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广西柳州市为例

2020-12-29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柳州市旅游体育

(柳州工学院 广西 柳州 545616)

前言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生态、健康、休闲的人与运动的行为关系,逐步向市场需求过度演变,围绕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地域性特点等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逐渐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研究的重点领域。当今体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但相关学者对促进乡村体育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不足,更多的只是停留开发、利用及发展思路的表面进行阐述,在提出发展策略中缺乏典型案例实践研究分析。本文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全民健身计划》等新时代中国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服务于柳州市周边乡村发展战略需求为契机,通过走访调查,归纳总结柳州市周边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体育旅游产业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作用,阐明如何运用资源、民族、文化、艺术、休闲、人文等,提出一体化体育旅游发展新策略,充分发挥体育旅游在乡村振兴、精准扶持等国家战略目标中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以广西柳州市作为典型研究案例,探讨其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为促进广西乃至全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1、研究背景依据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追求健康身体、休闲娱乐及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前新时代人民一项重要追求,也即将成为国家发展过程中迫切解决的一项不平衡因素。2016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是为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而发布的,指出因地制宜开展群众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大力发展群众喜闻见乐的项目,积极培育时尚休闲项目,扶持推广民族民间传统和乡村趣味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项目,支持各地、各行业结合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点、影响力大、可持续强的品牌赛事活动。

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树立科学旅游管观、创新发展理念、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打开旅游产业空间,大力实施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努力带动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努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区位、特色、刚需,促进乡村旅游和城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有效利用农村社会的古寨、古镇、古村资源,建设具有历史内涵、区域特色民族项目特征的优质旅游项目,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名镇名村,并在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和智力支持方面提出了实现路径”。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来进行,并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农村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裕。2018年1月2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政府推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同年2月5日,印发了《国家乡村战略规划(2018-2022)》。明确指出“培育农村、农业性的产业形态和新的业务形式,打造了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新的模式与载体,积极跨界配置要素和促进产业高效融合,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综上所述,随着这些文件、政策的出台,全民健身、体育产业、旅游业、乡村振兴、精准扶持等内容逐渐成为了近几年社会热门的话题,也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2、广西柳州市周边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状况

2.1、广西柳州市周边乡村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1)地域性特点。

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柳州市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同时柳州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承载柳钢及汽车产业,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随着国家政策导向和经济重心的转移,对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柳州市体育旅游资源广泛分布全市各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当地风土人情,尤其是柳州市三江、融水等县乡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在全省独树一帜,理应成为体育产业的特色标杆。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体育旅游资源发挥其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势必成为当前时期一项重要的课题。

(2)民族性特点。

广西柳州市是一个多民族相聚而居的地方,居住有壮族、汉族、苗族、瑶族、回族、侗族、仫佬族等4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数超52%,有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5个少数民族乡。这些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形成和创造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间体育活动,充分体现了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深受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喜爱。如三江苗族、瑶族的抢花炮、舞春牛、多耶、跳芦笙、抢花炮、上刀山、过火链等;融水侗族的拉鼓、赛芦笙、长鼓舞、斗马、爬坡杆、踢毽子、抛绣球、打陀螺等,这些都是以比赛、表演及观赏性存在,可见广西柳州市周边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具有民族特色,且种类内容比较丰富,为体育旅游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多功能性特点。

广西柳州市周边乡村体育旅游的多功能性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举办世界F1摩托艇锦标赛和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赛事举办高规格、高质量和高规模,影响力极大,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从而吸引全国各地大量游客,有效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提高当地知名度;(2)环江滨水大道及周边乡村“农家乐”将餐饮业、旅游业与体育休闲产业有效融合,对游客提供多样化消费需求;(3)环江自行车道可开展骑行、徒步、爬山、钓鱼、划船、露营等运动健身项目,具有较高的健身娱乐价值,满足大众对运动健身的需求;(4)三江、融水、柳城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每年流传着各式各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彰显着民族特性和风土人情,满足大众对民族、文化及艺术的追求。由此可见,柳州市周边乡村体育旅游集民族、文化、健身、休闲、艺术、娱乐等多功能一体,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娱乐性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体育旅游中的瑰宝,更是广西旅游业的良好资源。

2.2、广西柳州市周边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近几年,柳州市政府加大对市区及周边乡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尤其是重点对柳州市周边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驾护航,以环江滨水大道为典型,以点带面综合发展,此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交通、环境、信息、餐饮及人才、就业等诸多方面发展,但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尚需解决的问题。

2.3、项目开发与利用不理想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现阶段柳州市周边乡村体育旅游开发与利用不容乐观,大部分处于未开发或正开发,普遍存在“怎样开发”或是“如何经营”等问题困扰。由于本市旅游企业实力较弱,未能与省内外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没有针对性的宣传,导致体育旅游项目经营存在一定的受限,加上体育设施开发价格昂贵,资金短缺从而造成开发过程中出现缓慢或停滞现象。少许经营者体育旅游项目开发利用良好,如,莲花山庄、万聚农庄、聚友山庄、乡村小厨、王家食府、大唐人家、古树农庄、亿赢生态山庄等,也仅是在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的游泳、观光、骑行及棋牌等休闲项目上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2.4、项目定位缺乏特色与创新

由于柳州市周边乡村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但在体育旅游产品的定位和包装上缺乏品牌设计与创新。通过走访了解到,现有体育休闲项目比较陈旧,没有形成特色和产品优势,对游客未产生最大化的吸引力。同时对不同消费者需求有针对性的促销宣传较少,手段略显单一,宣传效果不明显,导致游客对景区及当地民族文化、人文环境等了解甚少。体育旅游项目的特色与创新决定了其在发展过程中的长期稳定效益,只有创新加以特色包装,显示产品的高端、大气、上档次才能吸引消费者,满足其消费心理及消费需求,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规模。

