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濉溪县奶牛布鲁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20-12-28

兽医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奶牛场布鲁氏菌奶牛

陈 飞 张 剑

(1.安徽省濉溪县铁佛镇农林技术服务中心,安徽濉溪 235100;2.安徽省濉溪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徽濉溪 235100)

为了摸清我县布鲁氏菌病及其分布和流行情况,我们于2019年7月19日至30日,对本县辖区内奶牛布鲁氏菌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目的

为查清我县发生布病的范围、数量、危害程度、流行趋势,了解疫病发生情况和流行规律,评估疫病发生风险,增强疫病防控工作的针对性,为政府制定科学防控政策提供依据。

2 调查内容

主要对布鲁氏菌病奶牛发病时间、发病特征、流行情况、发病原因、防疫措施等进行调查。

3 调查时间

本次调查从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抽调6人,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抽调2人,共8人分成两组,于2019年7月19日-30日为期12天。

4 调查方式

本次奶牛布鲁氏菌病调查,入户调查24户、发放调查表1300份。对全县范围内存栏的奶牛全部进行调查及检测。

5 调查结果

6 监测情况

按照《关于再次开展奶牛“两病”监测的紧急通知》(市防指[2019]14号)文件精神,自7月20日始,对我县24户存栏的1268头奶牛进行了调查、监测,共监测血样1268份,监测出9头布鲁氏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为阳性,可疑8头。7月30日对阳性牛及可疑牛进行了复检,共监测出12头奶牛布鲁氏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为阳性。7月31日,分三组对全县12头布病奶牛进行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工作。同时,对各奶牛场(户)与奶牛密切接触人员39人进行健康体检,无感染者。

7 发病原因分析

7.1 外部疫源引入

根据调查,发病奶牛场(户)引进奶牛不够规范,没有从非疫区引进,对方提供的监测、检疫结果值得怀疑。个别养殖户,在引进牛只的过程中,由于对布病防治知识的缺乏,仍然从疫区引进,致使同群的牛1/3感染布病。还有一家奶牛场的奶牛是从市场上收购的,没有监测、检疫。

7.2 人工授精传播

通过对发病牛场的调查,一个人工授精技术员承担全县几个奶牛场户的输精员,由于在输精过程中消毒不严格,操作不规范,极易通过输精器械及输精人员的手臂而造成交叉感染。

7.3 奶站运输车辆

由于奶站车辆在各个奶牛场(户)来回穿梭,极易将病原从一个场传到另一个场(户)。

7.4 其它原因

在本场由于饲养管理不够规范,消毒不严格,隔离措施不及时,造成本场奶牛间的传播。奶牛场管理、饲养人员间的交往可能造成传染。

8 分析评估

奶牛布鲁氏菌病,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向来得到政府的重视。我县发现阳性牛后果断采取措施对阳性牛及时进行了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对各养殖场(户)提出明确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病的传播与蔓延。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净化”方案,可望得到控制与净化。但布病的净化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通过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我县奶牛布病在1-2两年内可望得到净化。

9 防控措施

9.1 规范奶牛饲养管理

奶牛养殖场(户)实行全封闭管理,远离居民区,周围设围墙或防疫沟和绿化隔离带。有完整的奶牛饲养管理制度。场内严禁饲养其它畜禽。实行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等分区隔离管理,区内净道和污道要严格分开。场内外(包括牛舍、运动场、牛体、用具、小区道路等)要定期清扫消毒,保持场内环境整洁卫生。

奶牛养殖场(户)大门要建设规范的消毒池和消毒室,对进出车辆和人员全方位消毒。生产区门口建有消毒池,对进出人员进行消毒。按规定注射疫苗,规范填写免疫卡,建档注册,佩挂耳标。定期开展奶牛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口蹄疫等疫病的检疫和免疫,并做好免疫记录。

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对辖区内所有奶牛场,依据《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重新审核动物防疫条件,并确定专人负责。对不符合条件的,限期责令整改,对整改仍未达到条件的,一律吊销《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并按《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对人工授精,要按规范操作,严格消毒,加强人员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和人员感染。

9.2 集中开展检疫、监测

对全县所有存栏奶牛,每年定期开展奶牛“两病”监测,监测工作要在县动物防疫部门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确保采集样本的真实性。对监测阳性牛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

9.3 严格奶牛调运监管

外购奶牛严格执行省农委外购奶牛的报批制度,购进奶牛达到目的地后,县动物检疫机构对引进奶牛认真查验检疫证明,并由查验人在检疫证明上签字。同时对引进奶牛隔离观察,由县动物防疫机构逐头监测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和A型口蹄疫,合格的出具检验报告书后方可混群饲养。县检疫监督机构对辖区违规引进奶牛的案例要立案查处,并及时上报处理结果。

9.4 开展宣传教育,加强人员防护

要通过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单、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对饲养员、管理人员等与奶牛密切接触相关人员加强布病防治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切实强化健康教育,提高职业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及时做好个人防护,努力实现群防群控,特别要防止通过奶牛胎儿触摸、接产、子宫冲洗、未经消毒生奶上市等途径造成人员感染和疫病传播。饲养场工作人员一旦发现患布病或结核病,要及时调离工作岗位,隔离治疗,严防人畜间相互传染。

9.5 强化监管措施,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对所有养殖档案、饲养管理等不规范和防疫条件不合格的奶牛场进行整改。严格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明确当事人责任。县动物监督机构对以上各项整改措施展开全方位监督检查,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对整改不到位的奶牛养殖企业,强制扑杀的奶牛一律不予补助,同时不予申报奶牛引进补贴、小区建设补助等涉农项目。对落实整改措施指导不力,责任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对未经审批擅自引牛,引发重大动物疫情的,依法给予处罚,情节较重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猜你喜欢

奶牛场布鲁氏菌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盐窝镇:组织代表视察布鲁氏菌病防控情况
Floating dairy farm 漂浮奶牛场
奶牛吃草
真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