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信息题的突破及应用

2020-12-28樊晓云

天津教育·中 2020年11期
关键词:突破生物

樊晓云

【摘  要】生物学情境信息题,也称信息迁移题,是指在新情境下,考查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准确理解图表、文字、表格等表达生物学信息的能力。情境信息题的材料陌生、构思别致、思维量大,常常应用于高考试题中。对这类情境信息题可以运用找准信息,直接利用;知识迁移,建立关联;文图转换,化繁为简等方法进行突破。

【关键词】情境信息题;突破;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2-0142-02

【Abstract】Biological contextual information questions, also known as information transfer questions, refer to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use biological knowledge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accurately understand diagrams, texts, tables, etc. to express biological information in a new context. Situational information questions have unfamiliar materials, unique ideas, and a large amount of thinking, and are often used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questions. For this type of situational information questions, you can use methods such as finding accurate information and directly using it; knowledge transfer, establishing associations; text and graphics conversion, and making breakthroughs.

【Keywords】Situational information question; Breakthrough; Biology

一、情境信息題及其特点

情境信息题的特征可概括为“新情境,旧知识”“高起点,低落点”,材料陌生,构思别致,思维量大,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高考评价体系将以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认知能力三个方面关键能力的发展水平作为主要考查内容。情境信息题则体现了这三种能力的考查,具有很好的选拔功能,也是高考题型改革的发展趋势。但无论情境多新,设问不会脱离教材脱离考纲。

二、情境信息题在高考中的应用

1.每一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都是人类重大的科研成果,是高考题中经常涉及的热点内容。如2015年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2题就以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内容,作为一种新的情境,考查教材中细胞衰老过程中端粒的相关内容。

2.与生物学相关的歇后语、俗语也可以成为高考情境题的选材。例如2016年理科综合全国III卷第5题就引用了我国谚语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素材为情境进行考查。

3.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如农业生产方面:害虫防治、建立生态农业、改善农作物的代谢、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通过育种方式改变农作物的遗传特性等都可成为高考题中频繁出现的素材。

4.与医学相关的素材也一直是高考中的考查热点,如疾病与健康。

三、情境信息题的突破

(一)找准信息,直接利用

例题1细胞自噬是指细胞通过降解自身结构或物质使细胞存活的自我保护机制。细胞面临代谢压力时,细胞可降解自身大分子或细胞器为生存提供能量。图1、图2为细胞自噬的信号调控过程,AKT和mTor是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两种关键蛋白激酶。

(1)据图1所示,营养物质充足时,胰岛素与受体结合,激活____来抑制凋亡。

(2)据图2所示,当环境中营养物质或胰岛素缺乏时,mTor失活,酵母细胞通过启动____过程为细胞提供ATP。

这是根据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的素材设置的一道情境信息题。从图1中可以看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改变受体结构,从而激活AKT蛋白激酶,抑制细胞凋亡。而图2所示信息显示环境中胰岛素或营养物质缺乏,导致AKT及Mtor失活,将解除对细胞自噬的抑制作用,由此酵母细胞通过启动自噬过程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ATP。像这类信息题的答案就蕴藏在题干信息中,我们可以根据问题找准信息,直接提取利用,解答问题。

(二)知识迁移,建立关联

这种方法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发现的题目信息和规律与已有知识牵线搭桥,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

例题2(2016·四川高考·7)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

C.编码BAX蛋白和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

D.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我们将题干中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梳理:肿瘤干细胞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而非肿瘤细胞),这里所对应教材中的知识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也就是两种细胞的基因執行情况不同。肿瘤干细胞能有效排出姜黄素,结合选项B可知,此处考的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而肿瘤干细胞主动排出的过程是一种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ATP。BAX蛋白是一种凋亡蛋白,编码其的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此处考的是原癌基因的概念。姜黄素治疗引起癌细胞内BAX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逃避凋亡。那么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的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判断出该题的正确选项为C。

(三)文图转换,化繁为简

例题3解密机体生物钟奥秘:三位美国遗传学家发现了控制生物节律(即生物钟)的分子机制,其核心组件的简化示意图如下(PER蛋白是与生物节律有关的关键蛋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PER基因的表达过程中,只有转录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PER/TIM蛋白复合物、mRNA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C.PER/TIM蛋白复合物对PER基因表达的调控属于翻译水平的调控

D.PER蛋白积累后抑制PER基因的活性属于负反馈调节

该题的关键信息存在于图示当中,我们挖掘信息和规律,关联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A选项,我们知道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者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对B选项,由题干信息可知PER/TIM蛋白复合物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mRNA通过核孔出细胞核,而并非自由进出。C选项中,PER/TIM蛋白复合物通过抑制转录过程来控制PER的表达,该调控属于转录水平的调控。D选项中,通过分析可知PER蛋白积累后抑制自身基因的活性属于负反馈调节,所以,正确答案为D。

四、结语

做情境信息题时,应该恰当利用题干中信息反馈,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根据试题的设问,仔细审读,排除干扰信息,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然后联系教材知识,明确考点,最后构建解题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突破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古诗词教学中的“增删调补”
课程改革背景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