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扶贫中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2020-12-28王青亦尹亦菲

出版广角 2020年21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文化产业精准

王青亦 尹亦菲

【摘要】数字文化产业不仅助力贫困地区接入数字经济发展,而且着力推动贫困地区的内生式发展。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定位精准扶贫,需要增强贫困人民的融入性,突出贫困地区文化的特色性。数字文化产业促进了贫困地区产品的可及性,深化了贫困地区产业的内生性。各级政府需要统一规划、顶层设计,加强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数字文化扶贫云平台,形成政府主导、農民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网络合作治理新格局。

【关  键  词】文化扶贫;数字文化产业;数字文化扶贫制度体系

【作者单位】王青亦,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尹亦菲,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21.005

在我国经济社会加速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推动数字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推动文化扶贫和精准扶贫将成为我国新时期扶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抓手。贫困地区在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人才储备等方面,与其他地区有着短时间里难以消除的差距。但是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并不明显,许多贫困地区的文化发展和文化积淀甚至有着很大的优势。

随着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大力推动贫困地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将为我国的文化扶贫和精准扶贫提供历史性机遇。本文在深入剖析数字文化产业助力文化扶贫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定位精准扶贫,并提出建立数字文化扶贫制度体系的若干策略。

一、数字文化产业助力文化扶贫

随着我国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一系列新兴的数字经济发展方式应运而生,并以其高速增长和持续创新的特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之一。文化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催生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新型方式,不仅成为文化产业领域最为生机勃勃的发展新动力,同时也在贫困地区的文化和经济等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动力和无限发展前景。

1.数字文化产业助力贫困地区接入数字经济发展

扶贫的本质是供给,以数字经济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大大地增强了文化扶贫的可及性。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壁垒,给相对闭塞的贫困地区带来了更多的文化获取可能性,让贫困地区通过小小的智能设备就能获得包罗万象的信息。

近年来,随着抖音、快手等软件的兴起,短视频凭借其生动、短小、充满趣味性的特点迎合了大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快速占领了大众视野。随着网络的普及,农村和城市迎来“同网同速”时代。高效的资源供给和信息共享,给贫困地区人民带来了多元化的文化形式,大大活跃了贫困地区的文化氛围。贫困地区人民在使用短视频和购物网站等方面的习惯,与其他地区的民众几乎没有差异,以往垂直化、远距离的物理空间在数字时代被压缩为扁平化的网络空间。这不仅为贫困地区人民进行数字娱乐、接受在线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给数字文化产业的文化扶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字世界的接入让贫困地区超越了农家书屋、乡村文化宣传队的客观限制,得以在互联网这个巨大的平台上接受文化信息,享受文化娱乐,发展数字经济。

2.数字文化产业弥补了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不足

数字文化产业助力文化扶贫,能有效弥补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以往的文化扶贫工作往往是在贫困地区修建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极大地依赖于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而互联网则大大突破了物理时空的限制,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领域多维度进行跨界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各种发展模式,形成互联互通的社会网络关系。

数字文化产业为贫困地区人民体验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便利。近年来热门的VR、AR、MR等数字技术,不仅丰富了数字文化产业的传播形态,也延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接触半径。例如,故宫博物院利用VR技术展示“全景故宫”,使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手机上通过小程序对故宫进行沉浸式全方位360°观光,甚至还可以体验走进大殿,坐上龙椅的“零距离”感受,从而大大拉近了偏远地区的贫困人民感受名胜古迹的距离,让广袤、立体的时空压缩成手上一方扁平的智能终端,突破了以往文化扶贫工作中的时空局限。

当下,网络教育和在线课堂不仅成为一个飞速发展的产业,也为贫困地区人民接受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近年来,网络直播的发展使网络教学体系更加健全、完善。疫情期间,网络直播授课取代了传统的线下课堂面授形式。线上教育的形式和平台也在此次疫情中得到发展,大量线上教育APP如腾讯会议和钉钉等都得到了飞跃式发展。在数字教育产业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建设国家级公益性数字教育体系将极大助力文化扶贫的深入实践。

“网络直播+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壁垒,拓宽了学习的方式和渠道,海量的课程满足了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我们可将“网络直播+教育”模式作为文化扶贫的一个推手,为贫困地区人民推出更多免费的线上直播课程,让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远程获得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由于直播的直接性和实时性,能够使远在千里之外的名师和贫困地区的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交流,增强线上教育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提高学生与老师的黏性,保证了高效的学习效率。

