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讨

2020-12-28李媛媛

天津教育·中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学习兴趣小学生

李媛媛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对小学教育的整体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高效的语文学习,成为众多语文教学工作者极为关注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学习兴趣;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2-0181-02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my country's social economy, society has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rimary education. Chinese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art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How to fully mobilize students' interest in Chinese learning and enable students to carry out efficient Chinese lear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terest has become a content of great concern to many Chinese teaching worker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education; Interest in learn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一、重视课前教学准备

备课工作作为教学开始的基础,是否能高质量完成,将直接影响后续教学的整体效率。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动态且复杂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不能要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随心所欲,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具体内容,制定有节奏、有规律的教学方案,以此大大减少教学过程中事故的发生频率,同时还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教师在进行备课工作前,一定要全面、准确地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语文作为一门连贯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进行相关讲解时一定要注重知识的连贯性,这时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进行基础把握后才能进行课程计划以及方案的建立修改工作,同时还要注重课堂问题的设计工作,因为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能相对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提高学生的整体注意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抽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教材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教师进行备课工作的主要依据,教师在进行备课工作时一定要注重与教学大纲紧密结合,深入研究、分析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规定进行相关教学任务的设计工作。

二、教师转变传统思维

小学阶段,学生大多都处于心智以及认知不够成熟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新鲜事物怀有极大的好奇心,同时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与判断基本是以感性思维为基础的。基于学生发展阶段的基本特点,其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依旧是以感性思维为主,举一个十分明了的例子,当学生对于教学的教师本身存在喜欢、信任且感兴趣的心理时,其就能自然而然、自主地进行相关科目的学习,同时学习的整体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如果相反,学生对于教师本身存在厌烦、害怕等心理时,学生就会本能逃避相关科目的学习,这种现象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是极为常见的。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积极推进的作用。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师生关系,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对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摒弃以教师为尊的老旧思想,在教学期间要积极贯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本身的需求,教师单方面的输出导致教学整体质量大大下降,同时不利于学生自主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应该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可以通过虚心提问的方式拉近自身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能从心理上消除对于教师的畏惧心理,从而形成教师与学生相统一的学习战线,自主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探究,从根本上提升语文学习的整体质量。

三、以多方面为切入点

(一)重视实践教学活动

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以及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依据合理的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以作文教学为例,如今我国小学生由于自身词汇量的不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对作文教学大多存在畏惧心理,表现方式大多可以分为写前恐惧、写时困难、写后无感等。其实写作的最主要目的是人们对事物或是经历最直接的感情宣泄,教师可以基于作文教学的基本特点采取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整体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增长学生的见解、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为基础进行写作练习,从而整体提高语文写作的质量。

(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由于其自身年龄的限制导致其整体社会经验相对较少,对相关的事物缺乏正确的认知,因此阻碍了其对语文知识的深刻理解,尤其是面对相对晦涩的知识时无从下手,从而导致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大大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并能在第一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建工作时一定要注重结合学生对于相关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针对性的创建工作,以此确保创设的教学情境能与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进行匹配,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发挥情境教学的最大效益。

(三)重视课堂情感交流

影响课堂教学整体效率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密切程度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教师在进行相關内容的讲解时一定要注意课堂中师生感情的交流,通过不同的形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能对教师产生亲切的感觉,通过教师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学生、教师以及作者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该注重打造语文情感课堂,以自身为教学载体将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从而能更快、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活跃语文课堂的整体氛围,提高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程度,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做好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中最后的一步,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评价的最终结果能明确、全面反映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语言优势,通过生动、巧妙独特的语言评价学生,让学生能进行自我肯定,整体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在评价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如果教师只是采用千篇一律的评价对学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甚至还会让学生认为教师是在敷衍他们。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工作时一定要注重不同学生的独特感受以及具体的学习情况,通过鼓励的方式,积极寻找学生存在的闪光点进行引导工作,同时能相对婉转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便让家长能全面掌握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活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更加全面细致反馈语文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班级的整体凝聚力,使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能维系在课堂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作为祖国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能否有效提高小学教育的整体质量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发展。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以及自身教学的特点,基于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科学、合理地创新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整体兴趣,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策略[J].中华少年,2018(29).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育学习兴趣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科学化的思考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浅析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意义
轻松教学,快乐识字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