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终身体育理念下的大学生体育训练研究

2020-12-29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哈尔滨商业大学体育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也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身体健康问题也受到更多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我国提出了终身体育的理念,致力于帮助国民形成体育精神和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在教育领域,将终身体育理念融入大学体育训练改革中对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1、终身体育及其融入高校体育训练的积极意义分析

1.1、终身体育理念的内涵

终身体育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是由法国率先提出的,之后迅速传播到世界范围内,其内涵是指人们从接触基础的体育课程训练开始,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始终不脱离体育项目,获得健康的体魄和身心的愉悦。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要落实系统化、科学化的体育训练,引导处于不同时期的人们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实现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升。

1.2、终身体育理念在高校体育训练中的积极意义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推动课程训练的改革创新,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过去一些不受重视的科目依旧沿用着传统的训练模式,即根据课程设置实施常规训练,学生的训练主体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出来,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主观能动性遭到抑制,所取得的训练质量也不够理想。如,高校体育训练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习惯。而终身体育理念的核心点就是体育运动习惯和意识的养成,将其引入到高校体育训练中,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使学生们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并主动约束自身参加体育锻炼。如此,即使是在课外时间,学生们也会主动形成体育意识。

在高校体育训练中发展终身体育理念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大学生产生正向影响,促进其价值的提升。当前阶段,为了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我国提出了全民健身的战略,青少年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群体,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培养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意识兴趣关乎着全面健身计划实施的成效。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旧偏低,且呈现出下滑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必须适当的增强体育锻炼,鼓励引到大学生参加运动,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就显得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在全民健身的浪潮之中,帮助大学生提早建立终身体育理念,有助于其体育价值的发挥;

其二,对于高校体育课程发展来讲,发展终身理念有助于训练目标的达成。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训练指导纲要》的内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发展体育爱好、养成体育习惯是体育训练的重要目标,而这与终身体育理念的内核相契合。渗透终身体育理念可以推动高校体育课程的创新改革,实现训练水平的提升,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奠定基础。

2、我国高校体育训练的现状及改革研究

2.1、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分析

结合训练实践来看,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训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训练思想落后。作为我国高校教育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育课程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发展,这两项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要素。而实际上,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对体育课程的认知与重视都存在不足,师生对体育课程的关注度较低,在其中投入的精力和稍显不足,教师缺乏创新探索的动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不高;

其二,训练方式手段过于单一。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训练的侧重点在于项目技能动作的训练和掌握,对于基础理论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同时,现今普遍采用的大班训练模式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素质水平的学生采用统一的训练标准以及方案,必定会使部分学生出现不适应。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们的思想更加多元化,对体育训练的要求也出现提升,若是不对传统的训练模式和方法手段进行更新,将很难满足学生们的实际需求。而如今很多教师则只关注标准的达成,忽视过程,导致训练过程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在参与性不强的情况下,自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三,体育训练评价考核体系不合理。与训练方法、模式上存在的落后相同,高校体育训练评价考核体系也已不再适用。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课程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都只侧重于体质和技能方面的内容,缺少对其他方面的考核,如情感态度、进步程度等。这种盲目考核的情况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对部分学生来讲并不是锻炼,而是负担,这与体育课程训练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无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

2.2、基于终身体育理念的高校体育课程训练改革研究

(1)对训练理念进行更新,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体育锻炼的普及对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这是我国引入终身体育理念的重要原因。现如今,很多人都开始意识到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并在社会上形成了全民运动的风潮。因此高校体育训练也应积极引入终身体育理念,将体育理论训练与实践训练有效融合,通过多元化的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与爱好。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应基于终身体育理念对现有的体育训练内容进行改革,重构课程体系,更多的关注体育的健身性和娱乐性,促进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

(2)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训练中,为了使学生们能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一部分教师会采取严格的监督手段,这使得训练带有了一定的强迫性,导致一些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大受打击,甚至失去兴趣。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在新时期下,广大体育教师应该尽快转变训练思想观念,向学生们传授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为其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以此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在体育锻炼中,理论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充分掌握基础知识,才能正确的开展体育锻炼,获得身体素质的提升。教师在进行基础理论训练时,应基于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讲解方式,如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对人体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心理特征、安全教育等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并合理的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总而言之,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训练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有助于其运动价值观的提升,形成健康的体育运动习惯;

(3)对训练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新时期的高校体育训练应该摒弃传统的老旧思想与方法手段,全面关注学生体育技巧的掌握以及体制素质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训练方法体系。例如,考虑到不同学生素质水平存在的差异性,教师可以引入层次训练方式,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针对性的制定训练方法、目标标准,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循序渐进的获得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对训练形式进行丰富,如采用体育比赛的方式对学生的体育技能动作进行锻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其竞争意识,锻炼其团结协作能力,且在此过程中其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都能够获得有效的提升;

(4)转变体育课堂训练模式。高校体育教师在设置训练内容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更多的趣味性元素融入到体育项目中,以此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较为成熟的思想,其中很大一部分对一些常见体育运动项目的规则都已经具备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鼓励他们亲身参与体验,这样可以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要领。此外,教师还应将体育运动知识技能融入到具体的活动中,帮助学生们纠正一些错误动作,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的共同提升;

(5)建构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想要使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构与熏陶也至关重要,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具体实施措施如下:定期组织大学生开展校内体育竞赛活动,丰富其生活,通过合理的奖励设置激发其参与积极。如以学院为单位的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这同样是学生们展现自我风采的一个平台;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时间,通过宣传教育讲座或是保健知识宣传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组织观看热门体育赛事;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校内体育训练场地设施;

(6)对体育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在全新的训练理念和模式之下,高校体育训练考核评价体系也应重新建构,尤其是在评价方式上,必须符合全面性、多元化和多主体的要求,注重学生认知过程的评价,关注其在课程学习以及体育锻炼中的实际表现情况,与成绩进行综合性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方式,帮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自身问题,吸收他人优点,取长补短、精益求精;

(7)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全新的训练模式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学校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广大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一方面,学校应组织体育教师开展在职培训教育活动,普及终身体育理念以及一些成功的训练改革案例,促进体育教师观念和方法的转变;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自身也应加强学习,积极与学生们进行沟通,了解其实际需求,针对性的对训练做出改进。

3、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终身体育理念的高校体育训练改革是提高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应从训练思想观念、模式方法、考核评价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全新的课程训练体系,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高校体育训练中如何培养兴趣探究
体育训练中的兴趣与培养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