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2020-12-28李桂桃宋俊威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2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道德与法治初中

李桂桃 宋俊威

【摘要】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延伸与提升,而且是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要准备阶段。处于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与法律意识,如何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的道德素养进一步实现全面提升,是道法教师应深入探究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以实际课堂具体教学为例,就如何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浅要的论述,希望能给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法律意识

我国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但是思想建设步伐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社会中出现一些不良风气。如,老人摔倒却不敢扶,担心会被讹诈;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社会乱象给广大教育教学者敲响了警钟,我们应不断提升道德教育教学效果,让学校的道德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再流于形式、处于次之地位,而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初中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要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真正影响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的道德认知以及法律意识有效提升,就迫切需要教师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于授课过程中。

一、在课堂上有效利用情境,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更加富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初中学生对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浓厚兴趣尤为重要。初中学生对提升自身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并不是认识的那么深刻,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好的课堂体验,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保持较好的状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传统模式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授的知识,学生其实都是似懂非懂的,一般是通过反复机械记忆的方式将教师所讲内容准确记忆,这会大大影响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体验感,甚至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创设教学情景,特别对于一些枯燥的课程内容,尤其应该应用教学情景来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民主与法治》这一节课,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设备,在教室的大屏幕上出示“史上最牛公章”的图片,然后再把这枚公章为何被人们如此称呼的具体原因给学生进行揭示:“这枚公章是贵州一个村庄的村民发明的,他把这个公章分割为五个部分,分别让四名村民代表和党支部委员管理。村里的一切开支与花销至少经过三个人的同意,才能合并起来盖章,只有盖了章的发票才可以进入入账报销流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入“民主”概念,然后再抛出有关“民主”的话题来引发学生进行谈论,以此将学生的思维激活,让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起来。再如,对于《坚持改革开放和富强》这一课的课堂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来展开本节课程,欢快的歌曲能够引起学生心理情感上的变化,然后教师再让学生细细聆听歌曲,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十九大与歌曲中的‘新时代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这样的课堂导入设计意图,主要希望把课堂氛围营造起来,充分地调动学生对本节课堂主题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比单铺直叙、陈述事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在课堂上引入“生活”,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实用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的难度相对提升,教材中不少内容都是比较概括的,初中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与理解能力,但是对其中很多内容的学习意义认识的不够深刻。有的学生认为有些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甚远,学习起来动力缺失,甚至有的学生只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希望获得高分而去学习。因此,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学习的深层内在动力,就必须为学生充分揭示课堂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性,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对自己的生活以及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意识。例如,上文所提的“最牛公章”就是以真实生活中最鲜活的事实。再比如,针对“改革开放促进发展”这个问题,为学生出示以下材料:首先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我国GDP的明显变化数据,然后是改革开放推动我国市场进行变革的种种表现,诸如农贸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等的发展与巨大变化,最后是部分学生家庭的收入与开支数据表。将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从国家层面、社会发展到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家庭生活都准备了相关材料,给学生更加直观地呈现知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如何推动人民走上“幸福之路”的,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再如,《走向共同富裕》的课堂导入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探讨生活案例来进入教学主题。通过向学生发问“我们当前生活中发生巨大变化有哪些”,促进学生展开对生活经验的回顾、挖掘生活现象。有的学生会提到现在高铁速度比以前火车快了几倍,去全国各地旅游都成了比较容易的事情;有的学生会提到以前的雾霾严重,现在通过交通限制、企业限制等等措施,雾霾相对减轻不少;还有的学生说出购物方式的变化,叫外卖可以到家、买服装可以家里试穿、买药还可以送上门,现在人们哪怕不出门单凭一部手机、几个APP就可以轻松解决生活问题。通过让学生们谈生活感受,有效引导学生认识经济新常态与我们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陶知行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要积极引用生活案例,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升认识、知晓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长久动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意义不容小觑,从小的方面说是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素养的重要途径,往大的方面来讲是促进德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进行陈述,提出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积极运用情境创设以及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丰富道法课堂内容,让学生的体验感提升,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归根到底,就是希望广大教师能够真正以学生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做到有效引导、深刻启发,让学生自主地、自发地去展开学习活动,真正突破以往机械的授课方式,将全新的教学理念真正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乐学”。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课题“‘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1201554509)]

参考文献:

[1]颜勇.让学生知法、懂法、用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法治意识[J].教书育人,2020(29):79-80.

[2]仲崇柱.议题式教学  让秋水共长天一色——以“让家更美好”为例打一套“组合拳”[J].名师在线,2020(29):13-14.

[3]韩逸悦.关注有效体验,提升核心素养——谈有效体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清风,2020(18):78.

[4]牛儒卉.基于新课改视野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法分析[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道德与法治初中
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论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