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实践探索

2020-12-28韩丽雯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运用实践红色文化思政课

摘 要:红色文化是革命文化在21世纪初的创新发展。红色文化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树立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方式,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推动力。红色文化运用到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是坚持各级党组织的统一领导,深入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和精神追求,结合新时代新媒体的发展以及新时代的话语体系,创新红色文化展现的方式,打造红色文化精品。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政课;运用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共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新时代如何将红色文化所包含的精神和价值广泛传播,如何使新时代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革命先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需要探索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实践,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进行提炼,创造出适合当代大学生认知需求的红色文化产品,将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才能使红色文化的价值得到新时代青年人的认同,红色文化的精神才能得以有效传播,才能使红色文化在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红色文化是革命文化在21世纪之初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红色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过程中,不断选择、融化和整合中外优秀文化思想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系列先进文化的综合体。[1]中国红色文化肇始于近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成长和发展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也就是说,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既区别于传统文化,也有别于近现代以来其他阶层与党派的文化创造。它是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的统一整体,构成20世纪以来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和前进方向。

红色文化与革命文化具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创造的崭新文化形态,它应该包括“新民主主义文化”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革命为内核的文化;就其內涵来说,红色文化是以革命理念为中心的文化;就其外延而言,红色文化还是一种特别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它是民族主义思潮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向前台的产物,因此红色文化在包含革命文化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该包括当前对革命文化的利用开发和创新发展。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角度来说,红色文化是与革命文化内涵一致,但外延比革命文化更广的概念。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两个概念的内涵应该都是以革命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

红色文化是革命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更易于被新时代的青年所接受和认同。红色文化的概念之所以比革命文化更易为各界所接受,并在全国各地出现红色文化大众化的趋势,其最为主要的原因是红色文化已经演变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化现象,红色文化展现的是对革命文化资源属性的全面释放和利用,创新性挖掘革命文化的资源禀赋来为当前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开发提供历史文化渊源支撑。形成唱响红歌、重温红色经典、再造红色精神、体验红色之旅、红色育人等不同视角弘扬“革命文化传统”与“革命精神”的滚滚洪流。

红色文化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是时代要求

经过中国各族人民的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过程中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特点要求红色文化运用到高校思政课中,以适应新时代的新目标和新使命。

第一,红色文化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新时代高校牢牢树立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相互激烈碰撞和交锋交融,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格局。在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不断深入推进的新时代背景下,思想领域呈现多元、多样,交流、交融、交锋日益激烈的新特点,特别是活跃度、影响力和关注度较高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传播、渗透和影响范围广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歪曲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抹黑革命英雄形象和中国共产党领袖等途径与方式,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危及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混乱,价值观多元,特别是对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缺乏认同和感知。

红色文化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成为新时代高校树立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将红色文化的理念创新、传播手段创新和传播方式方法创新。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接受特点,创新红色文化的话语表达方式。新时代全国各高校通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领、课堂讲授革命历史和革命事迹、讲解革命理论、参观体验革命遗址和纪念馆、寻访革命英雄人物等方式方法,实现对高校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与公民教育协同推进,促进革命传统教育生活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进而推进革命精神的现代传承。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第二,红色文化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推动力。红色文化概念的提出是适应新时代语境下“重新认识革命、重新认识革命文化的背景下实现的,体现的是与时代语境之间的良性互动”[2]。红色文化的思想渊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和世界优秀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建设时期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由此可见,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孕育母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地蕴含于红色文化之中。

新时代红色文化运用到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探索

红色文化运用到高校思政课体现了新时代的要求,也是红色文化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将红色文化运用到高校思政课实现红色文化与新时代大学生形成感情共鸣和心灵共振。

第一,堅持各级党组织的统一领导,是红色文化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各级党组织统一部署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工作,是红色文化运用到高校思政课的组织保障。采取统一部署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营造红色文化弥漫校园各个角落的文化氛围。在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行各业都把红色文化的传承作为一个长期战略任务来抓,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抓,将红色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始终,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方面,将各地红色文化的标志性元素纳入文艺创作、城乡建设、旅游、对外交流中去,其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在红色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潜移默化地把红色文化及红色文化精神融入血脉之中,同时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又具有时代的时尚元素,从而实现了传统精神与现代生活的完美有机结合。

第二,深入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和精神追求,有针对性地将红色文化运用到高校思政课。在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内涵和价值时,应紧贴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和精神追求,注重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理想信念、革命典型、革命事迹、革命精神的挖掘,强调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现代价值的研究与阐发,与时俱进地赋予红色文化新时代内涵,促进红色文化的现代化和时代化。在红色文化教育话语转换上,要求师生两个主体间能够使用大众的生活习惯用语,能够使用彼此认可的普遍使用的话语。在实践教学中以社会需要、生活需要和个体生命需要为出发点,坚持话语表达的合理性、价值性、真理性,并伴随着情感交流和态度的真诚友善,以实现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要注重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将中国共产党革命史、革命人物、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点,将研究成果转化成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生动教材和典型案例,把红色文化转化为具有本土性、时代性与教育性的教学资源。同时,挖掘与阐释我国各种重大纪念活动日、节庆日等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发挥它们的价值导向、情感调节和教育功能,因势利导地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实现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与价值导向同新时代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和精神追求高度契合,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中满足大学生的多元需求。

第三,结合新媒体发展创新红色文化运用到高校思政课的展现方式。新时代新媒体获得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与外界联系的重要媒介,如微信、微博等以手机移动端为载体的社交媒体,都可以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载体和平台。采用能够生动体现红色文化精神与内涵的艺术作品,将红色文化运用到高校思政课的讲授中;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手段,将新颖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歌曲、舞蹈、影视、戏剧作品、网络作品等红色文化艺术精品充实高校思政课的内容,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红色文化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是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创新,是传承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青年一代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开拓者,青年一代的生活环境与革命年代存在距离感,他们对红色文化具有一种疏离感,运用青年一代亲近的语言和方式向他们展现红色文化故事,讲述红色文化代表人物,更能引发他们的心灵共鸣和文化认同,从而更加有效地传播红色文化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因此,红色文化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要求。新时代运用各种新媒体、新技术、新话语实现红色文化的与时俱进,实现将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本文系北京社科基金项目“融媒体背景下北京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9KDB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韩丽雯.红色文化的渊源与价值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10):58.

[2]魏本权.从革命文化到红色文化:一项概念史的研究与分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运用实践红色文化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现代学徒制理念的运用分析
红色歌谣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军事卫星通信的发展及运用实践微探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