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疫情下的养猪业

2020-12-28吕瑞芳

兽医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毒株猪群病猪

吕瑞芳

(山东省莘县畜牧兽医局,山东莘县 252400)

1 临床症状

1.1 最急性型

发病猪无临床症状突然死亡,有些病猪死前可见斜卧、高热,腹部和末梢部位充血、出血,扎堆,呼吸急促,病猪死亡率可达100%。

1.2 急性型

(1)临床症状需要5~15d,最先出现的症状是体温升高(41~42℃),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震颤、扎堆、呼吸急促、白色皮肤的猪皮肤发红,耳、四肢、腹部皮肤黏膜广泛性出血、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

(2)常见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或腹泻、粪便带血。

(3)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偶尔可见鼻和眼睑有脓性分泌物,呼吸困难,经常看到鼻孔内伴有血液性气泡。

(4)病猪也有腹部疼痛症状,出血性休克昏迷,病猪病程延长存活后有神经症状。

(5)妊娠母猪在妊娠期间均可流产。病程1~7d,病死率高达100%。急性ASFV感染猪耐过康复后,对同一毒株的感染一般不再表现症状。

1.3 亚急性型

(1)症状较轻,病死率较低,持续时间较长(约3周)。体温无规律、波动大,常高于40.5℃。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

(2)关节疼痛、肿胀,行走困难。呼吸窘迫,湿咳,有肺炎症状。小猪病死率相对较高。

1.4 慢性型

(1)病猪波状热,呼吸困难,湿咳。消瘦或发育迟缓,体弱,毛色暗淡。关节肿胀,皮肤溃疡。

(2)怀孕母猪感染引起流产,大部分猪感染后能康复,但终身带毒。病猪通常可存活数月,但由于免疫力低下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很难康复。

2 流行特点

2.1 传染源

(1)发病猪、带毒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是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染源,野猪以及钝缘蜱属软蜱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2)隐性带毒猪、康复猪可终生带毒,病毒存在于急性型病猪的各种组织、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

(3)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垫料、泔水、器具、衣服以及车辆等都是可能的传染源。

2.2 传播途径

2.2.1 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传播:易感猪与发病猪经鼻、口直接接触极易发生感染。

(2)间接接触传播:发病猪的各种组织脏器中含有大量ASFV,易感猪可通过接触病猪的排泄物、血液、被污染的圈舍、器具、车辆等发生感染。

2.2.2 经食物传播

易感猪食入污染了的饲料、饮水、泔水等极易被感染。另外,家猪在误食携带有ASFV的蜱或者含有感染蜱的动物内脏后也可引起感染。

2.2.3 媒介传播

ASFV能在蜱的体内复制并发生经期、经卵和交配传播。软蜱叮咬带毒宿主后病原体随着宿主的血液进入软蜱的体内,进而在软蜱体内进行增殖,然后再排出蜱体污染环境,造成传播。

2.2.4 其他传播途径

研究显示,ASFV近距离内(2m以内)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还有其他可能的潜在传播途径,如经啮齿动物和鸟类传播。此外,不排除非洲猪瘟可能经人工授精或者交配传播。

2.3 潜伏期

直接与感染猪接触后的潜伏期为5~19d,被感染蜱叮咬后的潜伏期不超过5d,5~7d即出现典型症状。

2.4 发病率和死亡率

ASFV超强毒株感染可导致猪在12~14d内100%死亡,中等毒力毒株感染猪死亡率一般为30~50%,低毒力毒株感染仅引起少量猪只死亡,偶见较低水平的病毒血症和体温升高,病毒可在感染康复猪体内持续存在。

3 预防措施

3.1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加强猪群管理工作

禁止泔水喂猪,任何从业人员以及外来人员、车辆(收猪车、拉粪车、运送饲料车)引猪进场都要提高警惕,严格消毒,避免病毒由此传入。也就是所有无论是人还是物等,只要是进入猪场,与猪接近的,都要进行严格检查消毒,方可进入。各个环节,都要严防严控、不留死角。

3.2 定期做好猪场消毒

有研究证明非洲猪瘟瘟病毒在无血清环境中,在pH<3.9及pH>11.9情况下失活。所以在平时的消毒预防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及需要,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戊二醛类、季铵盐类、酚类、二氧化氯类消毒剂、含碘类、含氯类、过硫酸氢钾类消毒剂对不同环节进行消毒。

3.3 平时做好猪的饲养管理

保证猪场内干净卫生、通风良好,猪群密度适中。做好防蚊蝇工作,杜绝猪圈内滋生蚊蝇。同时也要防止飞鸟、猫、鼠、犬等动物入圈,避免病毒由此传入。

3.4 猪群的日常观察

每天注意观察猪群健康情况,发现疑似病猪要及时进行诊治。若发现非洲猪瘟疫情,要及时上报,进行科学处理。

3.5 对于病死猪的处理

一旦出现病死猪的情况一定要及时上报,并和有资质的无害化处理厂联系,让专车拉送病死猪到无害化处理厂集中处理,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私自处理。

4 结语

我们了解了非洲猪瘟,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强化信息共享和措施联动,增强早期监测、发现、报告和处置能力,切实抓好常态化防控各项工作,确保疫情不反弹,为实现生猪生产恢复目标提供有力的防疫保障。再加上国家和地方的支持,相信养猪业未来可期,一定会走出一条健康的养猪大道!

猜你喜欢

毒株猪群病猪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病猪喂药有办法
中药方剂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