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本科思政课教材体系溯源中的“互联法”

2020-12-28常红利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思政课

常红利

摘 要:讲好高校本科思政课,其基本任务是做好“一个溯源,两个转化”工作。其中,“一个溯源”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两个转化”质量,而“两个转化”的质量则是“一个溯源”质量的反映。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笔者把做好高校本科思政课“一个溯源”工作的方法论称作“互联法”,通过梳理国内讲好高校本科思政课方法论的研究动态,概括介绍了什么是“互联法”,重点介绍了用好“互联法”的思路和步骤。

关键词:“互联法”;思政课;教材体系;理论体系

讲好高校本科思政课,其基本任务是做好“一个溯源,两个转化”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高校本科思政课教材体系的“源头活水”, “一个溯源”就是做好教材体系向理论体系的探本求源工作,搞清楚教材体系的每个命题从哪里来、怎么来,向哪里去、怎么去的问题。“两个转化”中“第一个转化”就是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实现进课堂的任务;“第二个转化”就是做好教学体系向知识体系、价值体系的转化,实现进头脑的目标。在二者关系中,“一个溯源”的质量从根本上決定“两个转化”质量,而“两个转化”质量则是“一个溯源”质量的反映。做好“一个溯源,两个转化”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方法论。

“一个溯源,两个转化”方法论研究动态和“互联法”的内涵

迄今为止,关于“一个溯源,两个转化”方法论的探讨,学界的研究成果几乎全部集中在“两个转化”方面。近年来,坚持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探索越来越多,中央财经大学“问题链教学法”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一个鲜明特点,“问题链教学法”抓住了这个特点,所以能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清华大学等高校实施了以“慕课(MOOCs)”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法”。通过线上教学的分担,把教师从教学大纲任务要求的约束中部分“解放”出来,这就为实施更具个性化的线下教学方案提供了可能。目前,在线下教学环节,清华大学已呈现“八仙过海”局面,许多极富个性的教学方法,如“导客为主法”“因材施教法”“长善救失法”“协作学习法”等层出不穷,清华大学在“两个转化”方法论探索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显然,“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研究,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成果;“教学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的研究也已开始起步,但对于“教材体系向理论体系溯源”的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的“必然王国”。

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笔者把做好高校本科思政课教材“一个溯源”工作的方法论称为“互联法”,这里讲的“互联”就是相互联系,“互联法”就是正确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在联系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实践中,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规定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互联法”所揭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就是认识过程经过否定之否定后“思维具体”的呈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互联法”,把“思维具体”溯源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辩证关系中来解读,能轻松讲清楚,学生也能轻松理解。笔者认为,在人的主观世界里,认识过程也要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的认识就是“感性具体”;第二个阶段的认识就是“抽象规定”;第三个阶段的认识就是“思维具体”。而我们又知道一切“主观认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主观认识”的三个阶段,其实是“客观事物”从浅到深的三个层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感性具体”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现象”,“抽象规定”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属性、质和本质”,而“思维具体”反映的则是“客观事物”的“规律及其所组成的体系”。笔者认为,还可以把认识过程的“三个阶段”与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联系起来,这里讲的“三个阶段”其实都属于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如1图所示)。

通过这样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就能把“思维具体”这个晦涩的概念及其相关问题搞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而且学生还能够沿着讲课的这个思路对“思维具体”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并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互联法”的运用,能够帮助高校本科思政课教师更加自觉地抓住“一个溯源”这个根本,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在联系的视角,讲好高校本科思政课教材,从而更有效地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进而增强使命担当,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运用“互联法”做好“一个溯源”工作的依据和价值

“互联法”是一套科学的方法论、是做好“一个溯源”工作的有力武器。第一,这是由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任务决定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根本任务在于正确地认识并利用规律“改造世界”。何谓规律?规律就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作为规律,反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必然决定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二,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我们党强调,在当代中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本身就是相互联系的。“互联法”不是主观地“捏造”出一个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而是把这一理论体系本身固有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奉献给大家。

运用“互联法”做好“一个溯源”工作,具有独到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第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用“互联法”溯源到的“那人”,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如前所述,学界关于讲好用好思政课教材的研究成果,几乎全部集中在“两个转化”领域,而本文的研究思路则聚焦“一个溯源”;不仅如此,而且在做好“一个溯源”工作方面,笔者还提出和运用了“互联法”这一科学的方法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学界在“一个溯源”研究领域的空白,也有助于引起学界重视并加强对这一重大领域的研究。第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活水”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思政课教材体系,而是从根本上决定教材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犹如壮丽的日出”,它不仅“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而且也必将进一步照亮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和大学生的头脑和心灵。“互联法”的运用,一方面,能增加高校本科思政课教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在联系的视角,讲好思政课教材的自觉和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也有利于全面提升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运用“互联法”做好“一个溯源”工作的思路和步骤

方法是“航行大海”必需的“北斗”。怎样运用“互联法”做好“一个溯源”工作?笔者的思路和做法是按照认识发展总规律和“互联法”要求,分六步溯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其中每一步都要经得起推敲和检验(如图2所示)。

第一步研读材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读教材,包括2007年以来“马工程”高校本科历次修订过的四种思政课教材,重点研读2018年版思政課教材;二是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原文,重点研读2018版“马工程”高校本科四种思政课教材每一章课后“阅读文献”中列举的经典。第二步提炼主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每个具体成果都有自己的主题,主题是打开每个具体成果之门的“钥匙”,要唯实、交换、比较、反复,从感性到理性、从抽象规定到思维具体,在研读材料过程中把每个具体成果的主题提炼出来。第三步厘清线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每个具体成果都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线索是贯穿每个具体成果始终的“航标灯”,要遵循主题、芟繁就简,条分缕析、找准线索。第四步分类命题,在高校本科思政课教材体系中介绍了数以千计的马克思主义命题,这些命题主要由概念和观点构成,要按照与主题主线的关系,对这些命题进行科学分类,要注意区分基本命题、复合命题和外围命题,注意区分重点难点命题、次重点难点命题和非重点难点命题,特别是要注意推敲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五步溯源体系,通过简约的文字说明和图表图像等形式把主题主线和各类命题的联系“链接”起来,溯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第六步验证完善,通过组织由师生共同参与的“互联法”运用比赛、学生撰写课后小论文、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与专家学生座谈交流等活动,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对已溯源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进行验证、修订和完善。

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这就要求我们把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放在前面,把“思想性”放在第一位。而做好“一个溯源”工作就是把“思想性、理论性”放在前面,把“思想性”放在第一位的一个具体体现。如果这项工作没有做好,那么“两个转化”就失去了根基、失去了“源头活水”。运用“互联法”做好“一个溯源”工作,更有利于提升新时代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在实践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就像一个个“病人”,在教材中所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命题就像一个个“药方”。治好疾病的关键是找准、找全疾病所对应的药方,解决问题的关键当然是找准找全问题所对应的马克思主义命题。在此过程中,“互联法”之应用能够发挥的就是“药柜”的作用,它把我们需要的“药方”放在了头脑里指定的位置。这样,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就能极大地提高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0.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
浅谈如何学好高中生物课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与构建探讨
《文心雕龙》“通变”论主旨研究综述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