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如何将班级管理做成一门艺术

2020-12-28谭淑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2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班主任

谭淑珍

【摘要】小学生有着爱玩、爱闹的特点,这是天性使然,也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然变化。所以,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展开工作时讲求方式方法,用爱凸显理解与包容、用心彰显教师本色。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学科知识难度不断增加,学生慢慢意识到分数的重要作用,也被扑面而来的升学压力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这时就需要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引导、管理与帮扶共走,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打造更舒心的学习环境,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真正将班级管理做成一门艺术,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不仅教育教学观念要改、教育教学手法要改,就连班级管理方法也要跟着一起改,这是时代发展对现代教育的必要考验,是教育工作者满足变革需求的必然途径。而小学作为学生思想启蒙、学习习惯养成、学习状态调整的关键阶段,既要狠抓、稳抓,也要活抓、慢抓,兼顾兴趣培养与能力提升的同时,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班级的特殊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方能将班级管理效率与质量推向一个新高度。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教师会一股脑地将制度、规矩灌输到学生大脑内。虽然这样的管理方式,大多数低年级的学生能适应与接收,但培养出来的学生却不够灵活,好似被制度束缚了手脚,什么事情都要听老师的、问老师该怎么办;而对于年级较高的学生而言,随着年龄的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更强、意识水平更高,在某件事情上有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做事的风格也存在较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硬性管理会让他们觉得反感、觉得丢面子。这会使其逐渐疏远教师,并拉大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甚至有可能产生更大的矛盾。因此,班主任应着力改变这种管理现状,学会尊重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其青春期的到来做足充分准备,让其沐浴在爱与阳光下。

班主任要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实现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转变。教师要改变学生空有“虚名”的状态,给学生下放更多的“实权”,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实际问题,为其创造更大的展示平台。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委会成员大多是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帮手,教师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像是没有主见的傀儡一般,而我们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通过班委会日常例会、班委会投票决策等有效方式为其提供建言献策的机会与平台,让这些了解班级情况、各方面能力强的学生们去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使其真正看清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所处的位置、真正了解自己所肩负的职责、真正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从而在沟通、协作中意识到管理岗位的重要性,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保障选举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

既然班主任决定要放权、决定让学生当班级真正的主人,就可能会存在现有班委会成员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情况,因为大部分班主任在小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就以自己的经验去挑选班委会成员,并且在日后的校园生活中该职位变动的机率不会太大。一年级小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民主集中制度,也不知道当选班委的意义是什么,所以他们往往会服从教师的安排,即使没当上也不会有什么怨言,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从教师、家长、同学的话语与行动中逐渐意识到班委的作用,心中难免有些愤愤不平,有种输在起跑线上的感觉,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为了公平起见、也为了那些没当过班委的学生考虑,班主任应该采用民主集中制原则重新选定班委,给学生们平等的竞选机会,通过自荐、推荐的方式让其走上演讲台,去说一说自己对所精选职位的认识与理解,等上岗后又会怎样去做,让学生成为“小小政客”“小小演说家”,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去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去赢得更多的认同,最后通过不记名方式进行投票,票数高者贏得竞选,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实现民主,为每个学生提供相等的机会。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服管、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白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实际难度,才能配合各项工作的展开,才能不再有对教师、对班委会的不满。高年级再次进行选举后,班委会成员也许会发生很大变化,班主任需要处理的工作有很多,比如,怎样安慰已经落榜的原班委会成员、怎样扶持新班委会成员更快地找到状态、怎样继续维持班级的稳定与团结等等,这就要求班主任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精力,认认真真做好每项工作,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让人人都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

人本化管理理念,我们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为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想员工所需以体现人性关怀是必要的。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班级管理氛围的有效方法就是让人人都成为管理的参与者,这样既不会让班委会成员居功自傲,也不会使不是“管理层”的学生感到落差,学生的机会是均等的,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管理的真正意义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纠葛,而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发挥合力向着某一目标并肩前行。为此,班主任应该设置更多的岗位,在课代表下设副课代表、在大组长下设副组长与小组长,并划分值日组、学习组,不断完善各管理岗位的权责,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比如,在值日的过程中,卫生委员负责检查值日组值日情况,包括室内、室外卫生区,值日组长向卫生委员负责,小组成员向值日组长负责,出了问题卫生委员负主要责任,接着是卫生组长与负责该区域的值日组员(可以阶梯化扣分的形式体现)。通过这种方式来逐渐培养学生的权责意识、管理意识、集体意识,明白什么叫做共进退,知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道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管理工作的参与者。比如,在卫生方面你管我、在学习方面我管你,这样才不会让思维不成熟、自控能力差的小学生沾沾自信或垂头丧气,避免极端情况发生的同时,也让所有人都成为管理者,意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发挥合力共同打造优秀班集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将班级管理做成一门艺术,相关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爱玲,董平.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才智,2017(27):323-324.

[2]李秀英.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4):52-53.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