2.5、项目经营管理混乱,缺乏专业指导

近几年,国家出台各类文件、政策大力支持发展旅游行业,加上大众对休闲旅游的重视,体育旅游得以迅速发展,但由于发展过快,难免产生诸多问题。通过走访调查部分山庄、农家乐、驿站和民宿等,柳州市周边乡村体育旅游项目在经营过程中缺乏专业素质人才,许多从事或行政管理人员往往缺少此行业相关知识,或是在从事行业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业务能力培训,没有体育旅游专业知识支撑,势必产生管理不规范、不科学、服务质量跟不上等因素,直接影响体育旅游市场的规划与管理,从而制约其发展。

3、广西柳州市周边乡村体育旅游发展对策

3.1、重新定位

体育旅游开发与设计要立足于项目的定位,依托柳州市周边自然环境资源,结合市场需求、民族特色、产品优势等应选择不同的空间布局和功能设计,确保产品长期稳定发展。

(1)体育赛事类项目,主要空间范围是水上运动中心、环江滨水大道、窑埠古镇码头等,该区域举办国际F1摩托艇锦标赛、国际自行车赛和内河帆船赛,利用赛事品牌效应,吸引游客参观。同时不断健全整体配套设施,充分利用该区域体育场所设施,重点发展其水上系列运动项目,通过策划和实施竞赛活动,利用赛事的举办,拓展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2)农家乐休闲类项目,由于柳州市周边乡村自然风光优美,尤其是滨水大道地理环境优势对游客产生极大吸引力。该区域有多个农家乐组合而成,水域及农庄生态状况较好,就地取材,以“农家乐”为主题打造一连串休闲旅游景点,其空间范围是饮食、爬山、游泳、骑行、生态体验、素质拓展、观光、钓鱼、徒步等,集休闲健身娱乐一体。同时利用当地自然景观和体育基础设施,如,人工沙滩、风雨桥、古景龙臂回澜、雷村码头、民宿、骑行雕塑、观荷平台、百年龙眼林、休闲驿站及景观桥等,打造一个原始生态旅游景区;

(3)运动健身类项目,结合滨水大道农家乐共同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推动柳州市及周边乡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利用水上运动中心人工沙滩,发展沙滩排球项目;环江自行车道发展骑行、钓鱼项目;其次充分依托沿江自行车道景观带,开发户外徒步健身项目,设计户外徒步路线,如南段以环江滨水大道自行车道起点至官塘桥;中段以上泥步头起点至水冲口;西段以油炸屯起点至柳高地段。充分利用该地域地理环境和基础设施丰富娱乐健身内容,满足大众对骑行、钓鱼、徒步等休闲项目体验需要。

(4)少数民族体育类项目,少数民族体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广泛参与性、娱乐性和良好的观赏性,重点开发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将其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在体育旅游产品发展中添加一些少数民族文化色彩,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如,三江、融水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有着丰富的民间体育活动资源,集健身、娱乐、观赏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参与人数众多,因此,将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传承发展,惠及更多的群众,促进少数民族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健康发展。

3.2、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形成多产业、多功能融合

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背景下,充分利用柳州市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将休闲体育项目与旅游相结合,开发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在休闲娱乐的基础上实现全民健身战略目标。随着体育旅游项目的发展,逐渐凸显人口聚集,对于吃、住、行基础设施和休闲、娱乐等功能需求也急剧增加,通过发展体育旅游从而带动餐饮、交通、信息服务、住宿、就业、人才、环境等诸多方面发展,不仅满足大众对休闲娱乐健身生活的追求,更是促进多产业、多功能的有效融合发展。同时,加快完善体育设施建设,维护保养现有资源,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促进体育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

3.3、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优化管理模式

体育旅游发展中应重视和支持专业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不仅要了解体育旅游相关知识,还要具备开发和投资市场的能力,熟悉市场运作,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素质;另一方面,根据市场发展需要,结合现有资源完善管理机制,增加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使整体管理服务水平向专业化靠拢。因此,重视发挥专业骨干在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由专业团队打造管理将有助于体育旅游的开发与利用,从而促进体育旅游市场规范化健康发展。

3.4、转变消费观念,丰富产品内容,满足消费需求

任何体育旅游产品想要在市场上立足,带来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必须主体鲜明、与众不同。首先提高地方政府的重视,充分认识到开发利用体育旅游的市场价值,有效宣传和引导大众转变消费观念,强化消费意识;其次做好前期市场调研,找准目标市场,充分了解不同年龄层次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需求及消费水平,从而有针对性的增设体育旅游项目,突出本土特色,充分依托柳州市少数民族资源,将民族体育与旅游相结合,深度挖掘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元素,开发创新符合市场需求,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要。

4、结论与建议

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体育旅游资源,对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是实现国家振兴乡村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广西柳州市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品种齐全,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种类丰富,显示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开发潜力。但目前广西柳州市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体育项目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项目陈旧缺乏创新、管理混乱缺乏专业指导、资金不足、相关配套设施不齐全,以及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突出,这也是目前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后续研究工作将进一步探讨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在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旅游决策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通过深入挖掘,打造形成独具鲜明的体育旅游特色小镇。当前乡村体育旅游发展数据采集存在困难,目前所收集数据未能全面反映最新发展动态,在后续研究工作中将继续挖掘最新发展数据。

猜你喜欢

柳州市旅游体育
柳州市精业机器有限公司
柳州市精业机器有限公司
横空出世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旅游
我们的“体育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