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上海的交通要素与红色基因的培育

2020-12-28叶福林滕晓雪

党政论坛 2020年12期
关键词:红色基因培育

叶福林 滕晓雪

[摘 要]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其红色基因的培育,不仅与其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而且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方位和交通要素密不可分。上海东西交汇、南北通衢的地理方位和襟江带海、辐射广阔的水陆交通,吸引全国各地有志向,有才华、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前来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储备了干部人才,为接受共产国际指导提供便利交通。

[关键词]近代上海;交通要素;红色基因;培育

上海,这颗镶嵌在亚欧大陆东海之滨的东方明珠,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方位和自然禀赋,加上南北通衢、中外联通的水陆交通,成为近代西方要求中国开辟的第一批通商口岸之一。作为东方世界经济发展的旗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提供了合适的聚集地。

一、东西交汇、南北通衢的地理方位

上海作为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具备了东西交汇、南北通衢的地理方位。“东西交汇”主要是指中国与海外的远洋运输,“南北通衢”则主要是指中国沿海港口的近海运输。

1.中外联通的中心位置。在对外远洋运输方面,上海面向浩瀚的太平洋,西太平洋的主要商业航道都在这里汇合。中国的远洋航线以香港和上海为中心,香港为欧亚航运中心,上海为东亚与中国海运中心。航行到欧洲、美洲、澳大利亚以及南洋等外洋的轮船,大多数经过香港与上海。就航運里程而言,上海到西欧与到美国东部港口,几乎是相等的距离。所以,上海地处远东航运的焦点位置及大西洋欧洲与美洲之间的正中位置,可谓是“大海东环,九峰西拱”,这是任何其他远东港口都无法比拟的。中外联通的中心位置,是吸引海外贸易和人员往来的最大优势。

2.沿海运输的中转枢纽。在对内沿海运输方面,上海处于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上海通海之处,位于东海与黄海之间,也就是传统所说的南洋与北洋之间,处于南北洋航线的中点。凭借这样的地理优势,上海既可以和辽阔的北方各地进行便利沟通,也可以和南方珠江三角洲的沿海地区开展海上贸易,经由太平洋还可以与世界上的多个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上海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拥有辽阔的内陆流域腹地和漫长海岸线中心点的城市。早在1843年上海开埠之初,英国植物学家福庆在中国的考察报告中写道:“上海是中国海岸线上最重要的外贸中转站。它之所以引起广泛的公众注意是理所当然的。我没有见过其他城市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它是中华帝国的大门,事实上也是进入这个帝国的主要通道。船入上海,但见沿江一带桅杆林立,立即显示出它是一个巨大的贸易据点。帆船来自四面八方,……每年还有不少船只来自新加坡和马来群岛。”①

二、襟江带海、辐射广阔的水陆交通

1.长江航运的咽喉门户。根据美国学者罗兹·墨菲的研究,在中国主要水系中,在长江上有一条从长江口直达汉口的可供5000吨级轮船终年通行的轮运航道,长达600英里;到了夏季高潮时期,万吨级轮船也可以驶到汉口。汉口上游保持着正常的轮船航行,2000吨和2000吨以下各级轮船,可以一直开到离上海1400英里的重庆。内河轮船可以再沿江向上游航行150英里,到达宜宾,长江就在宜宾跟它的可航行的支流(即从四川红土盆地西部奔流而来的岷江)汇合。在近代工业发展之前的中国经济体系中,超溢当地市场而外运的货物多半经由水路运送出去。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没有什么地方能够匹敌上海的独特优势。从地形学上讲,上海位于从西面和北面向长江汇合的华东低地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焦点。长江及其支流把中国物产丰富的核心地带、百川注入的水源收容下来,最后都倾泻到黄浦江口。从上海到内地可供中国航船终年通行的航道总里程(三角洲的各条运河除外)约有30000英里,跟将近2亿人口取得联系的这张运输网的作用反映在下列事实中,那就是,1865年至1936年间,按价值计算,上海所承办的对外贸易,占全中国外贸总额的45%至65%。②

