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教材背景下“运用你的经验”生本化应用研究

2020-12-28邓丽香蔡荣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2期
关键词:部编教材

邓丽香 蔡荣

【摘要】本文根据对六册教材每一框题的“运用你的经验”每种类型的设计研究,深入分析“运用你的经验”生本化应用的研究价值,结合广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合适的素材改编栏目内容开展生本化应用,使其更贴近广州地区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实现本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服务。

【关键词】部编教材;运用你的经验;生本化应用研究

一、研究背景

据2019年数据显示,在GDP总量方面,广东省上半年GDP首超5万亿,雄踞第一,广州在全国排名第74,全省排名第二。生活在广州这个城市的学生,都市化、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在这种客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的影响下,栏目中的部分内容对他们的“吸引力”会变得弱小,难以引起共鸣,栏目的价值就难以充分实现。同时,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层出不穷和突如其来的社会问题,“道法”教材栏目出现了“跟不上时代步伐”的现象。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的栏目,对于广州本地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学校附近非法经营的网吧几乎已经消失,这个活动没有做到最大限度贴合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引起学生共鸣。

作为新教材与旧教材对比下的一个重大亮点之一,新教材每一框题正文内容之前,无一例外都是“运用你的经验”这个栏目。而大部分教师会把栏目当作导入环节使用,栏目本身的滞后性、“经验间接性”以及因教材的普遍性导致未能充分贴合不同地区学生的真实经验的缺点。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第一框,栏目里提及的法律内容时政性就比较弱。教师备课时应该进行生本化应用,使用当时的热点时政中的法律知识进行教学,例如,当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自2016年以来,道法教材整体每年都会局部更新,但栏目内容却没有紧随其后。当教材本身自带的滞后性与学科时政性发生冲突时,生本化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运用你的经验”栏目生本化应用的重要价值

当代青少年要成为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该要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对自己成长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要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但《道德与法治》作为全国通用的教材,难以兼顾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地域性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其呈现方式、体现知识的栏目就只能以“平均值”,即“大众口味”来为学生提供“服务”。由此可见,教材的生本化应用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有利于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国情。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初中学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道德与法治》在学生成长的重要的阶段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我们可以设想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割成113个(全套《道德与法治》教材有113个框题)不同的小任务,这些小任务分别需要通过达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需要通过落实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四个学科核心素养来达成。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青少年犯罪率占全部犯罪率的70%以上,且低龄化趋势明显,犯罪率急剧上升。随着“优分劣德”“犯罪低龄化”的屡屡出现,对“运用你的经验”栏目尤其是具备共鸣属性的,教师更要通过生本化应用引起学生对框题教学内容的情感共鸣,从而达成知识性和能力型的目标让共鸣属性栏目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实现,这也是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个性化需要。

三、“运用你的经验”栏目生本化应用的实践操作

纵观全套教材113个“运用你的经验”栏目,根据其价值,分类探讨“运用你的经验”栏目生本化应用的具体实践。

(1)主题实践活动类

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主题实践活动类主要有:辩题探讨、实践活动——采访、带着任务参与实践活动思考问题、指定主题的小调查及调查数据分析讨论、主题采访或根据采访记录分析问题、特定任务下的资料搜集与按要求分析问题、走访谈,分享收获。这一类的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参与身边具体的生活场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此环节的设计意图。

如,九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题《坚持改革开放》“运用你的经验”栏目设问“参观校史馆或者走访老教师,你发现学校面貌有哪些变化?”从校园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参观、走访等方式,感受学校随着时间的发展产生的变化从而思考学校变化是与国家坚持改革开放离不开的。学生讨论“为什么学校面貌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改变”这一问题,体悟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由此激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为本框的学习奠定基础。再比如,九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二框题《共圆中国梦》以学生通过采访身边的人,使学生了解身边人的“中国梦”,并通过设问“想一想:他们实现梦想需要哪些条件”,思考他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条件,引导学生理解时代进步对个人梦想的作用,从中体会个人梦和国家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后面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2)经历回忆分享类

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中经历回忆分享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设计:经验回憶与分享、探究分析、结合情景谈感受、回忆并分享经历、交流讨论、根据特定主题以例举的方式进行经验回顾并回答问题等。这一类的活动设计以呈现中学生生活中熟知的片段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习以为常的生活经验认识到自己与课程学习内容的关系,为展开本课主题探讨做好准备。如,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题《我与社会》“运用你的经验”通过呈现李铭陪长辈健身、跟妈妈买菜、去敬老院服务、与爸爸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四个场景以不同方式参与不同的社会活动,反映了李铭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的认识、发现、行动或体验,聚焦中学生的社会生活在空间上的延展、形式上的多样和感受上的生动鲜活,引导学生通过回顾自己的生活经验建立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的视角。

(3)特定情境探究类

栏目中这类的设计通过特定的情景,预设多数学生有的类似经历,通过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形成对本框教学内容的初步认知。较之前两类栏目设计,这类栏目不再是简单的回忆经验,而是具有较强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前导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会更高。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框《诚实守信》,栏目选用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你如何看待小方的言行”,通过反思自己的日常言行,体会不守时给他人带来的心理和情绪上的影响,明确不守信产生的负面影响,感知和思考诚信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导入新课。此类设计除了使用教材中的例子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选用身边的实例,编排成情景剧进行表演,在课堂效果上更能引起学生共鸣,达到导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的目的。

(4)主题引导活动类。

栏目中这类的设计都是通过可以在课堂内进行的即时活动,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束后形成对框题教学内容的认识与认可。如,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爱在家人间》“运用你的经验”中引导学生通过翻看与家人的照片,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家人与自己的情感,理解这种家庭中的亲情之爱,从而使学生更能理解家人关爱自己的方式,珍惜这份亲情。此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做好准备提供照片,引导学生在家时与家人共同翻看回忆相处的点滴,更能激发学生爱家爱亲人的感受。

总之,不管使用“运用你的经验”中的哪一种类型的设计进行教学,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选取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素材,实行生本化应用才能更好地发挥“运用你的经验”栏目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永诚.如何用好“运用你的经验”提高初中学生学科素养[J].考试周刊,2018(79).

[2]张小发.试探《道德与法治》教材“小栏目”的设置及教学运用—以七年级上册(2016年7月第1版)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3).

[3]张若男.基于多元体验 活化教材栏目——以七年级下册《运用你的经验》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

[4]李慧.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生活化教学探究[A].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一),2020.

[5]李小英.生本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J].新一代,2019(1).

[6]赵三英.浅淡初中道德与法治在新时期的生本特征和引导功能[J].新课程·中学,2018(3).

猜你喜欢

部编教材
设计学习:为了学生成为独立而成熟的学习者
借助教材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我这样教《伟大的悲剧》
大手牵小手一起快乐读
把握学习目标,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部编教材“感悟人生”内容主题单元有效教学的策略
凸显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把脉汉字教学,凸显中国意趣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