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

2020-12-28单苏琴

天津教育·中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单苏琴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引领学生诵读、揣摩,融入文本的意境,感受语言的魅力。本文主要从联系生活,激活思维;因学而教,促进感受;引领观察,增加体验;发展想象,促进审美四个角度,阐述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2-0069-02

【Abstract】I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base themselves on improving the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 leading students to recite, figure out, integrate into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text, and feel the charm of language.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of primary Chinese core literacy from four perspectives: connecting with life and activating thinking; teaching for learning to promote feeling; leading observation and increasing experience; developing imagination and promoting aesthetics.

【Keywords】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Core literacy

近年来,智能手机进入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迷恋于碎片化的阅读,追求“以快为美”,大量浅表的信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弱化了他们的思维能力,难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内化、迁移。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文本,联系生活,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吸纳优秀的中外文化,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让情感作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内化为优良品格。教师要引领学生去体会语言美,形成审美、鉴赏的能力,促进优秀文化的积淀。审视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未能形成运用语言综合表达的技能,不能实现语言知识的顺利迁移、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魅力只有通过想象构造才能发现其中的人情美、语言美,部分学生在阅读时一味索求答案,没有对语言的描写展开丰富的想象,难以感悟文本蕴含的情感。学生对文本未能做到熟读精思,无法与文本共情,难以通过文字语言感受文化的魅力。

一、联系生活,激活思维

无论是文本还是插图,皆取材于现实生活,语文教学要走向儿童的生活世界。教师要秉持生活教育的理念,让学生立足于生活的视角去发现、思考,才能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才能让他们在语言交际中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联系现实生活,向学生呈现生活中的实例,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教学内容取材于生活,但学生的世界不应被现实所局限,教师要为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超越教材制约,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部编本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陶罐易碎,但历经多年依然美观,铁罐坚硬,多年后却消失不见,这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学生只有联系生活,才能明白“每个人皆有长处与短处,要看到他人长处,正视自己短处”的哲理,才能不自高自大、不妄自菲薄,懂得人与人要友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精心预设,也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生成新的内容;既要忠实于学生的真实回答,也要通过追问启发学生进行新的思考。如在部编本三年级下册《池子和河流》一课教学中,在评价池子时,教师让学生品读“你难道不会疲劳”,并提出问题:河流做了什么在池子眼中是很累的?学生将读思结合起来,读出池子嫌弃、抱怨的语气,也读出了池子的懒惰。教师提问学生:池子的生活状态是怎樣的?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它的满足体现在哪里?教师以追问激思,让学生感受到池子满足于清闲、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教师要适时而问,择机而引,通过问题的引导,促进学生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二、因学而教,促进感受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个性发展会有所变化,对文化的理解逐渐丰富。教师要依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开展切合他们心智发展水平的活动,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化知识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要发掘他们的语言兴趣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学习语文带来的快乐,借助于语言实践活动,促进他们的感知、审美。教师可以用文本插图、儿歌、范读等提升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看图说故事,能抓住4个左右的关键词将语句说得完整、说得形象,这样能培养学生说话与写话的技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儿歌、诵读大比拼,让他们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如学习部编本一年级下册《静夜思》一课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品读诗句,并闭上眼睛发挥想象,边想边读,理解“霜”与“月光”的联系,体会诗人独居他乡的感受。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说说诗人低头在思念什么?离开家人是一种什么滋味?他的心情会怎样?教师范读,学生吟诵古诗,讲究平仄、缓急,能表现出李白的伤感。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让他们用自己对色彩、形象等方面的理解去表达审美的感受。教师要开展丰富的语言活动,促进他们的深入思考,增进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三、引领观察,增加体验

教师要引领学生去发现、体验、感知生活,能捕捉其中美的内容,发现生活中的与众不同。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观察训练,让他们在细致的观察中积累经验,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在写作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某一植物,了解它的外形、颜色、生长特性,再让学生用修辞手法去描写,使表达的内容更生动。如在学习《习作:我的植物朋友》内容前,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进行观察,并调动自己的感官参与,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问一问、用手摸一摸、用嘴尝一尝、用耳朵听一听他人的了解,这样能全面地把握植物的外形与生长特点。学生在观察时要看枝干的高矮、形状、色彩,看叶的色彩与形状,看花的颜色与姿态。学生可以借助一些修辞手法表现特征,可以用对比、比喻、拟人、衬托、联想、远近结合等方法表现植物的特征,要调用作者的感官,写出自己的情感。学生在观察中体验到生活中的美,能发展学生的审美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发展想象,促进审美

文学如果缺乏审美,学生的感知会受到阻碍,他们的思维也会浮于内容之外。教师要丰富学生的想象,引领他们诵读,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感受作品的意蕴。如在《清平乐·村居》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初读全词,读出平仄的味,联系“村”的偏旁与“居”字,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配合手脚的动作吟诵全词,读出平仄韵味,通过有韵的节奏,让学生的吟诵变得有气氛。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诗人会在哪回复?他会是诗里的谁?在渲染了“溪”后,再让学生去想象,有的学生说在山下,也有人说在檐下……虽然没有标准的答案,但经过多元的解读,使词的内容变得更丰满。教师让学生揣摩村居图,想象“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中翁、媪如何互夸?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呈现出精彩纷呈的答案,在他们的三言两语之中,体会到他们的恩爱、幸福、美满,体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温馨场面。教师让学生去品味“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字,将穿肚兜、扎辫子的小男孩形象地呈现出来,再让学生扮演想象中的动作,天真烂漫、顽皮活泼的神态呼之欲出。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核心提升,引领学生品读、吟诵,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魅力。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激趣、促学、导思,增进学生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情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许红琴.聚焦 延展 转变——例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12).

[2]吕立尊.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7(05).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