2.纵横交错的河运交通。上海座落在富庶的长江三角洲之前哨,联江苏、浙江于一体。长江的无数条支流像伞一样向东海方向发散,黄浦江畔距离长江口仅十几英里,横贯东西的长江促进了内陆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密切交流,也使上海成为开展贸易的极佳港口和集散地。自上海开埠以后,上海的内河港口由明朝时期的16处急速增至40多处,分布于上海西部、东部和北部。其中最大的港区为西部港区,有陆域面积4555平方公里,码头泊位0.18万个。据统计,在清咸丰年间,有往来外国商船500余艘,其中227艘外国商船进口,出口228艘商船。至1919年,上海水运总客运量约150万人次,1936年飙升至200万人次。③

3.辐射广阔的铁路交通。早在1849年,就有西方冒险家提议,由上海“修建两条短短的铁路,一头扩展到杭州,一头扩展到苏州”“上海的国际和国内贸易就会同时在大得多的幅度上进行”④。1908年,沪宁铁路建成通车极大地促进了上海和苏州之间的物资和人员的沟通,这条铁路干线从上海到苏州为双轨,全线长54英里,途经吴淞要塞和吴淞村,在刚建成时仅载客325万人次,1910年更是增长到了425万人次,收入也由138万余元增长到了170万元,之后涨到了近200万元。⑤1909年,沪杭甬铁路也建成通车,这条铁路由上海和浙江共同修建。此条铁路全线由中国工程师负责设计、修建,没有任何外国人的帮助和投资。沪杭甬铁路1915年的客运量为338万人次,到1920年稳步上升至357万人次。同一时期的收入大约增加50%。⑥

三、禀赋孕育、先驱养成的红色基因

上海襟江带海、辐射广泛的水陆交通,不仅源源不断地为上海的工业提供廉价的原材料,而且还把上海生产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广阔的内地市场,并极大促进了周边地区农村劳动力输往上海,推动了上海现代工业的兴盛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从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等人乘船顺江而下到上海来参加党的一大,朱德、邓小平、陈毅等人乘船由四川经上海前往欧洲勤工俭学等史实,足以说明当年上海东西交汇、南北通衢的独特地理位置在培育红色基因中的突出贡献。

1.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

上海自开埠以后,独特的地理方位使之在对外贸易方面比其他沿海口岸都更具备有利条件。1846年,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6%经由上海口岸;到1861年,上海出口的份额占到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50%;1864年,上海在对外贸易总值上超过了广州;1870年,上海承担了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63%。⑦上海作为对外贸易的中心,帆船比栉、货物琳琅、商贾云集,吸引了大批中外商人的投資,逐渐产生了现代的工业。上海不仅成为中国本土的首要工业中枢,而且几乎在各行各业都占据了工业制造的龙头地位。之所以造成集中状态,主要因素有:其一,上海及其经商地区代表全中国最大的市场;其二,尽管本地缺乏大多数工业原料但是价格低廉的运输条件,使上海的工业生产始终具有竞争优势。20世纪20年代,美、日、英等外国资本重新大量投资上海,规模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20世纪30年代中期,上海工业资产总额、工人数、工业产值分别约占全国40%、43%和50%。⑧产业聚集,规模宏大的产业工人为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阶级基础。

2.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储备干部人才

除了北京,上海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前中国集聚知识分子最多的地方,吸引了很多全国各地有志向、有才华、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

上海作为远洋航运的枢纽,成为20世纪20年代赴法勤工俭学的重要起航地。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早期党员干部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人才储备作用。

十月革命后,俄国境内遭重兵封锁,陆路中断,赴法勤工俭学才改由海路出发,航运发达的上海便成了赴法青年学子们的首选之地。从1919年起,中国掀起了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至1920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超过20批满怀救国理想的有志青年从上海横渡重洋,远赴法国追求新知。如张申府、周恩来、刘清扬、赵世炎、陈公培分别由不同的时间从上海港坐游轮赴法。1920年5月9日,赵世炎由重庆出发经上海搭乘法国“阿芒贝尼克号”船赴法勤工俭学;陈公培从湖南长沙出发途经上海,同年7月前往法国;李立三从湖南醴陵出发途经上海于1919年11月抵达法国;周恩来于1920年11月7日由江苏淮安前往上海后,乘坐法国邮船“波尔多斯”号前往法国;1920年,刘清扬作为张申府的妻子和张申府一起途径上海前往法国,参与了法国中国共产党建党活动的全过程。

