的能力,后者主要配备在“海龙”、“海虎”号潜艇上,射程大致在120千米左右。潜射型“鱼叉”导弹的出售大幅突破限制,因为该型导弹不但可对大型舰艇实施隐蔽打击,而且可以打击港口和近岸陆上目标,这使台海军具备了一定的先发制人能力。

固守反制(2020年)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持续恶化中美关系,并以对台军售作为遏制大陆的重要手段,在2020年几乎全面放开进攻性武器的军售,不但希望台湾依据台湾海峡发挥以岸制海优势,而且企图赋予台湾跨海对陆打击的能力,以此巩固岛屿防御,并利用远程对陆反击能力全面压制大陆的机场、雷达站、导弹阵地等目标。此军售案从2019年就开始酝酿,并最终在特朗普参加大选前的2020年10月公布。此次军售包括400枚RGM-84L-4Block2型岸基“鱼叉”导弹,以及135枚“鱼叉”导弹的衍生型AGM-84H/K(SLAM-ER)增程型视距外陆攻导弹。

此次购买的岸基“鱼叉”导弹系统包括,最多达400枚的“鱼叉”岸射型导弹和4枚“鱼叉”演练用导弹,以及411个贮运发射箱、100辆“鱼叉”运输、发射车、25辆雷达车、支持和测试设备、培训设备等。空射型SLAM-ER增程型空地导弹则与此次采购的F-16战机的新型侦察吊舱配套使用。台方宣称,购买包括“鱼叉”岸舰导弹的新海防系统的目的是为了监视沿海的交通,监测和绘制海上通信线路,以及识别和探测敌对目标,同时还能够应对海上的潜在威胁,其搭载的先进的GPS系统可以帮助台湾地区武装力量扩大防御范围。而美国国务院宣称,此举旨在提高台“反击或遏制海上侵略,遏制沿海地区的能力,以防御可能的封锁和两栖攻击”。台军方原先估计该批次军购在2023年开始交运,但经过申请希望首批导弹能够提前在2022年开始交运。

经过此次军购,台湾拥有了几乎所有型号的“鱼叉”系列导弹,各型“鱼叉”导弹总量达到850枚左右。

挂载空舰型“鱼叉”导弹的台军F-16战斗机

台购美“鱼叉”系列导弹的性能分析

“鱼叉”Block 2反舰导弹

“鱼叉”反舰导弹是美国海军在过去40多年中的标准装备,广泛装备到各型军舰和飞机上,经过数度研改已属于相当成熟的产品。第一批“鱼叉”反舰导弹早在1977年就交付美国海军。以后为了适应新的作战需求和提高战术技术性能,“鱼叉”在原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不断被改进。“鱼叉”各型导弹的系列代号有RGM/AGM/UGM-84A、B、C……Block1至Block2等。其中RGM、AGM和UGM分别代表舰射、空射和潜射型,A、B、C表示改进的顺序号。

此次台湾采购的“鱼叉”Block2型反舰导弹型号为RGM-84L,基本上是以“鱼叉”Block1C为基础大幅改良而成,与其类似的UGM-84L型曾在2008年的潜射“鱼叉”采购中出现过。RGM-84L导弹弹长4.6米,弹重691千克,射程约150千米,兼具反舰与陆攻两种能力。该导弹换装了新型主动雷达导引头,大幅增强了突防能力。其新型导引系统整合有GPS/INS系统、L波段数据链系统以及新的软件与控制系统,其中GPS天线、接收器与数据链来自于SLAM-ER视距外陆攻导弹,GPS/INS系统则沿用于“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的组件。大量使用现有组件能有效降低“鱼叉”Block2的研发与生产成本。

展示中的RGM-84L导弹以及正在发射的岸射型“鱼叉”

展示中的RGM-84L导弹以及正在发射的岸射型“鱼叉”

一般传统的主动雷达制导反舰导弹由于无法克服沿岸地形杂波对导引头的干扰,因此很难攻击停泊在港内的舰艇。而“鱼叉”Block2反舰導弹因为拥有高精度GPS/INS,能导引导弹击中特定的瞄准点,再使用雷达导引头,因此能有效攻击停泊在港内的舰艇或沿岸目标。

美国海军从2011年起开始订购“鱼叉”Block2的舰射型(题图),此后印度、墨西哥和芬兰海军也装备了这型导弹。由于美国以往没有岸基反舰导弹的需求,其岸基型的销路不大,仅有韩国(三个导弹连,约200枚导弹)与丹麦和西班牙采购。值得注意的是,台湾采购的RGM-84L-4型并不是美国提供给芬兰的RGM-84L-4Block2+ER增程型,所以这批导弹的射程只有约150千米,而不是增程型的278千米。

