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者剧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12-28杨燕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3期

杨燕华

【摘要】口语阅读流畅度是衡量阅读者整体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和流畅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在普通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课堂上运用读者剧场,探讨其带来的效果,以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流畅度。

【关键词】读者剧场;英语阅读课;阅读流畅性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六要素整合的英语课程内容,包括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在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的内容要求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必修阶段,学生要学会根据重音、语调、节奏等变化感知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表达意义、意图和态度等。教师应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组织丰富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语音实践活动。在高中阶段必修课的学习中,教师应重视通过口头模仿和朗读训练,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感、提高表达的自信心和流畅性。教师可以通过英文诗歌朗诵、戏剧表演、影视配音等活动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1]。可见,提高高中生英语口语朗读流畅度是英语教师需要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课上进行关注和努力实现的方向。

口语阅读流畅度,即传统意义上的朗读能力,是阅读者整体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Fechs et al.,2001)[2],也是成功阅读者最顯著的特征(Adams,1990)[3]。阅读流畅度指的是阅读者能够准确、有韵律、流畅地阅读文本内容,并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是,当前中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普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读音不准、语音语调错误之外,还有无法正确判断句子内的意群停顿和韵律。虽然普通高中的课程都设置了每天的早读课,但是朗读效果甚微。学生普遍缺乏朗读兴趣和自信心,朗读的动力不足,集体齐读的氛围不浓,获得的朗读体验不佳。在高考听说考试的反拨作用下,教师对学生的语音教学仅限于应试层面,缺乏对语音教学有一个全面的定位和指导。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朗读和通过有效的朗读形式促进学生获得朗读兴趣和热情,培养朗读流畅度。

作为教育戏剧的一种形式,读者剧场(Readers Theatre),也称为朗读剧场,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朗读者手拿剧本并朗读出来,无需背诵;对于如走位、服饰、灯光等其他舞台元素要求低或几乎没有特殊要求。朗读者需要对文本背后意义进行建构与阐释,主要通过声音、表情和肢体动作等呈现剧本内容,将观众带进剧本的世界里。所以,读者剧场基于学生的表演欲和口语朗读训练的需要,提供了皆有娱乐性和吸引性的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在普通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课堂上运用读者剧场,探讨其带来的效果,以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流畅度。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比较早开始了对阅读教学和读者剧场的研究。1997年美国成立的“国家阅读研究小组”(NRP)对全美的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报告指出,评价学生阅读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是阅读流畅性。不少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提高阅读流畅性的教学策略,大致有几大类:读者剧场,反复阅读,同伴教学,预习等(李洋,2017)[4]。

读者剧场融合了朗读者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表演的成分,极大程度地激发了他们提高“阅读流畅性”的潜能。Martinez et al指出,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运用读者剧场,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种反复阅读和有意义阅读的有效阅读教学方式(Martinez, Roser & Strecker,1999)[5]。20世纪70年代以后,读者剧场被广泛运用于美国的大学中,之后被应用在小学的阅读课堂上,较多集中在对低幼阶段学生阅读绘本等的阅读教学研究。

2.国内研究现状

近些年读者剧场才开始逐渐在国内英语阅读教学中被应用并推广的,但还没有到达普及的程度。梅明玉(2007)[6]在湖州当地一所郊区初中二年级的两个平行班进行为期八周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三类学生(优秀学生、一般学生、较差学生)的口语表达流畅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一般学生和较差学生提高的幅度很大,学生越来越自信,有能力把阅读到的内容流利地表达出来。同时他指出,读者剧场以创造性的方式来整合阅读、写作教学和口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学习舞台,是一种开放性并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此外,一些教师(何春花,2010[7];李洋,2017[4];耿静文2017[8])也把读者剧场分别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初中英语课堂、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课堂上并进行了行动研究或实验研究。

纵观各种文献发现,读者剧场运用于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研究相对少数,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索读者剧场运用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效果及影响,以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流畅度,体验英语阅读的乐趣,最终成为成功的阅读者。

三、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方式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认识自然的智能。

在读者剧场中,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剧本,揣摩人物角色,同时也在发展其语言智能;学生完成读者剧场,需要团队合作,在相互讨论、合作交流中,促进了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学生进行剧场的准备,如简单道具、声音模仿、人物分析、表情营造等方面,也为发展其音乐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创造了条件。

2.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最早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的皮亚杰(J.Piaget)提出。皮亚杰 (1972) [9]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是在与周围的社会文化或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原理,学习者的知识是通过别人(同伴和老师)的帮助下实现建构的过程,或是通过某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获得的。

学生在准备读者剧场活动时,先将剧本内容进行语篇理解,用思维导图或表格把文本信息进行可视化、框架化,这样可以帮忙他们进行认知的建构。同时,读者剧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身发展和互动交际的平台,在与周围同伴的交往中建構语言知识和对阅读语篇的理解。

四、研究过程

五、操作措施

1.示范讲解

在开展读者剧场的起始阶段,教师先提供优质的读者剧场视频片段,引导学生理解读者剧场的概念、步骤和呈现形式,理解操作要领,从而得到初步感受和认识。

2.选择剧本

难度方面,读者剧场的剧本素材难易度需适中,以学生能正确识别90%的单词为最佳(董桂娟等,2013)[10]。 素材选择方面,剧本可以是日常对话、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散文、科普新闻等体裁,也可以是教材课文或合适高中生英语水平的新概念英语短文。教师也可以允许学生选取段落进行改编,剧本的长短可根据学生情况和时间而定,一般为3-4分钟的朗读时间。

3.理解剧本

确定了剧本素材之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理解的几个微技能,如预测、略读、跳读、细读等对剧本文段进行理解,并鼓励他们绘制思维导图使阅读信息可视化,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复述文段,使阅读信息有声化。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生词,形成正确的发音。另外,教师通过播放剧本的原版音频或亲自示范,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朗读,在发音准确性、意群停顿、流畅性等方面进行关注。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肢体语言等对剧本有进一步的理解。

