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作品对话”

2020-12-28张义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2期
关键词:深度阅读

张义豪

【摘要】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走出“浅层阅读”习惯,培养“深度阅读”思维。培养深度阅读思维能力,可以借助阅读工具进行系统的锻炼。“与作品对话”是一个整本书深度阅读工具,包括“与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与世界对话”。

【关键词】深度阅读;阅读工具;与作品对话

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重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在近年推出的系列中考新政,对中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困难重重,需要“深度阅读工具”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一线中学语文教师遇到了许多实际困难:

1.如果教师以教授课文的方式讲授整本书,会占用太多课时和精力。在目前语文教学的压力下,挤占太多课时显然不现实。哪怕每周开设了一节阅读课,面对一个学期至少两本必读书的工作量而言,也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2.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找到“阅读重点”,然后带领学生理解领悟;如果离开教师,学生能否找到这些“阅读重点”?甚至是教师讲授越多,学生依赖性越强。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教师过多的讲授,也剝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破坏了学生自主审美的能力。

3.如果交给学生“自主阅读”(部分教师的阅读课就是让学生整节课自己看书),学生实际上处于“浅层阅读”状态——除了摘录“好词好句”、复述书本内容,往往不知道还能干啥。至于在这种阅读基础上写作的“书评”,对于书籍的内涵理解大多流于表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每一节阅读课,教授学生整本书阅读技巧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需要改变学生这种“浅层阅读”现状,锻炼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进入“深度阅读”领域。

锻炼提升学生整本书“深度阅读”能力,要从阅读思维上入手,在阅读习惯上立足,在阅读形式上发展。基于以上“阅读思维——阅读习惯——阅读形式”的需求出发,教师需要开发一系列“深度阅读工具”,为学生搭建一架攀登整本书深度阅读山峰的梯子。

“深度阅读工具”应当具有可视化、规范化、可拓展化的特征:

1.可视化。阅读工具虽然是从抽象的阅读思维出发,但是必须落在实处,将思维活动以可视的形式呈现出来,才可能进行下一步的检视。

2.规范化。思维活动往往是发散的、不受限制的,因此必须要进行规范,设计思维活动的路径,才有可能实现阅读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3.可拓展化。思维活动是鲜活的,充满生命力与想象力。阅读工具应该鼓励思维活动向深处和远处拓展,展现阅读的审美价值。

二、开发深度阅读工具——“与作品对话”

综上所述,根据文学阅读的基本规律,结合学生阅读的思维发展,笔者在一线教学中,开发了一个深度阅读工具——与作品对话。

与作品对话包括四个维度——“与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与世界对话”。

1.与人物对话。“传统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或者文学是对人的精神个性的体现。”文学作品的主要形式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任务。从阅读的思维过程来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阅读中最吸引读者注意力、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因此,引导学生尝试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尝试从作品中人物的角度去理解其言其行,深度理解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历程与思想变化。

2.与作者对话。“文学的根本性质和特征应着眼于作家及其创作方面……仿佛将文学视为灯盏——燃烧着作者思想、热情、想象的灯盏”想要读懂一部文学作品,必须要从读懂作者出发,了解其创作背景、创作动机。与作者对话,有助于学生更清晰思考作品中人物、情节、环境的设定目的,并思考作品的现实价值所在。与作者对话,也是读者在与作者进行思想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产生新的观点。

3.与自己对话。“文学活动就是要肯定文学作品是为了读者而写的,并且作品的意义、价值、作用等最终需通过读者才能实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对于作品都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见解。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与自己对话,通过文学作品探索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在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将文学作品内化于心,实现深度阅读的意义。

4.与世界对话。“文学活动是对世界的某种模仿或再现,因此,文学作品的产生,作品的意义和作品的价值等问题都应联系到世界来加以说明。”我们需要学生能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尝试探讨作品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与世界对话有助于学生跳出定式思维,跳出个人喜好的感情影响,能从更宏观、客观、历史观的角度去探讨的一部作品。与世界对话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拓宽阅读面,培养更广泛的阅读兴趣。

三、深度阅读工具“与作品对话”在阅读《骆驼祥子》中的实践

笔者在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骆驼祥子》时,运用了深度阅读工具“与作品对话”。介绍和训练使用这个工具,建议先以一篇课内文章为范例。笔者就是以《皇帝的新装》为例,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个工具。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此工具时可能不知如何入手,教师可以“搭梯子”进行启发。例如:

1.与人物对话

引导:故事情节发展的决定者——作者or作品人物?