美国F/A-18战斗机投放“斯拉姆”导弹

增程型“斯拉姆”(SLAM-ER)空地导弹

由于“鱼叉”导弹性能卓越,美军还将其改进成为一款专门对地攻击的导弹,编号AGM-84E,这就是著名的“斯拉姆”(SLAM,StandoffLandAttackMissile)空地导弹。“斯拉姆”从1990年开始服役,基本沿用了“鱼叉”的弹体、推进系统与战斗部,采用了AGM-65D“小牛”导弹的红外导引头,并加装了GPS以及供发射机传输指令的L波段数据链。该型导弹主要装备在战斗机上攻击陆上目标。该导弹最早实战是在海湾战争时期,据称当时一架执行任务的美军飞机瞄准伊拉克一个目标连续发射2枚“斯拉姆”导弹,第一枚在目标的墙上炸开一个洞,第二枚则顺着这个洞飞进去,彻底摧毁了目标。此次售台的是增程型“斯拉姆”(SLAM-ER),其中ER即为英文ExtendRange“增程”之意。SLAM-ER导弹最早编号为AGM-84H,于1998年开始交付。该型导弹主要增大了战斗部与发动机动力,采用大型海鸥式前弹翼,这使其弹长增至4.4米,战斗部增至400千克,翼展增至2.43米,有效射程则提高到278千米以上。更重要的是,其采用了新型高分辨率红外导引头和新型数据链,这使其与“战术战斧”类似,不仅能攻击发射前预设的目标,还可在飞行途中通过数据链临时更换打击目标。据称即使导弹飞到距离目标1千米处,仍可改变瞄准点,而且延续了“鱼叉”Block1D的巡飞攻击功能,如果目标脱锁,就会在附近空域巡航飞行重新寻找目标。

外形与“鱼叉”导弹非常接近的“斯拉姆”导弹

由于台湾目前拥有的F-16战斗机删减了部分对地攻击功能,无法挂载“斯拉姆”类型的导弹完成对地攻击,为此,美在此次军售中额外增加了科林斯航空公司的MS-110Recce外部传感器吊舱。该吊舱类似于飞机的瞄准器,集成了红外探测系统、CCD摄像机、激光测距/照射系统,与台军F-16目前装备的“狙击手”红外搜索和目标指示吊舱配合使用,就可使台军F-16V具备完整的防区外对陆、对海攻击能力。

编成与部署

目前,台军实际已经拥有规模相对较大的反舰导弹力量,此次军售无疑将使其制海和对陆打击能力发生质的提升,因此台将极力促成武器提前交付并尽快开展实战部署。

火力编成

此次军售为岸基“鱼叉”导弹400枚,配套运输、发射车100辆、雷达车25辆,从中可以看出台军计划编列的发射单元数量。美军同型导弹系统主要由发射车、控制车和导弹补充车等组成。每个导弹连包括1辆导弹控制车、2辆发射车和1辆运弹车,共计4个单元。其中,导弹控制车是岸基“鱼叉”系统唯一的有人操作车辆,也是发射系统的心脏,由3个人操作,通常包括1个雷达操纵台、1个发射装置转换装置、1个训练模块和无线电通信收发机。发射车装有1部四联装贮运发射箱及起竖装置,1个提供导弹航线选择信号的发射装置中继系统,1个检测发射车航向和姿态的陀螺组件,1个提供导弹和陀螺组件电源的发电机。运弹车可为发射车现场补充导弹,装有1个再装填的四联装贮运箱,利用起重机将其吊运到发射车上。上述功能单元都是模块式的,可采用相同类型的牵引拖车或卡车作为底盘。

采用海鸥翼设计的增程型“斯拉姆”导弹

美国F/A-18战斗机挂载增程型“斯拉姆”导弹进行测试

在作战时,岸基导弹系统首先接收到附近岸防雷达的警戒信息,再启动导弹控制车上的目标指示雷达锁定目标,然后将目标信号传送到发射计算机,发射计算机进行本作战单元的发射规划,然后计算弹道诸元,完成任务规划,再向发射车发出发射指令。导弹发射后,目标指示雷达对飞行中的导弹进行中段指令制导,引导其飞向目标区,在距离目标一定距离时,按照任务规划设计,末段导引头开机。末段制导用频率捷变主动雷达导引头对目标进行锁定,控制导弹变换弹道,直至命中为止。如果目标处于本单元雷达作用距离外,可以利用固定翼飞机或直升机对其进行中继制导,引导导弹飞行。利用飞机侦察,岸基“鱼叉”导弹能为海岸防御提供超视距攻击舰艇的能力。

