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研究

2020-12-28李玉倩赵洪进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政策建议

李玉倩 赵洪进

摘 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即向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等传统金融无法惠及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家积极倡导包容性理念,而普惠金融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实践。探讨普惠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路径,有助于制定更加具体有效的发展战略,从而带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普惠金融;包容性增长;影响路径;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1-0005-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1979—2018年间,中国GDP增速均值达到9.4%(《中国统计年鉴(2019)》),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家向好向前发展。但与此同时,盲目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弊端也逐步凸显,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贫困问题正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 35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 021元,差距达到了2.64倍。由此可见,贫富差距问题仍然突出。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强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追求公平正义,打破垄断,缩小收入差距,使得民众可以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近年来,国家多次在重大场合中阐述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并积极落实于实践。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即向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等传统金融无法惠及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以改善贫富差距,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本文将具体阐述普惠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制,并以此探讨普惠金融发展的新路径。

一、概念描述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也被称为“包容性金融”。2005年联合国最先使用这一概念来推广国际小额信贷。2008年,世界银行将其定义为“能够广泛获得金融服务且没有价格、非价格方面的障碍,可以为社会全部阶层和群体提供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体系”,2005年,中国小额信贷联盟首次将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用来推广“国际小额信贷年”,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普惠金融的核心在于“包容”,它惠及全部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不仅使富人受益,而更多的是使得贫困人口、妇女、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同样平等地拥有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

包容性增长最早由亚洲开发银行于2007年提出,强调注重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目标是打破垄断,缩小收入差距,使众多民众可以更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包容性增长是效率和公平的统一,简单地说,包容性增长不仅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即经济发展的红利能否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社会群体。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时期,原本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并不能解决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因此,中国积极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提高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2016年,包容性增长被提为G20杭州峰会的主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峰会上阐述了包容性增长的中国理念,强调继续落实可持续发展,减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全世界分享机会平等的经济增长。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为主题,阐述了我国对包容性增长的理解,并强调世界各国应该更好地适应和引导经济全球化,从而推动经济包容性增长。

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其核心都在于“包容性”,包容性增長倡导经济均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使得贫困人口、低收入群体等有机会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而普惠金融是包容性经济增长理念的实践,其目的在于向受到金融排斥的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两者一脉相承。因此,发展普惠金融是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普惠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路径分析

(一)直接影响

普惠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普惠金融是实现减轻贫困的途径之一。首先,普惠金融通过创新储蓄、信贷和支付手段,扩大了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可接触性,使得民众可以更加便利地获取到金融服务。例如,通过小额信贷服务,小微企业、贫困人口以及低收入群体可以快速便捷地获取到小额贷款,通过再创业实现减贫增收;通过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低收入群体可以进行储蓄、理财,进而获得投资收益,减轻贫困。另外,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普惠金融可以有效降低运营商的交易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民众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除此之外,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了传统金融体系中的“财富门槛”效应,提高了金融市场效率,促进了价格发现和信息流通,改善了穷人获得信贷和存款的渠道,有利于金融转移与金融普惠程度的提高。举例来说,P2P网贷平台的兴起,就可以使得一部分无法通过传统平台获得贷款的低收入群体获取金融借贷服务,使其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进而提高其收入水平。

(二)间接影响

普惠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普惠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是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两个重要方面,且两者都受到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

1.普惠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首先,普惠金融可以使得金融服务更快、更广泛地触及客户,促进收入增长;其次,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高资本深化的程度来促进收入的增长。普惠金融依靠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进程中,一系列数字技术设备的投资也会随之增多,从而带动产业经济的发展。从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路径来看,普惠金融的发展会使得金融资源可得性提高,进而会增加社会总体储蓄。而储蓄的增加有助于提高社会可投资资金总量,从而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涓滴理论”表明,实现经济增长的富裕地区将会从生产、就业等各个方面带动区域贫困人口等低收入群体的发展,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将会逐步缩小,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普惠金融的收入分配效应可以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传统金融体系往往“嫌贫爱富”,出于对利益的追求,传统金融机构的客户主要为高收入人群及高资产净值人群,且都主要来自城市地区。相比这类人群,贫困群体及偏远地区人口不能享受到金融服务,无法通过获取到合适的金融服务来实现生产和创业活动,从而导致与前者收入不平等,甚至陷入贫困陷阱。普惠金融的发展提高了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覆盖广度和渗透深度,惠及传统金融无法触及的小微企业、贫困人口、低收入群体等弱势群体,使得他们从经济发展中获得更多好处,将会极大地缓解收入不平等的问题。另外,普惠金融体系将偏远落后地区纳入服务范围,使得广大落后区域可以更好更快捷地享受到金融产品及服务,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缓解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有助于实现益贫式增长。

三、政策建议

包容性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是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普惠金融是包容性增长在金融体系中的具体实践,通过减缓贫困、增加收入、改善收入分配,普惠金融使得金融服务可以更广地惠及全部社会群体,促使经济实现包容性增长。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落后区域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结论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可以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因此,应继续提高落后地区金融资源的可得性,加快落后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创新金融产品,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通路,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深度。例如,应在偏远地区增设金融机构服务网点或者ATM自助设备,使得金融服务触达更多人群。

第二,制定适宜的政策,促进落后区域经济增长。在普惠金融的发展中,通过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向落后地区给予政策补助,有助于实现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政府应制定有差别的金融扶持政策,向落后區域定向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将更多的金融资源引进落后区域,以弥补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的短板,增强金融实力,促进经济发展。金融资产具有流动性,可以在不同区域间进行自由的流入流出。为了避免落后区域金融资源的持续流出,政府应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缓解金融资源流出的不利冲击。

参考文献:

[1]  盛斌,靳晨鑫.“一带一路”倡议:引领全球包容性增长的新模式[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1-10.

[2]  黄倩,李政,熊德平.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及其传导机制[J].改革,2019,(11):90-101.

[3]  余利民.浅谈包容性增长背景下的普惠金融发展战略[J].时代金融,2019,(19):54-55.

[4]  张勋,万广华,张佳佳,何宗樾.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经济研究,2019,(8):71-86.

[5]  雷汉云,郝云平,杨叶青.农村经济发展、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0-98.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政策建议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普惠金融下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剖析
国内P2P平台风险控制比较分析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