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学》两版教材比较及教材重构启示

2020-12-28吴昊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2期
关键词:大概念问题探讨生物学

吴昊薇

【摘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总结之前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角度均有调整,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更为紧密,学科特色凸显。人教版2019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即将进入高中课堂,这一版教材在生物学大概念,核心素养,学业评价等较以前有较大改动。本文通过梳理两版教材差异,总结2019版教材特点,并对教师学习教材,运用、重构教材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问题探讨;大概念;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称“2017版课程标准”)提出了四项新的课程理念: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即将使用的人教版2019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在2017版课程标准框架下,紧密联系生物学科发展实际和学生学习需求,在人教版2007版高中《生物》教材基础上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改。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法,从四个方面以人教版2007版《生物·必修2》(以下称“旧版”)和2019版《生物学·必修2》(以下称“新版”)为例进行比较,重点分析新版教材特点,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新版教材,继而能更精准地领悟“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并通过比较,联系教学实际,总结新版教材在生物课堂中重构的几点启示,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体现核心素养的编写体例比较

编写体例是指教材的结构方式,具有不同编写理念的编者常常形成风格各异的教材编写体例。两版教材基本章节内容包括“问题探讨”“正文”“练习”“课外拓展”四大板块,由“问题探讨”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主题,“正文”包括主栏和旁栏,在阐述知识构建体系时配合层层深入的设问和相关信息,最后以适当的练习题和课外拓展阅读加强学习者对本节内容的巩固,并引起继续探究学习的兴趣。

具体对比每一环节发现,新版教材针对“核心素养为宗旨”这一理念在每一环节中有较大改变:①所有章节“问题探讨”皆紧贴生物学实际或发展前沿。如,旧版第五章第一节问题探讨设计为抄写出错类比DNA复制时可能出现错误产生基因突变,新版教材改为航天育种利用特殊环境诱导基因突变。这类改动既贴合科学实际,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正文中主栏内容划分更加细致。新版教材根据学习者需求将正文内容进一步划分:理解概念的设问列为“思考·讨论”,拓展应用的设问列为“思维训练”,实验列为“探究·实践”并在目录中列出每一节的实验,从知识建构每个环节中设问以评价学习情况。③将“练习”改为“练习与应用”。新版教材课后练习部分除了巩固知识理解之外,增加了许多材料,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将旧版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中各种育种方式分别作为“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知识点的应用练习,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④丰富了“课外拓展”内容。新版教材在课外拓展部分选取生物学科发展前沿实例,特别是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展,通过生物科技进展、生物科学史话、科学技术社会等内容展现。特别是在旧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育种工作者、测序工程师和遗传咨询师的介绍,与生涯规划教育紧密联系。

二、强化“大概念”的知识点比较

两版教材主要知识点基本都围绕遗传与进化展开,切合2017版新课标强调由基础概念发展而来的“大概念”,新版教材在具体知识内容中进行了部分调整:

(一)调整“生物育种”和“生物进化”内容。新版教材将旧版教材中“生物育种”作为应用實例,根据育种原理分散到其他章节: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基本不变。杂交育种作为孟德尔遗传定理的应用实例。诱变育种作为基因突变的应用实例。由于基因工程相关内容应属于选择性必修课程,新版教材中只在第三章第4节列举“转基因鲤鱼”资料作为问题探讨体现。

(二)生物进化内容较旧版教材做出了较大改动。补充了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学证据,由典型实例引入自然选择有关理论,通过实例对比,突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变化,更符合学习者认知发展规律。

(三)对一些概念进行了修正补充(见表1)。

三、通过设问解决生活实践

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在问题设置上都将相关问题分为“问题探讨”中的导入性问题,“本节聚焦”中的目标性问题和旁栏中的引导性问题。具体比较每一环节,新版教材对旧版教材的设问进行了取舍,增加了丰富的生物学科资料,通过问题引导,更注重学习者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内容为例具体比较两版教材问题设置特点(见表2)。

