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的防控情况和难点探析

2020-12-28韩自亮

兽医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存活猪群猪舍

韩自亮

(云南省陆良县三岔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陆良 655600)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非洲猪瘟的传播性和致死性都是极高的,在国际动物卫生组织属于A类疫病,在我国也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我国的当今生活水平,对于猪肉食用需求非常大;非洲猪瘟病不能得到有效防控,会引起人民群众对猪肉食用的恐慌,严重影响我国养殖业的发展。为了使人民群众可以放心食用猪肉,养殖业要从根本上防控非洲猪瘟病的暴发。防控非洲猪瘟病还需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并严格实施,有效避免我国养殖业的经济损失,为我国养殖业发展保驾护航。

1 非洲猪瘟病的特点

1.1 顽强的病原体

非洲猪瘟病毒的感染力非常强,这种病原体一旦出现,会快速使蛋白发生异变,并对猪只的红细胞进行吸附[1]。同时,该病原体在外界环境具有非常强的存活能力,非洲猪瘟病毒在56℃的环境下可存活2h、4℃下存活6个月、在干燥的室温环境下可存活2年,而在-20℃下几乎可无限期的存活。由此可见,消灭该病毒就要满足高温条件,否则病毒的存活时间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想。

1.2 超强的传染性

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寄生虫为主,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寄生虫为传播媒介,这种方式传播的病毒很难从本质上根治。非洲猪瘟病的潜伏期较长,如没有及时发现病毒的存在,病猪与猪群接触,就会导致大面积的猪群患病,致死率也非常高。

2 非洲猪瘟病的防控策略

2.1 防控机制的完善

首先明确对非洲猪瘟病的认识,该病毒的传染性极强;如不能从源头阻断,一旦有猪只发病就会涉及大面积的猪群感染患病。为此可养殖场可联合当地的卫生防疫部门,共同构建病毒防控机制,全方面进行管控。同时,在养殖场工作人员方面也要做到定期培训,提升人员自身对非洲猪瘟病的重视,并掌握病毒有效的防控技术。基层技术人员也要提升对疫病的应对能力,并给予养殖场一定的指导,监督贯彻落实防疫工作。

2.2 生猪免疫的加强

对于免疫,部分生猪养殖场还没有正确意识到此措施的重要性;在相对偏远地区,养殖户以节约资金为由放弃生猪免疫工作,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病毒蔓延的概率。现阶段针对非洲猪瘟,虽然尚未研制出有效疫苗,但是定期接种常规疫苗也会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可提升猪群免疫能力,对于染病概率也有所控制[2]。引导养殖户进行定期疫苗接种是一项基础工作,动物卫生部门可构建加强免疫制度,针对配合工作的养殖户制定有效奖励机制,反之则对应惩罚机制。

2.3 科学养殖的宣传

养殖场的发展,关系到的不仅是养殖户的经济问题,也关乎着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安全。为保证科学养殖水平的提升,首先要将病毒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出来,并积极宣传病毒防控养殖技术。而饲养环境是否合格,是病毒防控的重要工作内容。定时对猪舍进行消毒清理,可用消毒剂以喷洒的方式将猪舍内外进行全面消毒,对于猪舍内饲料及粪便要做到及时清理,避免病毒滋生。此外,对于养殖场的进出车辆要有严格的把控,针对外来车辆可采取减少入场方式;如若必须入场,则需进行车辆全面消毒。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消毒的,无论是否进入猪舍都要做到自身消毒;对于外来人员禁止出入猪舍。生猪养殖也要禁止使用泔水及其他剩菜剩饭喂养,科学喂养才能使生猪更加健康[3]。养殖场需划分病猪区域,避免与其健康猪群接触,减少病毒大面积蔓延。对此,加强科学养殖的宣传,是阻断病毒发生的基本要素,是养殖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2.4 阻断境外病毒输入

现阶段,我国境外贸易频繁,关于生猪以及相关产品的境外输入,极容易导致非洲猪瘟病传入我国。所以在对外来输入的生猪及相关产品要进行严格的检测,提高非洲猪瘟病毒入侵的防控水平。

3 结语

非洲猪瘟影响着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必须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阻断非洲猪瘟的发展蔓延。各地方卫生组织要做到监管督促,积极宣传科学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户对科学养猪的正确认知。告知非洲猪瘟暴发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有效的防控病毒发生,是保证养殖户的自身经济效益的基本。同时,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保障[4]。

猜你喜欢

存活猪群猪舍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
不同通风模式对保育猪舍冬季环境的影响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