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城尽挂比基尼

2020-12-28思洁

当代工人 2020年23期
关键词:兴城赵阳泳装

思洁

那时海滩

2019年8月16日,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一个英姿飒爽的中国女健将从跳水台纵身一跃的画面,向世界讲述了“兴城泳装”华丽蜕变的故事——通过比拟的方式,用一个贫困农村女孩通过刻苦训练蜕变成世界冠军的故事,映射出中国东北边陲一个深度贫困县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成为泳装名城的发展足迹。

与此同时,第八届泳博会“2019中国(葫芦岛兴城)国际沙滩泳装文化博览会暨中国国际泳装展”在兴城市比基尼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选择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讲述中国泳装新故事,是兴城举办泳博会的配套内容。

然而,在不少人的童年里,兴城还尚未和泳装紧紧绑定在一起。

“小时候总能看见一群得了白癜风的人光着屁股在沙滩上晒太阳。”40岁的泳衣淘宝店店主殷乐回忆,那些多是来兴城养病、休假的职工。因兴城不仅临海,气候宜人,还有丰富的温泉资源,以及一座完整保存近600年的宁远古城,建国后,不少单位在这建了疗养院,大大小小近30家,是这座小城曾经辉煌的象征。

进入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来旅游的人也变得多了。《泳装与这座城市》一书中写道:还没有太多游人来兴城的时候,海滩总是显得空旷,当地人找块僻静的海滩脱掉衣裳、穿着内裤就下海游泳,胆大的人就直接来场“天体运动”。

兴城人第一次见到现代泳装,则大约在1983年前后。那年海会上,当地人见到外地游客穿着泳衣下海游泳,短暂震惊之后,一些人回过味儿来,开始在家手工缝制泳装。

梁长山就是其中一员。1978年,他从广播中听到国家要搞改革、要搞活经济,又得知深圳等南方地区先行一步的改革故事后,一直跃跃欲试,终在5年后的夏天找到出口——“几块布搭上几根皮筋,简单拼接加工做成泳装,就能卖到几元钱,这样的好事上哪儿找?”

在兴城人的印象中,这样的好事确实在本地很难找。因为他们眼中的东北,有着作为共和国长子的荣光——新中国第一桶原油在葫芦岛炼就,新中国第一袋烧碱在葫芦岛出厂,新中国第一条潜艇在葫芦岛下水……但兴城人一直处在这种骄傲的外围,由于缺乏工业资源,在东北作为中国重工业基地最辉煌的那些年,兴城一直处在边缘地带。

不过那时做泳装的人还是少数,多是单打独斗的小作坊。

还有一些在南方泳装厂打工的兴城人,看到家乡“有条件”了,没过几年就回来自己干了。这里的“有条件”指的是海会带来的游客潮,及兴城东辛庄服装批发集散地的优势。

兴城海会全称为中国兴城7月海会,是每年举办一次的大型娱乐活动,有海上体育竞赛、民间文艺演出等,是兴城市的传统节日。

“那时都是小作坊,一家干好了,再带动亲友。”提起当年,葫芦岛锦蓉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士军很是感慨。1986年,白士军靠380元存款和420元借款起家,起早贪黑,幸运的是,他第一年就挣到4000多元的收入。周围的人见这行效益不错,也都干起来,其中不乏看好泳装产业发展而放弃体制内干部身份,“下海”创办泳装厂的王宝兰、刘雪艳等年轻人。

仍是1986年,“我背着自己制作的100件泳衣,前往距离兴城最近的海滨小城北戴河,走到第一个摊位推销,就卖掉了1/3,数着钱,所有的辛苦都忘掉了。”如今的兴城益丰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雪艳说。

开放的姿势

直到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东北下岗潮来袭,小作坊才被現代化企业的运作方式逐渐取代,虽然其中不乏无奈和不得已——时代的浪潮下,人总是被迫做出选择。

王洪光刚下岗时,看好的是兴城东辛庄加工针织内衣内裤的行当,她开始学着做,撂地摊卖,后来看亲戚朋友都在做泳装,她就拿出准备结婚的一万元嫁妆钱,与弟弟联合办起了公司,这才有了如今兴城市逸浪泳衣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头衔。

兴城市服装加工历史悠久,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东辛庄服装市场和沈阳五爱市场、海城西柳市场齐名。从传统的作坊式手工生产起步,既加工又销售,使一大批农民生产者变成了产业工人。

1992年,吴英从日杂商店下岗,拿着7000元的买断款,在一间平房里开始缝制泳衣。“若不是下岗就不会干这行。”随着客户的增多,吴英开始雇工,最多时雇了20多位工人,女儿大学毕业后也加入她的厂子,负责泳衣设计。在这家不打眼儿的泳装小厂,推开院门,是一条两人宽的过道,这原本是个大院子,但因工人不断增加,就用玻璃围着做成了厂房。透过玻璃可清楚地看到,女工整齐地坐在缝纫机前,手按布料,脚踩踏板,不到10秒钟,一道工序就完成了。

当葫芦岛市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在2000元左右时,在兴城的泳装厂上班,工人就可以拿到四五千元左右的工资。

连带效应很快显现,越来越多的加工厂诞生,再用作坊来称呼有些企业已经不合适了——随着泳装企业逐渐增多,泳装内衬、包装、印染以及商标印刷等辅料企业也迅猛发展,兴城泳装产业集群就这样自然形成了。

兴城又开始有了新的目标。

“1994年,我第一次把兴城泳装卖到莫斯科,那一刻,我感觉终于把上一代人走向世界的梦想实现了。”德容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峰说。

