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两类真菌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2020-12-29赵春辉

饲料博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孢子菌丝真菌

赵春辉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白城 137100)

本文介绍动物两类真菌病(暗丝孢霉病、孢子丝菌病)的病原特点、症状、病理、诊断和治疗。

1 暗丝孢霉病

暗丝孢霉病是一种宽泛的临床病理名称,是指由暗色孢科中,多个产色素真菌属和种中的一种引起的慢性皮肤感染、皮下感染或黏膜感染。这类真菌营腐生生活,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烂植物中。感染是由于真菌侵染受伤部位的组织而造成的。

(1)症状与病理。最常见的临床征状是皮肤出现溃疡性结节、上呼吸道症状和鼻腔/鼻侧出现肿块。在头部、鼻黏膜、四肢和胸部周围的皮下或黏膜下可出现缓慢增大的肿块。结节可出现溃疡,并且形成引流性瘘管。这种脓性肉芽肿内含可产色素的有隔膜菌丝,这些菌丝可呈不规则状膨大的、壁薄、芽殖酵母状。

(2)诊断。暗丝孢霉菌病的诊断可通过对渗出液和活检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来进行,镜下可见有产色素的或透明的细丝状菌丝(直径2~6 μm),末端和夹层中可见有囊泡(6~12 μm)和孢子。通过组织学特征无法鉴别多种致病性真菌,需要采用真菌的分离培养或/和PCR方法。鉴别诊断应包括肿瘤、其他肉芽肿和表皮囊肿。

(3)治疗。在大多数病例中,感染仅局限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如果病变位置适合,可采用大面积切除进行治疗。对不能实施外科手术的病例,可考虑使用两性霉素B 或伊曲康唑进行药物治疗。

2 孢子丝菌病

(1)病原和感染。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感染人、各种家养动物和实验动物的一种散发性、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申克孢子丝菌是一种双相型真菌,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5~30 ℃下可形成菌丝,但在组织和培养基上37 ℃下呈酵母样。该菌普遍存在于土壤、植物和木材中,分布于世界各地,最常见于沿岸地区和河谷地区。感染一般是通过接触植物或土壤或异物穿透,造成皮肤伤口直接接种病菌而造成的。通过吸入孢子而引发弥散性疾病极为罕见。

在犬、马、牛、山羊、骡、猪和禽等,都已有发生孢子丝菌病的报道。该病可出现人兽共患性感染。最有可能发生人兽共患性感染的动物是猫,已经有从猫传染给人却无明显外伤的报道。与此相反,从其他动物发生的传播,似乎需要在接种之前出现皮肤外伤。从感染猫的伤口和粪便中排出的大量真菌,被认为是造成猫孢子丝菌病人兽共患可能性升高的原因。最近,在巴西报道有孢子丝菌病流行,这些研究的数据表明,猫在造成该菌发生人兽共患性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感染猫的护理人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是生活在同一家庭其他人员的4倍。

(2)症状与病理。孢子丝菌病可分为3种类型:皮肤淋巴型、皮肤型和弥散型。皮肤淋巴型是最常见的病型,在感染部位可出现小的、坚实的表皮结节或皮下结节,直径1~3 cm。随着感染沿淋巴管延伸,可形成成串排列的新结节。病变出现溃疡,并有浆液出血性渗出液流出。虽然最初并无全身性症状出现,但慢性疾病可能导致发热、倦怠和精神沉郁。皮肤型的病变仅局限于感染部位,但也可出现多发性病变。弥散型虽然很罕见,但可能是致命性的,由于对皮肤型和皮肤淋巴型的忽视,可进一步发展为弥散型。该病可通过血源性或组织,从感染的起始部位传播至骨骼、肺脏、肝脏、脾脏、睾丸、消化道或中枢神经系统。人的全身性孢子丝菌病的发病率似乎正在上升,这主要是由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发生感染造成的。

(3)诊断。通过对渗出液或活检样本进行真菌培养或显微镜检查,可以作出诊断。在组织和渗出液中,可见有少量或大量真菌,呈雪茄烟状,在巨噬细胞内可见有单个真菌细胞。该真菌细胞呈多形性,且很细小[(2~10)μm×(1~3)μm],可见有出芽,外观呈乒乓球拍状。可采用荧光抗体技术鉴定组织中的酵母样真菌细胞。除了猫以外,其他动物的渗出液和组织中的孢子丝菌一般都很稀疏,因此需要进行真菌的分离培养才能作出诊断。在培养物中,可形成真正的菌丝,菌丝比较细小,呈分支状,有隔膜,菌丝侧枝生有纤细的、梨形分生孢子。

(4)治疗。孢子丝菌病的首选治疗药物是伊曲康性(每日10 mg·kg-1)。在临床治愈后,应继续治疗3~4 周。另外,口服碘化钾饱和溶液也可取得一定的效果,在临床治愈后,应继续治疗30 d。治疗期间,应该监控动物发生碘化物中毒的症状:厌食、呕吐、精神沉郁、肌肉抽搐、体温下降、心肌病、心血管衰竭和死亡。猫对碘化物尤其敏感,容易发生碘中毒。

(5)人兽共患病风险。由于有充分的病证明孢子丝菌病可由动物传播到人,因此该病被认为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在处理疑似或确诊患有孢子丝菌病的动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程序。在讨论治疗方案时,对于接触感染动物的人员,应告知该病具有传染性。

猜你喜欢

孢子菌丝真菌
油菜根肿病菌的生物学特征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探究
千奇百怪的真菌
致命真菌
制作孢子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