4.分配角色

对剧本素材进行了内容理解、语音感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和组内的角色分配。在读者剧场活动开展初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进行分组,一般为3-4人,组内通过协商初步分配任务,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教师针对台词的拆分进行指导,朗读分工形式多样,有个别朗读,所有人齐读,部分齐读等。在活动开展后期,学生可以进行自由组合,并且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组内角色的分工,目的是让每个同学都可以跟不同的人进行合作,尝试不同的角色,以锻炼他们的互动交际能力和灵活应对不同文本角色的能力。

5.小组练习

虽然学生不需要记忆剧本脱稿完成朗读,但是为了出色完成读者剧场,他需要对角色有一定的理解,因此自主练习和小组排练是读者剧场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在这小组练习中,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向基础较好的同学请教发音,解决生词读音问题。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和帮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的建构。

在此过程中,教师也会进行旁观指导,适时引导学生关注剧本朗读的几个重要因素,如发音准确性、语调、语速、语气、意群停顿、连读、表情、肢体动作和与观众的眼神交流,帮助学生改善朗读流畅度和动作合适度。学生反复朗读剧本并进行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单词的认知、对朗读文本的理解,也增强了自我效能感,树立信心。

6.表演展示

读者剧场的表演展示是在每天课堂前五分钟或专门利用周五下午的其中一节连堂课进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者手持台词把剧本朗读出来,不用背诵,主要以声音和表情呈现剧本内容。其他同学则为观众,也可以邀请班主任或其他科组老师一同观摩。读者剧场强调朗读者对文本背后的意义进行建构与阐释,同时通过声音将观众带进剧本的世界中。

7.观察与评价

表演展示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该读者剧场进行讨论和评价。学生根据评价量表进行评价,评价维度为(1)学生参与度;(2)朗读的清晰度;(3)音调、重读与表现力;(4)恰当语速;(5)恰当体态语与表情;(6)团队合作与准备等(Dixon,2010)[11]。评价标准为每个维度满分5分。参加读者剧场的小组成员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教师就整体表现和个人问题进行点评,最后全班对读者剧场进行整体性的体会分享。小组成员认识了表演存在的不足和可取之处,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其他同学也从中受益,为下次完成自己的读者剧场任务吸取了宝贵的经验。

六、研究的效果

经过将近一个学年的课题研究的实施,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反馈,笔者发现读者剧场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流畅度、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也增强了互动交际,实现小组合作的能力。

1.提高阅读流畅性

广东高考增加了听说考试以来,对学生在语音朗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教师对学生的语音教学仅限于应试层面,缺乏对语音教学有一个全面的定位和指导。读者剧场则通过有效的朗读形式促进学生获得朗读热情,培养朗读流畅度。分析历次的读者剧场活动收集上来的学生评价量表,可见同学们的朗读准确性有了明显提升。

2.增强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

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为了小组的荣誉,对自己严格要求,愿意花更多课外时间进行反复朗读,取得了较大进步。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之前觉得英语单词很难记忆,朗读课文有时候总是像挤牙膏那样一点一点地挤出来,很害怕在堂上被老师点名朗读课文,更不用说是回答问题了。但是自从参加了读者剧场,我跟组员至少排练四五次,大家都熟悉所朗读的文本,不知不觉中越读越流利了。”也有同学认为,“读者剧场不是需要我们像演员那样准备服装、道具、各种走台动作,而是通过理解文本,小组合作完成角色部分的朗读,用另一种有趣的方式让我们课外多了跟同学的沟通,增进相互的了解和交流。”也有同学把读者剧场  当作是登台展示自己英语综合能力的机会,让自己变得更自信、更勇敢。

3. 增强了互动交际,实现小组合作的能力

这种合作式朗读模式引导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和交流。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共同选定剧本素材、绘制思维导图理解文本、分配角色、自主排练和表演展示,实现了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相互带动,合作氛围浓厚,合作意识明显得到增强。

七、总结语

英语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相互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努力思考如何加强阅读教学,积极探索科学、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读者剧场基于学生的表演欲和口语朗读训练的需要,提供了兼有娱乐性和吸引性的方法。作为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流畅度、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也增强了互动交际,实现小组合作的能力。同时,教师除了充分做好读者剧场的前期准备工作之外,还应以生为本,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遵循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逐步推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Fuchs, Lynn S & Fuchs, Douglas & Hosp, Michelle K. & Jenkins, Joseph R. 2001.Oral Reading Fluency as an Indicator of Reading Competence: A Theoretical, Empirical and Historical Analysis[J]. Scientific Studies of Reading, 5(3):239-256.

[3]Adams, M.J. 1990. Beginning to read: Thinking and learning about print[M]. Cambridge, MA:MIT Press.

[4]李洋.运用“读者剧场”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流畅性的有效性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 2017.

[5]Martinez, M.,Roser, N.L.& Strecker, S. 1999 .“I Never Thought I Could be a Star.” a Readers Theatre Ticket to Fluency[J].The Reading Teacher, 52(4):326-331.

[6]梅明玉.戏剧技巧在英语教育中的應用——基于读者剧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29(6):39-40.

[7]何春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基于课程的读者剧场运用:一项行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扬州大学, 2010.

[8]耿静文.运用读者剧场提高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阅读流畅性[D]. 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9]Piaget, J.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2.

[10]董桂娟, 董文芳, 王文静.英语阅读流畅性教学的有效开展[J].中国教育学刊, 2004(07):55-58.

[11]Dixon, N. Readers Theatre: A Secondary Approach[M], Winnipeg: Portage & Main Press,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