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数学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几点体会

2020-12-28张兴雄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学法指导兴趣激发主动学习

张兴雄

【摘要】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事业永恒的主题.本文通过对数学课特点的分析,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总结数学方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最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平等民主;问题情境;兴趣激发;主动学习;学法指导;方法总结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日益明显,数学成为一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强有力的工具.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它要求数学课不仅要传授基本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数学课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只有大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适应新时代技术更新的要求,把学过的数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新的生产和科学领域.

但是学好数学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了一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和方法,与大家共享.

一、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中,师生之间是给予和接受,权威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是数学课堂的主导,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知识的记忆和学习,學生只是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师的角色是或保姆或宪兵或牧师.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是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就是专挑毛病、管头管脚,要不就是热衷于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宣讲大道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育理念以及新知识、新内容的增加,教师的知识结构急需更新,数学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也要与时代相适应.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也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综合素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水平与状态,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这样才能沟通感情,赢得学生的理解、信任与尊重,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氛围条件.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还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情感的各个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心理的疏导者、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指导者,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知识的探究和构建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通过问题、情境以及对话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这样,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能够积极地参与数学教学的探究、交流与互动活动.民主、平等的课堂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感受,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的要求、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师虽然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但是这些知识会老化.随着新课程标准和新内容的增加,以及多媒体信息渠道的多元化,许多时候师生甚至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教师要敢于自己打破权威,放下架子.数学课堂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教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原则,不仅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关注同学之间的关系.不管是成绩稍差的学生还是成绩突出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一样关注,不能区别对待.如果教师平时对待学生的态度有冷热之别,那么就可能在学生中投射出身份、地位的不平等.这会影响和谐教学氛围的形成,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成为可能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教学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整体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引领学生轻松进入教材所涉及的学习内容,既能丰富课堂内容,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当堂课的主要内容.例如在最值问题中,烟筒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如何用等长的绳子围出一块面积最大的土地?要在河边修一座水场,向同一侧的张庄和李庄送水,水场修在哪里时所铺设的管道最为节省?等等.问题情境结合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一下子进入要学习的内容中,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是先决条件.教师要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问、质疑,并引导学生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方法.比如学习一个重要定理,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它的重要用途,还要知道证明定理的思路方法,理解其中的运算和推理技巧.例如讲解“黄金分割”时,如果先介绍黄金分割在建筑、艺术、工农业生产以及科学实验中的实用价值,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古希腊著名的帕特农神庙,是举世闻名的建筑,它的圆柱的高度恰是建筑高度的0.618倍(黄金分割);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也是按照黄金比例设计建造的;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达·芬奇创作的很多稀世之宝,都是采用了这个黄金比例.美学家认为,人的肚脐位于身高的黄金分割点时身材最为匀称,眼睛的位置处于脸的长度的黄金分割点时五官分布最美丽,等等.补充了这些知识后再讲解、探讨黄金分割的定义、比例以及几何作法,相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学生也会领略到黄金分割带来的无穷美感,为揭开黄金分割的神秘面纱而遐想、探索,使积极主动学习成为可能.

三、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一个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数学”,还必须帮助学生“会学数学”.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教给学生听、说、读、写、思考、提问等六方面的方法和能力:

1.教给学生“听”的方法

要让学生会听课,一是教学生听清每节课要掌握的主要内容的重点、难点,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学习要求;二是要让学生注意听教师在讲授例题时关键部分的提示或处理;三是注意听教师对概念要点的剖析以及概念体系的串联;四是注意听教师对每节课的内容小结和某些较难习题的提示.

2.教给学生“说”的方法

数学中的“说”,主要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如让学生完整、准确地叙述定义、定理、公式;分析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证明过程;进行课堂内容的小结和课后反思,等等,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教给学生“读”的方法

数学课中的“读”,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和兴趣,让学生对课本概念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前后联系,厘清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案.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和分析,概括、提炼、查漏补缺、总结体会,改变自己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进而提高阅读和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4.教給学生“写”的方法

数学课上的“写”主要是让学生勤于动手.如做好课堂笔记,画图分析验算,利用数学逻辑语言进行书写表达,书写几何证明过程,列出完整解答过程,等等.学生只有能合乎逻辑地正确书写,才能提高数学操作和动手能力,提高分析、综合、归纳数学问题的能力.

5.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方法思路是开启数学大门的钥匙.引导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思考、随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来思考、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来思考.要使学生能够在细微之处发现问题,有敢于质疑的精神,突破以往被动学习和思维定式的束缚,积极探索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知识,探索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6.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离开问题,数学和数学问题将失去生命力.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形成认识冲突,激发提问的兴趣,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如完美的正方形“完美”在什么地方?能用尺规三等分角吗?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等等.

四、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而不越位

学生的知识是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学到的,而不是教师强行灌输进去的.学生的能力是自己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适当思考的余地,要明白知识的积累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如果教师非要把那点知识掰开揉碎了再“喂”给学生,就会让许多学生在听课时不主动思考,于是就出现注意力涣散、无聊和厌倦的现象.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批评指责,就很容易让一些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而精,能抓住最关键的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练习,就好像给学生搭建了舞台,让学生尽情表演,教师自己则从台上走到台下,甚至走到幕后.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越是学习差的学生,越是不能进行单向灌输,因为灌输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上策.因此,教师要做到指导到位而不越位,分对象、抓关键、教方法、激兴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性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从而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也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之,掌握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力争使所教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积极进取,不断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对学习数学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知道从哪里开始入手,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问题,让学生在体验进步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受用终生!

【参考文献】

[1]顾美湖.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导地位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2]杨辉.浅谈教师主导作用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1(14).

[3]钱雪琴.浅谈数学课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J].才智,2008(09).

[4]李学静.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0).

猜你喜欢

学法指导兴趣激发主动学习
探索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让英语后进生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