可见,上海为当时由外地奔赴上海读书和远赴欧洲、日本学习的早期共产主义人士的聚集提供了交通保障。这些青年学子中的佼佼者在法国、日本学习新知,淬炼思想,逐步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如蔡和森、赵世炎、王若飞、陈延年、向警予等;他们中还有经过革命的洗礼,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如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李富春、李维汉、李立三、徐特立、蔡畅、许德珩等。

3.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接受共产国际指导提供交通便利

众所周知,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早期活动中,列宁及共产国际的指导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维经斯基和马林从苏联来到上海,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线。1920年4月,维经斯基一行从海参崴来到北京,经与李大钊等人会谈,再从北京来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并指导建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外国语学社”,拜访了孙中山;并南下广州进行考察。1921年初从广州启程,经上海——北京——哈尔滨——满洲里——赤塔,然后沿西伯利亚大铁道,经伊尔库茨克、鄂木斯克、秋明,最后抵达莫斯科。而与此同时,马林在接受共产国际和列宁的委派后,先从莫斯科到巴库出席东方各民族代表大会,然后回到荷兰,再经意大利、奥地利,登轮船经过地中海,通过苏伊士运河,经红海、印度洋,朝东进发,途径科伦坡、巴东、新加坡、香港等地,最后到达上海。⑨虽然他们走的是不同的路线,但都从苏联来到上海,一个指导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另一个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这种“殊途同归”的国际指导,也要归功于上海东西交汇、南北通衢的地理方位和作为远洋航运枢纽的便利条件。

4.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便利交通

交通系统与空间移动联系在一起。建党以前全国各地没有哪一个城市有上海那么发达的交通系统。上海襟江带海、辐射广阔的水陆交通,使上海成为联系国际与国内重要城市,便利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汇聚于上海,内地人(如四川人、湖南人、湖北人)要到国外去,必须经过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中,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乘长江轮船来到上海;张国焘、刘仁静、王尽美、邓恩铭等乘京沪铁路来到上海;包惠僧从广州启程乘海船走沿海航运到上海,陈公博先从广州到香港,在香港登上邮轮再前往上海;周佛海是从日本鹿儿岛登上海轮最终抵达上海等。可见,正是上海四通八达、水路便捷的交通体系,使当时这些分布在天南地北的代表们接到开会通知仅一个多月的时间能够汇聚在一起开会。此外,沪杭铁路还直接为中共一大中途遭遇法租界巡捕搜查后,代表们迅速疏散转移,最后在浙江嘉兴南湖顺利闭幕及部分代表安全返回上海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上海的交通要素,为建党伟业中这一标志性历史事件提供了便利。

上海市内交通也远比内地其他城市发达,为中国共产党人在上海搞工人运动,特别是搞地下活动提供非常重要的支撑条件。晚清上海已有人力车、马车、有轨电车、出租汽车等交通工具,到了民国时期,又增加无轨电车、机动渡轮、公共汽车,公交车辆线路更多。这些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对党组织在上海的活动特别有价值。这也是日后党中央机关长期设在这个地方的重要原因。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上海研究”,编号:2015WLS001

注释:

①马伯煌:《上海近代经济开发思想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页。

②[美]罗兹·墨菲,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译:《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7页。

③⑧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通志干部读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35、336、121页。

④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35页。

⑤⑥徐雪筠:《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882-1931》,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161、162页,220页。

⑦刘志强:《天津史研究论文选辑》(下),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229页。

⑨叶永烈:《红色的起点》,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7、188页、199页。

(叶福林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校副校长、副教授;滕晓雪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校科员、助教)

(责任编辑 熊易芳)

猜你喜欢

红色基因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