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的方法

2020-12-28谢参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2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设计

谢参

【摘要】数学练习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设计得好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设计时要避免题海战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精心设计符合他们的、接近生活的、充满童趣的、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练习,使人人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课程标准从“双基”到“四基”,这也意味着数学教学要与时俱进。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然而,经过长期以来的观察发现,现在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存在几点问题:一是根据考题大纲去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让学生反复去练习教材中的书面知识,采用题海战术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使学生思维受限制,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活力和兴趣;二是对新课标解读不透彻,过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往往一节课就为了证明一个公式或定理却忽视了基本知识的练习;三是练习题的设计无新意,机械单调。有时候为了省功夫,往往会用往年准备好的试题练习,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再次重复训练,然而部分练习已经不再适合接受了新信息的学生。因此,笔者认为,新理念下的数学练习改革,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设计富有童趣的练习,体现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另外,学生是个富有活力和有个性的生命个体,同时往往缺乏自制力,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往往会充满动力和挑战力。因此,要适应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结合书本知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寓教于乐,效果会更显著。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设计了如下练习:请大家动手操作判断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们非常兴奋地拿出各种各样的平行四边形,急切地想知道结果。课堂在操作和讨论中进行,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的看法各不一样,在激烈的师生互动中,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比如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数学的概括化知识通过操作使学生从复杂到简单,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深度思考的愉悦,带来思想碰撞的满足和开心。

除此之外,在设计练习时内容要新颖,像美国的练习设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很多科目都可以与数学贯通,这些都可以作为练习的内容来设计。设计练习时类型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填空、选择、判断、画图……也可以是竞赛、游戏、抢答、操作等,让学生各个感官去参与学习,也适合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比拼的年龄特点,往往会事半功倍。

二、设计联系实际生活的练习,体现生活化

数学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生动有趣的,而脱离了实际生活的抽象数学是冰冷、枯噪、乏味的。让数学更接近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他们才会更有兴趣和动力在数学的世界里遨游,真正感受数学那无尽的魅力。为了凸显数学的生活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设计:

一是让数学走进生活。以生活情境为载体设计,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设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零零散散的经验,以此更是我们设计练习的资源。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可以设置超市购物体验做售货员的情景,通过一张张购物清单去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解答的不再是一道道无聊抽象的题目而是充满生活气息的鲜活的数学题。这正是认知心理学所倡导的:学生要获取某种知识,就是要把知识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二是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现实的世界是纷繁复杂、千姿百态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学会用数学眼光去发现探索规律,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比和比例》时设计一道练习:如何测量操场旗杆的高度?把生活中的问题带入数学课,将学习过的比和比例知识融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比盲目做几道教材练习理解得更本质、更深刻。

数学知识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我们应充分利用生活本身这一巨大的数学课堂,学生才能学得充实,学得有价值。

三、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体现个体差异性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而知,数学教学要尊重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且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平台。

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更注重每位学生基础的掌握。对优生的拓展却往往容易疏忽和遗漏。毕竟每位学生的生活背景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不同,学习和迁移能力各不一样。可能有的学生对模仿例题的练习掌握较快但对创新拓展题较难理解。因此,我们不能采用一刀切的练习题设计方法,要充分考虑不同程度的学生思维和认知特点,去设计具有代表性的、有层次的练习题,从而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练习题可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

编写练习题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设计:第一层次为基本的题型,模仿例题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概念的掌握;第二层次是变式题型,这种题型往往是灵活多样,举一反三式,可以是变条件或者变结论;第三层次是拓展题型,注重对例题知识的衍生和深化。如,笔者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设计这样的练习:

安排一节课的练习不是随意性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发展由浅到深的阶梯去设计,这样对于学困生可以增强学习的信心,对学有余力的优秀生有很好的提升和巩固作用。

四、设计探究性的练习,体现开放性

数学的学习不是生搬硬套的过程,而是灵活动态的。在平时的练习设计中除了分层次设计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个性发展外,还要综合运用所接触的知识抓住它的变与不变,让学生在解题中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得到思维的高度优化。如果过于注重封闭性的题目即唯一答案的题目,慢慢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甚至成为答题机器。因此我们更提倡学生开阔性思维,鼓励他们质疑和探究,进行头脑风暴式的思考,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提高思维的灵活和广阔很有帮助。

学习完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后,对于这道题:

变式前:我们共有37人,面包车限乘客9人,小轿车限乘客4人,如果全部坐面包车至少要租多少辆?

如果我们这样设计题目,属于基本题型,问题比较单一是思维封闭性的题目。而如果改成这样:

变式后:我们共有37人,面包车限乘客9人,小轿车限乘客4人,同学们乘车去春游,怎样乘车比较合理?

這样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需要学生们综合考虑设计不同的方案,方式可以只选择一种车,也可以这两种车各选择几辆。因此,数学的学习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该是开放的。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设计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多个视觉、多方面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进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趣味性的练习增加他们的学习求知欲,利用他们生活的经验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另外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程度的不同设计多层次和具有开放性的练习,不断巩固和深化,学生会更有灵气,活力四射。

参考文献:

[1]周玉仁,杨文荣.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正宪,张秋爽,李惠玲.和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数学新课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小学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