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视角下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析

2020-12-28罗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2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罗萍

【摘要】德育是重要的教育,是贯穿学生所有求学阶段的教育。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没有德育的保驾护航,是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里去。”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应从“心”出发,以关怀的心态来展开德育。笔者以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作为背景,基于“心”视角下从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道德修养三个方面实践德育管理。

【关键词】心灵视角;小学班主任;班级德育管理策略

小学阶段接受的教育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备深刻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背景下,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为此,班主任应该以核心领导者的身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心”出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出学习氛围浓厚、生活习惯良好、凝聚力强、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一、约束学生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班主任在对六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六年级学生处于转型阶段,自我意识逐步深刻,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作为监督、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依据,但是相对初中生的明事理又差一点,这个阶段的学生相对来说可塑性是最强的。因此,班主任教学活动中应从“心”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在进行生活习惯的管理时,可尝试“朋辈式”的管理方式。在与学生相处时,以平等、真诚的原则搭建出沟通的桥梁。比如,六年级的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出现“说脏话、乱扔垃圾、与人交流时动手打架”等行为,教师的教育应该是“柔中带刚”的朋辈式关怀。第一,对出现这些情况的学生进行关怀式教育,告诉学生这样做是不对的,同时告诉学生,尝试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更好的,这样的引导能够让学生主动思考,避免再出现这种情况。这样充满耐心、爱心的约束方式,学生更易接受。第二,班主任可在班级开展“争做文明之星”的活动,以身作则,看到每一位学生都热情打招呼,积极和学生沟通。同时鼓励学生每天都应该与家人、与同学、与老师积极问候、交流。在家中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打扫卫生、整理床铺、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等,与家人、同学和老师常说“谢谢、对不起、非常抱歉、您好”等文明的语言。学生的衣着统一,精神面貌昂然向上,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以清爽、干净的形象学习、生活。每一次的教育都充满着爱心和耐心,这样的要求学生无法拒绝,也不忍心拒绝。班主任借助生活习惯的教育逐渐深入学生群体之间,推进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发现问题则及时和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思考、解决问题。友善的交流、真诚的关心、亲切的询问会使得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支持、理解和配合老师的工作。

二、感化学生心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虽然六年级的学生青春期逐渐觉醒,部分学生叛逆心理初步形成,但仍有大部分学生重视学习,期望通过学习来掌握更多知识。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的管理时,尤其是在学习上的管理,需要從三方面深入展开。首先是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以及学习态度。接下来是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对学习的看法,对升学的希望。最后根据结果,与每一门课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将家长的想法和学生自己的想法进行综合后,鼓励任课老师分析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将整理具体的解决方案,鼓励家长、教师和学生三方协同一心,将学生的优势继续发扬,对学生的不足进行具体行为上的改善。从学习习惯上分析,一般来说,课前认真预习、上课仔细听课并积极思考、课后及时复习强化是理想的。但是“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坚持预习——听课并思考——复习的过程,是比较困难的。综合家长、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情况,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能够使学生逐渐拥有高知识储备。六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具有可行性的。首先,班主任应该明白,学生习惯的养成是反复的过程,这是一场“持久战”;紧接着,班主任需要在班级中成立习惯引导团队,榜样在前,能够很好地带动全体学生一起进行预习、学习和复习,这样能够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从而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班主任应该帮助协调学生的学习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对应的策略,帮助学生有时间、有精力来执行预习—学习—复习这样良好的学习行为。如,鼓励学生每天早上提前30分钟到学校,将当日需要完成的主要课程进行提前预习;鼓励学生每天睡觉前将当天授课内容进行回顾,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将其写在作业本上,强化学习效果。当然,班主任只说不做是不行的,班主任每天提前40分钟到教室,在黑板上进行新课的预习工作,这样能够带动学生主动地进行新课的预习,并且可以模仿班主任的预习方法,这样能够很好地提高预习效果;每周五收集一次学生晚上睡觉前的授课内容回顾记录本,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班主任也需要进行回顾记录本的撰写,对授课知识进行二次的消化和分析,学生从班主任的回顾中也能够找好更好的回顾方法,班主任以身作则,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和复习,全体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下逐渐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进而在六年级毕业时更加从容地迈进初中学堂。

三、严格管理班级,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从“心”出发,班级管理工作更需要责任心、耐心。六年级学生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他们服从集体的同时,也保留着他们那个年龄段所特有的个性。管理班级时,班主任可从三个方法上展开:第一是榜样管理。以具备优秀品质的先进人物作为榜样,鼓励学生向其学习,鼓励学生遵守纪律,鼓励学生“三省吾身”。同时班主任自己也应该高标准、严要求,以身作则。第二是自我教育。六年级的学生初步完成了自我认识检查,这时候鼓励学自我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表现出来,可有效地避免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如,喜欢拖拉的学生,可在桌面写上名言警句,提醒自己光阴似箭,应及时完成学业。这样的自我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重塑人格,提高学业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第三是评价。评价不是他人完成的,是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每周班主任可组织一次学生自我评价总结会,鼓励学生从学习状态、生活状态、好人好事等方面来回顾自我,检阅自我。当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以民主的态度来关怀、慰问学生,鼓励学生做好事,争当好人。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和家长讨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给予孩子正面的指导方面能够发挥学生的内驱力。

四、结束语

六年级的学生褪掉了一丝青涩,增加了懵懂和活力,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可从日常行为习惯上约束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关怀和关爱来对待学生,感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格管理班级事宜,鼓励学生自我肯定、自我批评,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言教不如身教”,教师首先要“正人先正已”,教师的举止言行是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所以,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首先要身先示范,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带领整个班级共同前进。

参考文献:

[1]王震.促进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区域心理教研员的视角[J].现代教学,2020,453(8):23-26.

[2]何秀芹.用心管理,培养卓越人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之我见[J].知识经济,2020,538(18):88-89.

猜你喜欢

小学班主任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
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
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理念探析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