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引导教育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020-12-28苏晓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2期
关键词:作业量小凯播撒

苏晓虹

初接503班时,作为班主任,笔者心里充满了欣慰,这是一个各方面表现都还不错的班级:班风良好、成绩优良、学生尊敬教师、课堂气氛活跃……一切表现都良好,似乎无可挑剔。可是,开学了,笔者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细心观察了两个星期,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让笔者摘几个镜头来看看吧:

镜头1:小泽上学迟到了,一问原因,埋怨妈妈忘记叫他起床,爸爸开车太慢,而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该负的责任。

镜头2:班里小凯、小洋作业马虎应付、甚至拖欠作业、不完成作业。

镜头3:一天放学后,笔者巡视教室,班里卫生情况糟糕,值日生汇报,小丹吃完零食后将包装袋随手乱扔;小兵轮到值日,放学后没扫地就偷偷地跑回了家;小烁不愿意打扫卫生责任区,看着其他同学干得热火朝天,自己却在一旁站着看或玩耍……

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不禁忧心忡忡:一个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更无法与人学会分享的。而抄作业、拖欠作业又会影响学生的学科成绩甚至智力的发展,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热爱劳动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养成热爱劳动习惯呢?针对503班的现状,笔者借鉴了不少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改造工作:

一、树典型,在感动中培养责任感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苦口婆心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明显不大,况且只重说教久而久之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怎么办呢?

(一)树典型作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播撒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笔者注重从学生的身边小事抓起,抓典型,利用典型人物的具体细节感动学生,学生如影随形地追着榜样前行。

在班级中,有一位成绩一般、家境一般的学生小民,为同学们服务却从不要求回报,即使受到冷落也毫无怨言,这不正是一个让学生树典型的良好契机吗?在一次品德课上,笔者趁机组织了一个讨论的主题:该不该去关心这样一个关心同学、一心为集体的人?没想到,小民倒先发了言:“我做了这一点事,主要是基于一种责任,如果要同学们来补偿的话,我反而感到不好。”听听,这多让人感动,于是,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小民的事迹,说着说着,小民被“孤立”了起来,大家纷纷表示该向他学习,并同样要学会去关心他、帮助他。笔者顺势引导学生,说说平常碰到这种情况,你是怎么做的?同时,学生们通过讨论,反思自己平时言行:放学时,风扇无人关;凳子弄坏了,换他人的座;洗完碗筷时,不关水龙头;把自己的废纸,丢在他人座位下;做事有头没尾等,这些都是学生责任心欠缺的表现。通过反思,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做有责任感的人。这就是一个教育契机,一个典型事例感动了学生,营造了一种责任的氛围,树立了榜样。

(二)细分工抓具体

有了这种氛围,便要指导学生把行动落到实处了。如何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细分工,这比任何空洞的说教更能激发他们的责任感。笔者把班里的工作进行细化,在班里设置各个管理岗位,有植物角管理员、课桌椅管理员、纪律委员、卫生监督员……讓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具体的事做起,并要求学生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事。

二、重协调,改正拖欠作业不良习惯

学生拖欠作业了,作为班主任,你会怎么做呢?抓自己学科的作业?还是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出发考虑?笔者选择了第二种做法。面对不做作业的学生,有的教师的做法是罚,罚抄10次、20次,罚到学生怕,自然就不敢拖欠了,而这样做的结果要不就是学生对该教师产生了怨恨心理,从此破罐子破摔;要不就是只注重该科作业,要不就是罚的时候瞎划作业,笔者认为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坏习惯。针对这些情况,笔者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细心了解情况

若学生是因身体原因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允许学生认真补做;若学生是因为难度太高不能完成,允许学生向其他同学或教师寻求帮助,以完成剩下的难题。

(二)协调各科作业量

每日关注其它各科的作业量,每天到校,笔者会询问上、中、下各层次学生昨晚作业完成时间,如果作业量太多,笔者会通过科任教师微信群与他们协调,适当减少作业量。当然这是比较麻烦的做法,但坚持一段时间后科任教师都会自觉协调作业量。学生作业能按时完成了,家长也非常感激教师,学生逐渐朝着笔者指引的方向前进,拖欠作业的现象逐渐消失。笔者针对学生的情况,继续乘胜追击,因材施教,采取作业分层布置,让后进生掌握好基础知识,让优生能力得到提高。

(三)坚持适度惩罚

教育家孙云晓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脆弱的教育。”面对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也不能一味说教,采用适度的惩罚是非常必要的。有一次,小凯的作业没有完成,笔者询问原因,小凯吱吱呜呜地说:“看电视太晚了,导致作业没完成。”小凯没有合理安排时间,笔者认为惩罚他是必要的。笔者的做法是:先按原来要求做一次,再罚一次,而罚的那次质量要更高,要能够提出新思路或新方法。小凯知道笔者说到做到,不敢再犯,其他学生也引以为戒。这是在敦促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升。

三、立机制,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学校提出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笔者认为,这是非常现实的一个要求,多少优秀学子对一堆脏衣服、对一双臭袜子束手无策;如何做一顿饭也成了一道无法解答的难题;在学校,不扫地、为谁干活多点、谁少点也争得面红耳赤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如何去改变这种情况呢?

(一)力求赏罚分明

在劳动教育中,笔者一贯主张奖赏分明,对搞卫生逃跑的学生,坚决罚。先给他一次参加劳动的机会,若还逃跑,就找片卫生死角,亲自监督他清理干净;而对于劳动态度好的学生,在班里面表扬他,让学生清楚如何做得到表扬,如何做会被批评。

(二)建立奖励机制

对那些勤快的学生,不仅进行表扬,还给予一定的奖赏,如,奖些小红花、免写作业卡……同时,在期末“三好学生”的评选中也把平时的劳动表现作为参考,并设立了劳动单项奖、进步奖,而在评选优秀的时候,成绩相当的情况下也优先考虑劳动积极的学生。这样,通过设立劳动奖励机制,为学生树立了劳动光荣的榜样,把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落到实处,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503班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逐渐提升了自身的责任感、培养了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及劳动习惯。学生们准时到校参加早读活动,小凯、小洋按时完成了作业,轮值小组15分钟就完成了卫生任务……该班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学年结束时被学校评为“优秀中队”。

教育家孙云晓说:“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康人格,教育的方法是培养习惯。”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如何使在校学生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的行为习惯,已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意识。只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集体的教育力量,让学生在集体中锻炼,在集体中成长,逐步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责任心的、有良好行为习惯的现代小学生。

猜你喜欢

作业量小凯播撒
千 纸 鹤
小凯身上的怪味
冰雪之舞
播撒纯真的种子
洗澡
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的方案应用研究
集装箱码头堆场作业系数优化策略
黑龙江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配置方案分析
童年的月饼
我们心中的小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