从如上分析中不难发现:新版教材的“问题探讨”所列资料避免了与生物学无关内容,展示了丰富的生物学科信息,又与相应章节知识内容密切联系,更容易引起思考,激发学习者兴趣,拓宽生物学科视野。在“本节聚焦”中,新版教材突出相应章节教学目标,特别增加了与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发展史有关的问题,同时加强了原有“三维目标”的融合,综合性提升,体现了2017版课程标准里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引发学习者深入思考。在主栏和旁栏中的设问,在旧版教材基础上,根据新版教材知识框架增减,由浅入深,重点突出。

四、实验设计比较

新版教材中实验内容除了设置“探究·实践”板块以突出学习者实验之外,对科学史实验也进行了部分修正。

(一)“探究·实践”中的实验

1.“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中,增加了模拟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操作,并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习者自己设计模拟实验步骤。这一修正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交叉互换”概念并且通过模拟体验联系减数分裂中配子多样性和受精作用联系。

2.第六章中增加“抗生素对细菌选择作用的实验”,通过体验并分析实验理解自然选择相关概念。通过对探究和分析,学习者除了接触生物实验中细胞培养这一重要技术,能更好的理解自然选择在生活中的表现。

(二)科学史实验

1.修改“艾弗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实验过程,旧版教材指出该实验基本思路是将S型细菌组成成分分离提纯后分别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观察培养皿菌落情况,而新版教材则将S型细菌提取物分别于特定酶混合后再实验,设计更严谨,更容易理解DNA是遗传物质。

2.将旧教材设计为选学内容的“DNA半保留复制实验证据”为相应章节重点内容之一。新版教材较为详细展示了同位素标记技术在DNA复制过程中追踪物质形成规律的优势,并通过设问帮助学习者掌握半保留复制。

旧版教材中配图科学性较强,图文并茂展现知识概念,相对而言,新版教材中配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图例说明。例如,一些显微镜下的结构照片都标明了放大比例;对“DNA衍射图谱”等其它学科有关的图片有解释说明。并且在课本最后列出了每一张图片的出处。在课后练习部分,旧版教材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在此基础上,新版教材增加了生物学科研究热点、技术应用前沿发展等拓展内容。例如,在受精作用之后增加了骡子不育原因分析的练习,在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片段中增加了偷猎野生动物的追踪监测和人脸识别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等。

五、生物课堂中新版教材重构的启示

(一)围绕“大概念”,强化核心素养的培养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习者逐渐积累发展起来的,是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因此,2017版课程标准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几个方面。以必修2为例,知识网络构建围绕两大主线展开:“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和“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新版教材对知识概念进行了修正,对章节设置进行了调整,凸显了“大概念”,特别是概念的拓展和应用。教师需要围绕“大概念”,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的连贯性和一致性,重视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体验,在体验中体现学习评价。

(二)准确把握教材编写体例,设计科学性体验性强的教学活动

两版教材都是将实践的要求融入到了栏目活动中,但新版教材对于知识描述更全面、准确,资料更丰富,导向更明确。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照课程标准,从栏目活动中挖掘出科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基于教材设计出更能体现实践体验的教学活动,及时评价反馈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而学习者需要增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才能获取更全面的知识,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关注生物学科发展和应用

生物学发展日新月异,许多概念知识仍然在不断修正、完善。新版教材给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一个很好的导向,除了培养学生,传授知识,作为教师也应当关注学科发展的熱点,努力学习,主动积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5]王学丽.关于改革我国“文选型”语文教科书编写体例的思考——以中学语文教科为例[D].鲁东大学,2014.

[6]杨丽君,马淼.2003版与2017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比较[J].中学生物学,2018(12):57-59.

猜你喜欢

大概念问题探讨生物学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
Y/d11联接组别变压器高压侧AC相接反问题探讨
传统中国画色彩的当代审美问题探讨
高中生物学中“一半”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