3.数字文化产业推动贫困地区内生式发展

我国贫困地区致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内生动力不足,因此需要因地制宜、一地一策找到解决办法。只有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立足本地的文化资源,输入先进思想理念,引入外部智力资源,发展数字经济及产业,通过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共同参与和协作生产,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并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如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在对内蒙古贫困地区进行对口帮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在信息传播和数字文化产业方面的优势,积极为贫困地区寻找文化产业增长点,增强对口帮扶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中国传媒大学以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工程和传播学科的优势,派出媒体融合领域的专家、教授深入扶贫一线,升级改造内蒙古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平台,导入先进的传播理念,推动国家级非遗申报。一是成功引入社会资源,建成文化书屋“星空坊”,并创办了创意文化产品“中传创扶”扶贫车间;二是利用当地的传统节日那达慕草原节,汇集国内外文旅行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在乌兰毛都举行“中国草原文化旅游发展论坛”,为当地发展文化旅游、打造文旅产品引智开源;三是把线下“中传讲堂”和线上课程相结合,对当地1593名基层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这些精准的对口帮扶和协作生产,极大改善了当地文化产品的供给方式,增强了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让新时期文化扶贫落到实处。

其次,抓住数字革命的历史机遇,积极创建“国家—地方—个人”“政府引导—社会支持—个人参与”“文化资源—数字产业—网络消费”三位一体的数字文化扶贫云平台,加快形成数据系统化、扶贫社会化、平台多元化、动态可视化、操作智能化的平台系统,全面引导调动社会力量和外部资本,通过数字文化扶贫云平台实施智能数字化扶贫。

最后,通过互联网及移动网络技术建设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外部智力资源与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之间面对面、点对点的扶贫方式,借助精准帮扶一对一应用大数据技术,打破地区、产业、文化之间的信息孤岛,让分散在不同文化和产业的需求及供给能够快速匹配,真正实现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匹配和精准脱贫。

3.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网络合作治理格局

首先,在加强数字文化基础建设以及建立数字文化扶贫云平台过程中,应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应该统一规划、顶层设计,稳步推进多元合一的文化治理新体系和数字文化产业新格局,进一步突出扶贫工作中农民的主体地位。

其次,农民不仅是文化扶贫的对象,也可以是文化扶贫的参与者。在数字经济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通过赋予农民发展权限,提供资源保障和政策引导,充分發挥农民在文化建设、服务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大力培养贫困地区的人才,解决农村人才缺失的现状,充分保障村民的自治权,让群众广泛地参与到文化自治和产业创新之中。

最后,鼓励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扩大建设资金来源,动员、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和治理服务。

2020年我国将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仍长期存在,扶贫工作还需要持续开展。在“后脱贫时代”,我们更需要抓住数字经济跨越式发展这一历史性机遇,凝聚多方合力,在贫困地区快速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网络合作治理格局。

四、结语

当前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加速,国家扶贫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数字文化产业将成为文化扶贫的重要抓手。着重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各地文化扶贫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我们应充分把握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带来的巨大历史性机遇,努力帮助贫困地区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随着数字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我国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数字鸿沟正全方位缩小,数字文化产业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络购物使得文化的交流和交易更加扁平化。数字文化产业打破了时空的壁垒,丰富了贫困地区的文化资源,也实现了文化扶贫的产业化新特征,不仅助力贫困地区接入数字经济发展,还着力推动贫困地区的内生式发展。

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定位精准扶贫,需要增强贫困地区人民的融入性,突出贫困地区文化的特色性。数字文化产业促进了贫困地区产品的可及性,深化了贫困地区产业的内生性。为了做大做强数字文化产业,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级政府需要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加强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字文化扶贫云平台,最终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网络合作治理新格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数字文化产业助力文化扶贫,促进我国文化扶贫迈向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王胜利,谢露.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J]. 人民论坛,2017(2):62-63.

[2]陈文申,徐红梅. 发挥高校特色 助力扶贫攻坚[N]. 光明日报,2020-09-17.

[3]章军杰. 中国文化扶贫四十年:从专项扶贫到精准文化扶贫[J]. 甘肃社会科学,2019(2):52-58.

[4]胡守勇. 文化扶贫70年:范式演进与攻坚方略[J]. 求索,2020(1):188-195.

[5]短视频平台成扶贫传播新渠道[EB/OL]. (2018-10-24)[2020-11-03]. http://www. xinhuanet. com/gongyi/2018-10/24/c_129978291. htm.

[6]熊春林,尹慧慧,张颖慧. 贫困地区文化扶贫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11):33-37.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文化产业精准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二首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