赵阳则是第一个把兴城的泳装批发业务带到广州的人。最早,他在兴城的泳装厂打工,在北京的天意市场为泳装老板跑销售,2001年,他在广州租下了店铺,2008年到2012年,是他的批发店铺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年1500万元的销售额。

跨入21世纪后,线下批发市场却撞上了互联网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正面冲击。

最开始赵阳的泳装厂里,韩国人还是大客户,他们从赵阳的工厂几十元一件批发泳衣,到韩国套一次牌,再卖向国内就能达到二三百元的高价。现在,韩国客户的订单量越来越少,国内的网店成了赵阳的新宠。

高中辍学后,周佳南下广州,整天泡网吧,结识了一帮哥们儿,跟着他们,周佳学会了申请有一定增值价值的QQ号和QQ群来倒卖赚钱。2003年,网络购物平台纷纷上线,得益于早期研究QQ号所培养起来的互联网敏锐性。2005年,周佳在网上开起了第一家泳装店,也是兴城第一家线上泳装店。

最早开网店的那几年,周佳深深感受到,兴城人的网销经营与杭州相比差远了。他在本地曾一度找不到能交流想法的人,于是定期飞杭州,只为了和最新潮的“大脑们”聊聊天。

线上崛起,线下衰落。吴英也不再给批发商供货了,生产的所有泳衣,都供给淘宝的卖家。有数据显示,开于2008年的网店小桃泳衣,其2017年的销售额就已达到一亿元。而这仅是兴城泳装产业中的沧海一粟。

最早在兴城开网店的那一批人,多少受过周佳的点拨和指导。慢慢地,整个兴城的网店生态就做起来了。政府也看到了线上线下结合业态的未来,开始扶持兴城泳装产业。从2012年开始,兴城市政府每年举办泳装博览会,吸引国际上的大牌来到兴城,和这里的泳装厂合作。为了宣传,2012年8月19日,1085人身着比基尼在葫芦岛举行阔步巡游,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后花园衰与兴

兴城距离北京300多公里,又被称作北京的后花园。夏天,北京的游客爱开着私家车来这里度假,房地產商直接把销售会开到了北京,海边新建的楼盘被北京来的客人买去了不少。因为气候较舒适,许多黑龙江人也来到这里,买房定居。和其他不少城市一样,最近10多年,当地的房地产业被炒得红火。

2017年兴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兴城滨海经济区跻身省级经济开发区,泳装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纺织行业创新示范集群”。兴城市进入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但政府也意识到了产业发展的困境,泳装业还是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加快泳装产业园建设,促进泳装企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实施泳装产业提升工程,强化品牌建设,拉长产业链条,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推进设计研发标准化、高端化,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这成为兴城泳装产业的新追求。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于泳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绣花这种代表着精致服装手工艺的工序从2017年开始慢慢出现在泳装上。兴城也诞生了自己的泳装品牌,在北京老佛爷百货开了线下门店,一套泳衣2000多元。

大多数泳衣的零售价仍是100多元,做的是走量的生意,创新、品牌这些在目前看来都不是最要紧的事。在兴城,无论是工厂还是网店,多采取夫妻店的模式。泳衣的设计,都掌握在女性家庭成员的手中。赵阳的工厂,每年花在购买国外潮流的杂志、服装上的资金大约为15万元,赵阳的妻子就靠着琢磨女装上的最新流行,来设计泳装的花色和款式。

目前兴城的绝大部分泳装设计,还处在相互抄袭的阶段。“大家水平相当,我们的同行可能就拍照水平比我们高,大家的东西都是一个工厂生产出来的。”一位业内人士说。

竞争是激烈的,殷乐总能够感受到同行带来的阵阵逼迫感,因为他的网店销量好还有特色,总会引来同行的抄袭。只要有泳衣的图片就能直接打版、复制、上线,这就是这个行业内的竞争常态。

2017年,有同行为防止被抄袭,给自家所有泳衣都上了专利,一个专利5000多元,但有的泳衣销售了几百件后就滞销了,赚不回专利钱。一套泳衣平均100多元更无法承担原创带来的成本。

不仅如此,吴英还发现招工越来越难了,有技术的机台工人不好招,泳装企业太多,用工压力大,人均工资抬上去也就下不来了,如何找到适合的人一直是她的心病。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随着用工成本的上涨、人们消费升级的需要,只追求数量、打价格战的泳装产业终将被淘汰。

大学城里的学生,暑假也会到淘宝产业园里打打工,等到毕业了,却很少有人选择留在兴城。和东北其他城市一样,兴城也面临着人才外流的困境,小桃泳衣最核心的团队仍然是早期一起鼓捣QQ的那帮弟兄,工作人员的学历低也是一个问题。小桃泳衣曾经面试过10个大学生,但是最终只有一位留了下来。

殷乐想让亲戚家学设计的小孩留在他的工作室专门设计泳装,但是孩子毕业后选择去了北京。大城市的魅力终归要大于平淡的小城。

工厂的厂主都在发愁,现在工厂里的工人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年轻人不愿意日复一日做着单调的缝纫工作,留在家里的年轻人也都选择去做直播或开网店这样环境更舒适的工作。

40多岁的赵春来,在吴英的工厂里做缝制工作,她正在生产黑底白色圆点的连体泳衣,这是工厂女工都喜欢的一款,只是大家都没机会去穿它,因为冬季泡温泉和夏季旅游都是她们最忙的时候。比起泳装,保暖的大红马甲,才是她们的时尚。

猜你喜欢

兴城赵阳泳装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热门话题 一季报惊喜不多
【最创新】后发先至,科技兴城
图形中的图形
巧算扑克牌
迟到的生日礼物
周兴城:做个扎风筝的人
海军蓝条纹风/泳装派对
夏日泳装时髦选
夏日泳装顶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