增程型“斯拉姆”空对地导弹,可见其弹头前端的三角形红外视窗

我们从系统组成和作战过程可以看出,一个作战单元(连)只有一辆雷达车,因此25辆雷达车,则表明可组成25个作战单元。由于每个作战单元有2辆发射车,每辆发射车装有1个四联装贮运发射箱,即装备4枚导弹,则每个作战单元载弹8枚,25个单元则载200枚。另外,1辆运弹车载运1个四联装贮运发射箱,则25个单元是100枚。也就是说,组成25个作战单元需要300枚“鱼叉”,另外100枚则用于备份,运弹车载弹和备份弹数量可满足50辆发射车补充1次导弹。但是台当局防务部门公开透露,“鱼叉”导弹正式列装台防务部队后,每个导弹中队将装备32枚导弹,预计新设10至12个中队。也就是说,每个中队将可能编制4辆发射车和2辆运弹车,再留2个四联装贮运发射箱作为备份,多余的雷达车则可能作为备份或编入机动作战单元。因此,台军的岸基“鱼叉”系统很可能采用固定和机动结合的部署方式,部分导弹中队有1个固定作战单元和1个机动作战单元。

部队部署

台军岸舰导弹部队隶属台海军“海锋”大队,共计7个中队。台为这些部队环绕全岛建设了较为严密的固定和机动“雄风”2反舰导弹阵地。其中,外岛包括马祖列岛的东引和澎湖列岛的西屿阵地,本岛北部部署有和平岛、大片头阵地,东部沿海部署了花莲阵地,最南部部署了琉球屿阵地,共计6套作战单元。另外,与这些固定阵地配套的还都有相应的机动发射单元车组,以补充这些阵地的盲区或在这些固定阵地被摧毁后接替防御任务。这么算下来总共有不少于12套“雄风”2反舰导弹作战单元。台“国防部”副部长张哲平在“立法院”证实,此次“鱼叉”岸基导弹采购案若顺利,可于2023年服役,将编制在海军“海锋”大队。届时,“海锋”大队将改编成海军岸置导弹指挥部。由于1个中队配置32枚“鱼叉”导弹,预计将新设10~12个中队。这些新设立的部队除了在本岛再建设多个固定和机动阵地外,也将在马祖东引和澎湖西屿等外岛前进部署。其中,已经确定的是在澎湖部署1个中队,而东引是否也部署1个中队尚难确定。因东引距大陆近,部署美制导弹相当敏感,台军方不愿谈论。

此次引进的增程型“斯拉姆”导弹可以肯定的是将部署到F-16战斗机部队。部署F-16的主要是嘉义空军基地的空军第4战术战斗机联队(原第455战术战斗机联队)和花莲空军基地的空军第5战术混合联队(原第401战术混合联队)。第5战术混合联队已经部署了早期引进的空射反舰型“鱼叉”导弹,主要担负制海作战。而第4战术战斗机联队原本就是对大陆进行反制的主要力量,也就是战时将前出到我东南沿海实施对地打击的所谓“神锤”部队,因此此次引进的增程型“斯拉姆”导弹大概率将部署到这里。

在固定阵地部署的“雄风”2反舰导弹

作战运用

台军依据蔡英文当局指导思想提出了“防卫固守,重层吓阻”军事战略与“战力防护,滨海决胜,滩岸歼敌”整体防卫构想,但台军近年逐渐发现在大陆军力急剧上升的情况下,这一构想要求难以完成。此次“鱼叉”系列导弹的大规模军购则是其在此形势下的不得已选择。从台防卫构想和此次军购武器性能来看,此次台购美制“鱼叉”系列导弹的运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岸制海

