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牦牛包虫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2020-12-28索南永吉

兽医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包囊包虫病咪唑

索南永吉

(青海省杂多县结多乡兽医工作站,青海杂多 815399)

1 前言

近些年,牦牛肉市场行情好转,牦牛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不同类型的病害种类也在增加。这其中,一些寄生虫病的发生,不仅影响生产性能,而且造成急性死亡,增加牦牛死淘率。文下就此病的诊治做汇总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2 牦牛包虫病的流行和发生

2.1 病原及流行

虫原体为脑包虫,又称脑多头蚴,呈囊泡状,充满透明液体,有豌豆大小,囊内有诸多原头蚴。成虫后,为多头绦虫,成熟节片为长方形。

虫体终端宿主为犬类,多寄生在其肠道内,待发育成熟后,成虫孕结开始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边环境,一旦被食肉动物吃食后,即可形成新的传播循环。在消化道内,会孵化成六钩蚴,随血液侵入脑和脊髓而形成包虫病典型症状。

就牦牛感染群体而言,1岁龄下最易感,牛羊为重要的中间宿主。

2.2 症状

分前、后 2 个时期。前期为急性期。六钩蚴在脑组织移行引起的脑部炎性反应,表现为体温升高,脉搏和呼吸加快,患畜做回旋、前冲或后退运动。有的病例出现流涎、磨牙、斜视、头颈弯向一侧等。后期为慢性期。多头蚴寄生在大脑半球时,患牦牛表现为向着被压迫一侧进行“转圈运动”,还可造成视力障碍以致失明,患牦牛食欲消失,消瘦,卧地不起而死亡。寄生在大脑正前部时,牦牛头下垂作直线运动,遇到障碍物时把头抵在物体上呆立;寄生在大脑后部时,宿主头高举做后退运动,甚至倒地不起,寄生在小脑时,宿主神经过敏,易受惊,表现不安,易跌倒;寄生在脊髓时,宿主步伐不稳,后肢麻痹,大小便失禁。

2.3 病理变化

呈脑炎、脑膜炎症状的,多数为急性死亡。剖检脑组织,明显可见有六钩蚴在其中游行的痕迹。

而慢性感染病例,处脑组织外,脊髓等处也可见大小不等的囊泡状多头蚴。同时,病变部位剖检,有骨质疏松、穿孔,甚至钙化、萎缩等症状。

2.4 确诊依据

初步诊断,结合体温高升、呼吸增速、精神兴奋、原地转圈、后退、肢体麻痹等症状,可以判断。

进一步诊断,需询问本地有无养犬史,养殖场地周边是否有狼、狐狸等出没。而确诊,需要结合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条件下,切开病变头部,镜检囊肿处,一旦发现有脑多头蚴,即可确诊。

3 牦牛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降低此病的易感性,重在日常的预控管理。

注意用料卫生,选好喂料种类,禁用含多头蚴的牛羊脑、脊髓等喂犬。

加强牦牛场管理,场内禁止不要养犬。有养犬护院的,拴系好,处理好犬粪,集中深埋。同时,做好预防性驱虫。

此病为人畜共患病,为此,作为养殖个体,要做好个人防护,不要摄入含孕卵节或虫卵的食物、水源。

针对此病的流行特点,早期做好预防性驱虫,定期用丙硫咪唑、吡喹酮等药物驱虫,每年2次。病情严重时,可增加到2-4次,以彻底杜绝被感染的可能。

确诊的感染病例,应视病情轻重,而采取对症疗法。

症状较轻微的病畜,可用吡喹酮、丙硫咪唑等高敏药物治疗。

吡喹酮,用量及用法,内服,每千克体重50毫克,间隔1周,用药1次。丙硫咪唑,用量及用法,内服,每千克体重15毫克,间隔1周,用药1次。或者,用10%黄色素溶液,静脉注射,每次20-30毫升,每天1次,持续用2-3次。

上述用药期间,可能有囊壁破裂的情况。这样流出的液体,会造成牦牛神经性症,体温高升、精神萎靡、食欲废绝,甚至造成急性死亡。对此,应做好配合给药,用安纳加,内服,每次2-5克。甘露醇,肌肉注射,每次1000-2000毫升。用于强心,降颅内压。控制继发感染症,可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肌肉或静脉注射,预控效果更好些。

症状较重病例,应进行手术摘除。

手术前,先用注射器,吸收虫囊中的液体,逐渐缩小虫囊。而后,再行摘除手术。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确定手术部位,在骨质松软处,剪毛、消毒,作“U”形切口,切开皮肤及软组织,分离皮瓣而后加以固定。期间,注意保护骨膜。取圆锯将骨质开孔,暴露脑膜,保定牦牛。确定包囊后,取注射器刺入,注意避开血管,刺入后缓慢抽动,吸取包囊内液体,缩小包囊后取出。

取除包囊后,滴入青霉素少量以消炎。同时,将骨膜拉平,遮蔽锯孔。在结节处,将皮肤缝合,而后涂抹磺胺软膏,用碘酊消毒。

手术结束后,做好牦牛护理,尤其注意保护牦牛头部。

4 结语

对牦牛包虫病的危害,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此病以1岁龄下最易感,诊断,需结合典型的精神兴奋、原地转圈、后退、肢体麻痹等神经症状加以判断。同时,做好本地流行病史调查,结合实验室切开病变头部,镜检囊肿处,一旦发现有脑多头蚴,即可确诊。

此病的防控,重在日常预控,早期做好预防性驱虫。症状较轻微的病畜,可用吡喹酮、丙硫咪唑等高敏药物治疗。症状较重病例,应例行摘除手术,基本能起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猜你喜欢

包囊包虫病咪唑
咪唑啉类缓蚀剂合成及改性研究进展
共和县畜间包虫病防治效果调查报告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感染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奶牛常见的贾第虫流行病学调查
新疆北疆部分地区牛羊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cox1和nad1基因分析
包虫病科普课堂:认识它 预防它 根除它
咪唑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展
健康中国,哪儿都不能落
选择离子气质联用法同时测定食醋中2-甲基咪唑和4-甲基咪唑
镝氨基酸(Tyr,Trp)咪唑配合物的合成与抗菌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