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戚继光对明朝有多重要

2020-12-28

新传奇 2020年49期
关键词:戚继光练兵倭寇

除了根据士兵特点强化训练外,戚继光在武器上也动了一番脑筋。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详细记载了“戚家军刀”的锻造方法。此外,他还发明了“虎蹲炮”。为此相较于同时期的其他火器,该炮兼具了杀伤力大和便于携带的优点。

明朝嘉靖时期,北方的鞑靼开始愈发嚣张。为支援北方,一批南方官员被迅速调任到了北方,其中就包括一代名将戚继光。

他练兵的教本被收录于《四库全书》

公元1557年,戚继光刚任参将不久,就参加了浙江龙山所之战。当时倭寇只有800人,而明军却有上万人。但是上万人的明军竟然不能抵挡八百倭寇的三路进攻,最终溃不成军。

正是这场战役让戚继光有了自己练兵的想法。他向总督胡宗宪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招募浙江当地人。胡宗宪经过一番思考,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于是,3000人应征入伍。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也打了一些胜仗。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这些人胆小,不会上前搏杀。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妄杀平民甚至战友的首级,来虚报战功。

于是,戚继光开始和士兵们同吃同住,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士兵的特点:绍兴兵虽然听话,但是贪生,不适合上前线;处州兵能打,但不能持久,只能作战一场;义乌兵具有极强意志力,不会轻易被击溃,但喜欢穷追不舍,容易遭到伏击。据此,他应用了不同的战术方法练兵。

之后,他将自己的练兵及打仗经验进行总结,撰写出了《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而这也是他练兵的教本,后被收录于《四库全书》。

除了根据士兵特点强化训练外,戚继光在武器上也是动了一番脑筋。

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详细记载了“戚家军刀”的锻造方法。同时,他给“戚家军”还配备了“狼筅”,这是攻守兼备的武器。

狼筅械形体重滞,械首尖锐如枪头,械端有数层多刃形附枝,呈节密枝坚状。附枝最长60厘米,最短25厘米。杆长5米,头与杆均为铁制成,重约3500克,均为力大之人所使用。技击方法主要有:拦、拿、挑等。

明朝军队重视火器,戚继光也不例外。他发明了“虎蹲炮”,相较于同时期的其他火器,该炮兼具了杀伤力大和便于携带的优点。

修建防御工事

公元1568年,戚继光出任总兵官,镇守蓟州镇等地。

到任后,他研究发现,北方的鞑靼军队和南方的倭寇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是进攻的人数不同。倭寇的集结能力并不强,在进攻时最大规模不过数万人。而鞑靼一旦进攻,动辄数十万人以上;其次是环境不同。北方风沙较大,如果明朝军队处于逆风处的话,火器则会失去作用;再次是倭寇和鞑靼的作战方式完全不同。倭寇非常喜欢和明军进行白刃战,而鞑靼则喜欢使用骑兵进行骑射,打完就走。来无影,去无踪,难以预测进攻的方向。这些本质上的不同,让戚继光在南方抗倭的经验完全无法用于北方的战场。为此,他准备了一套完整的战略计划。

首先是重铸整个边境地区的防御系统。戚继光在山海关至镇边(今昌平县西)修建了多达上千座的“空心敌台”,而敌台这种新型的防御工事也是在长城上首次出现。

据古籍记载,这种敌台高约三四丈,与台阶和城墙相连在一起,并突出城墙之外四五尺有余。这种敌台是中空的,它可以隐藏士兵和和储存武器。四面設有射击孔,敌台里的士兵可以直接用火器和弓箭射击。敌台的上方则设有架炮的垛口,可见攻击的手段多种多样。

这些敌台设置在边境地区的重点地带,每隔50步或200步就有一座。由于戚继光建造的敌台数量庞大并且可以相互支援,在明朝边境地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有力遏制了鞑靼骑兵的进攻。

首创新型的车营、骑营、步营

除了修建防御工事外,戚继光首创了新型的车营、骑兵营、步兵营。

所谓的车营主要装备重车和轻车。重车可用于突破进攻,是长辕、双轮的偏厢车,并装备了两门佛朗机大炮,一营有128辆车。而轻车的机动性则比较强,适合在崎岖的道路上进攻,一营有216辆车。

戚继光把骑兵营划分为队,每队由12人组成,一营在满编时可达到2000多人。骑兵营还装备了大量火器——除了普通的火枪,还有专供骑兵使用的60门“虎蹲炮”。

步兵营则分为火器手队和杀手队。火器手队共11人,除一名炊事兵外,全部装备鸟铳,杀手队则装备长冷兵器以及盾牌来配合火器手队作战。

戚继光的初衷是利用3个营进行配合作战,并注重火器和鸳鸯阵的使用。

比如,当车营和骑兵营联合作战时,戚继光会命令战车相连形成一条防御阵线。骑兵营的一部分的士兵下马和车营士兵一起轮流射击,第一、二波攻击由车营的鸟铳射击,第三、四波攻击由骑营的鸟铳攻击。发射完后再由佛朗机炮手齐射填补火力空缺。在戚继光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射击是不会停的。即使敌我双方进行肉搏,明军依然可以利用鸳鸯阵进行作战。敌人若败退后,戚继光则会立即命令骑兵进行追击。

当然,这些设想是美好的,实际作战时,若有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将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比如,有一些士兵为了不让车辆乱动,竟然用钉子将其固定在地上,结果被敌人运来的柴草烧毁,导致整个阵型大乱,损失惨重。

不过在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在大部分作战中是可以保障这些攻击顺利实现的。比如,戚继光曾主动命令3个营3次出关对鞑靼发动进攻,大败朵颜首领董忽力(又译为董狐狸),并活捉了他的弟弟,迫使其投降。

总的来说,由于修建了完整的防御体系以及拥有强大的野战能力,成功扭转了明军在边境地区只能被动挨打的局势,使鞑靼在戚继光镇守期间没有贸然发动大规模进攻。

公元1582年,张居正病逝。之后,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广东,并在3年后遭到罢免。这位立功无数的老将回乡后病逝。

(《明帝国边防史》《明史·戚继光传》《练兵实纪》等)

猜你喜欢

戚继光练兵倭寇
戚继光点兵“机灵的不要”
戚继光剪鞋子
戚继光剪鞋子
大明王朝1555,倭寇打到了南京城下
明代中日堪合贸易终止原因刍议
舍小节成大事
孙武练兵
试论明朝嘉靖时期倭寇猖獗的政策和制度原因
略述洪武二十二年湖广练兵与贵州部分卫所旗军来源
赛前“练兵”:镜头里,他们为明天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