探讨方向:故事情节的发展,就是人物面临的一次次选择。尝试理解人物的选择,与之对话。

2.与作者对话

引导:作者的上帝之手——为什么要安排这个人物(情节、环境)?

探讨方向: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环境)具有典型性,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

3.与自己对话

引导:读进去,更要读出来

探讨方向:我与作品中哪个人物能产生共鸣?这部作品给我的实际生活带来什么启示?

4.与世界对话

引导:作品与现实世界有什么联系?

探讨方向:作品对世界有什么意义?能产生什么影响?

在经过对此工具的介绍与说明后,笔者没有对《骆驼祥子》进行任何其他的导读,交由学生完全自主阅读。在学生阅读后,以书面的形式完成“与作品对话”,即“与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与世界对话”。

经过小组讨论整理,下面呈现部分学生作业:

与人物对话1:祥子,你曾是一个积极向上和勤奋努力的好车夫,可接二连三的事情让你放弃,选择放弃,选择了沦落。个人努力未必能超越现实,但你仍不能失去希望。

与人物对话2:祥子的经历最能突出当时社会的残酷。经历过多次的挫折之后,他丧失了对生活的任何希望,从原本的上进,好强变得颓废和堕落,原来的祥子已经被这个社会吞没了,现在的祥子被他的心灵枷锁锁住了。

与作者对话1:老舍先生,您以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为线索,讲述了祥子的人生命运,揭露了旧社会的无比黑暗。同时您通过小说也告诉我们,在黑暗的社会时代,仅凭个人力量想摆脱贫穷是做不到的。

与作者对话2:作者老舍为何设立了小福子自杀这一情节的?我认为这是让祥子放弃人生希望,自甘堕落的原因。老师讲过,只有当一个人被逼入绝境毫无希望的时候,才能展现人的灵魂最深处的人性。有些人也许升华了自己的人生,有些人也许失败堕落,老舍先生为小福子选择了后一种,表现那个社会那个时代对底层人民的残酷无情,那个时代的黑暗。

与自己对话1:如果我生活在这种社会中,我可能也会从刚开始的诚实善良勤劳正直变得堕落。当时黑暗腐败残酷的社会一步步的打击,会使我变得麻木。人在那种社会是无法正常生活的,我深知这一点。

与自己对话2:换作是我,我也许不会堕落。因为我明白人幸福的基本就是我还活着,并且还抱希望。这篇文章告诉我当代社会的黑暗残酷,也告诉我人生总有许多起落,守住自己的希望才能笑到最后,个体努力不如团体努力,大家都有希望社会才会更好。

与世界对话1: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堕落告诉大家,如果要翻身做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同时大家还要学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自己的梦想出发。

与世界对话2:骆驼祥子当中描绘的社会散发着令人呕吐的黑暗统治,让人不得不低下头去接受这肮脏的社会,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的社会吸取一些教训,直到那时社会黑暗的原因,并在现在的社会中避免发生,我们从现在开始要创建一个和谐友爱的社会,而这并不单靠自己的努力,我们要带动大家一起。

分析:通过以上的学生作业,可以看到学生对《骆驼祥子》这部作品的理解已经基本达到“深度阅读”的程度。对这部作品的創作背景、创作意图、人物形象设计与刻画、作品的时代意义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此基础上内化于心,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生活信念与力量。虽然还稍显稚嫩,但对于七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能够自主从这么多维度对一部作品进行思考分析,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思维培养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当这种思维方式形成为习惯后,就为学生的终生阅读、深度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
以微课促进初中语文的“深度阅读”的研究
以微课促进初中语文的“深度阅读”的研究
中学语文 “深度阅读”指导浅谈
逐“层”深入,跋涉文本之旅
戴着镣铐起舞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编辑的价值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