台军前期已经采购了大量“鱼叉”,加上自产的大量“雄风”2和“雄风”3导弹,似乎依靠海空近岸优势完全可以满足臺军制海需要。但实际上,台军在作战计划中为躲避大陆“第一击”,规划了舰机的东向疏迁计划,也就是在战端开启时,主力飞机疏散到花莲和台东等东部空军基地,主战舰船则紧急迁避至东部的苏澳等军港,然后再伺机反击。这就造成台军在战争初期那些担负制海权争夺的军舰和飞机都不在正面前线,因此台军不得不依靠无法疏迁的岸基导弹力量,这也是台军青睐于岸基导弹力量的主要原因。台“国防部”副部长张哲平在解释此次军购时称,台湾地区武装力量对于自身海防系统的要求是达成对“敌方大型船舰”造成50%左右的击杀率。而经过模拟测算后认为,依据台湾地区目前的军工能力,现有的“雄风”2导弹在数量上不能满足五成击杀率的要求,必须向美国采购“鱼叉”反舰导弹进行补强。台军规划以“歼敌50%”为目标,拟花费510亿元采购美制岸基“鱼叉”反舰导弹,预计最早可在2023年开始服役。即便台军随后将目标改为“歼敌70%”,蔡英文仍表示非常不满:“为什么只有70%?”在她的要求下,该军购案被列为台海军“最优先军事投资项目”。台军决定大幅扩充岸基反舰导弹实力,大举加购反舰导弹数量,使总价达到约800亿元。从此可以看出,台军希望通过大规模采购岸基反舰导弹,使大陆海上舰船和登陆船团在未接近登陆海岸线前就被歼灭7成以上。

机动部署的“雄风”2反舰导弹阵地

远程反制

台军防卫构想设计了专门的反制作战阶段,其认为在现阶段防卫固守、有效威慑的战略指导下,威慑的力量应来自于攻击,若战时可攻击敌纵深及前沿阵地,甚至沿海重要城市,即可在战略上产生威慑,在战术上达成损耗敌进攻和登陆力量的目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台军近年来积极谋求发展“雄风”2E地地巡航导弹、“万剑”空地导弹等,并采购可实施远程精确打击的增程型“斯拉姆”空地导弹。增程型“斯拉姆”空地导弹射程接近300千米,战斗部重400余千克,可精确打击作战基础设施、电力供应网络、兵力集结地区和指挥中心、导弹阵地等目标,战场威胁较大。以前台军执行类似任务的F-16只能携带MK系列航空炸弹实施临空轰炸,载机必须突破我前沿远中近多层防空体系,且飞行时间长,战损风险较高。装备“斯拉姆”增程型导弹后,台军战机甚至可以不越过海峡中心线,即可对大陆的浅近纵深目标实施远程精确打击。特别是,此次引进的美制导弹很可能带有军用解码器,其卫星制导系统可以使用军用标准的导航信号,这将使打击精度提高1~2个数量级。而台军“雄风”2E导弹的卫星制导系统只能使用商业标准的导航信号。

韩国也购买了增程型“斯拉姆”导弹。图为军械员正在为其F-15K战斗机挂载增程型“斯拉姆”导弹

隔海先制

台军防卫构想中,计划当解放军在海峡西侧大规模船团集结和部队调动时,先期发起攻击,以阻断大陆的进一步登岛企图。其设想使用空中、潜艇和岸基力量对相关交通枢纽、机场和港口实施先期打击。无论是2008年引进的潜射型UGM-84L导弹,还是此次引进的岸射型RGM-84L导弹的射程,都可以从海上或西部沿岸覆盖海峡西侧的大陆港口等重要设施。因此台军可从空中、水面、水下、岸上形成“立体攻击力”,先期对海峡进行封锁,打散沿岸船团,击毁港内大型舰只,陆上破击关键设施,从而延阻解放军舰艇移动,抵御快速登岛行动。

从以上运用方式可以看出,台军防御战略已经出现了危险的进攻性防御趋势,但在大陆全面军事能力的碾压下,无疑是螳臂当车。台军方在军售案获批后嚣张地指出:美国过去历次售台各型“鱼叉”导弹的数量,汇总约在300~320枚之间,再加上此次售台的135枚SLAM-ER增程型距外陆攻导弹,以及400枚RGM-84L-4岸置“鱼叉”导弹,合计就约达850枚之多。而自产“雄风”2/3型导弹服役数量约为300枚左右,未来还要再产制50枚。亦即台湾拥有各型反舰导弹的数量达到1200枚,将有效发挥“刺猬战术”,讓大陆不敢“轻举妄动”。可见,台军超过常规需要大规模采购的“鱼叉”导弹,并没有想好如何使用,而更多的是给“台独”势力壮胆打气而已。

猜你喜欢

增程鱼叉雄风
杜泉源
鱼叉
“雄风”起飞
欢呼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
SF5
SF5
瑞特思Q2增程版正式上市
鱼叉配配对
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