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乙肝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现状

2020-12-28朱艳芳鲁晓擘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期
关键词:健康人干扰素抗病毒

朱艳芳,鲁晓擘)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在HBV治疗过程中,应对可能的患者实现临床治愈[1],即抗病毒停止后病毒学应答得以持续、HBsAg消失、伴或不伴有HBsAb产生,且ALT恢复正常和肝脏组织学得以改善。目前临床上可选择的抗病毒方案是核苷类药物及干扰素(IFN)。周云[2]证实标准疗程的干扰素治疗,实现停药后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率较高。很多指南已将干扰素作为治疗CHB患者的一线药物推荐Satoru H[3]。Isogawa M[4]表明肝细胞的受损与乙肝病毒没有直接联系,它可能是由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引起的。安宝燕[5]指出干扰素具有调控免疫的效应,抗病毒的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Park Y[6]研究表明某些细胞因子在干扰素治疗前后的变化或许可以作为预测疗效的指标及反映CHB的应答效应。潘佳[7]指出因此寻找预测干扰素疗效的因素与指标成为了治疗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当机体被HBV感染时,不同细胞因子作用于CD4+T细胞,分化为Th1、Th2、Th17及Treg,进而平衡细胞因子网络。一些研究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类细胞因子水平低于健康人,Th2类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健康人,这一观点在You CR[8]的研究中得到验证。

1 Treg/Th17

阚延婷[9]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HB患者的Th17、Treg是升高的,但Treg/Th17降低,可见CHB患者体内Treg/Th17也是不平衡的。Macdonald RL[10]等也认为Treg/Th17失衡是Treg升高,其升高使细胞免疫功能对HBV的清除能力减弱,使机体处于免疫耐受阶段。

2 Th1/Th2

Th1引起细胞免疫应答(抗病毒免疫),它主要分泌IFN-γ、TNF-α、MCP-1等细胞因子;Th2则介导体液免疫应答,抑制细胞免疫,它主要分泌IL-1β、IL-6、IL-10等细胞因子。Zhang JY[11]表明慢性乙肝发生的重要机制,可能是患者机体内Th1细胞免疫应答低下而Th2细胞免疫应答亢进。曹振环[12]指出HBV的清除主要依赖细胞免疫,只有机体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才利于乙肝病毒的清除,如此便需要升高Th1型细胞因子水平,降低Th2型细胞因子水平。Zhang Y[13]认为干扰素其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使Th1/Th2处于适宜应答,进而最终清除病毒。

2.1 IFN-γ

IFN-γ主要由Th1细胞产生,IFN-γ能够激活趋化因子受体,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余佳平[14]表示经过抗病毒治疗后,CHB患者的血清IFN-γ表达水平都高于健康人。李文莉[15]发现慢乙肝经干扰素治疗24周后早期应答组和无应答组IFN-γ水平均升高。

2.2 IL-1β

IL-1β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能诱导肝脏急性期蛋白合成,引起发热和恶病质。许文龙[16]表明CHB患者血清中IL-1β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Wing K等[17]认为IL-1β水平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尤其是失代偿期患者体内明显增高,HBV慢性感染的越重,IL-1β升高越明显。

2.3 IL-6

IL-6主要由Th2细胞产生,能诱导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及参与炎症反应。在HBV感染后,IL-6分泌增加,且促炎效应为主。但也与一些研究报告相悖,Xing T[18]研究表明正常人体内的IL-6较CHB患者高。

2.4 IFN-α、TNF-α、IL-8

TNF-α主要由活化的单核一巨噬细胞产生,诱导肝细胞急性期蛋白合成,是重要的炎症因子。IL-8是趋化性细胞因子家族成员,在清除体内感染病毒中起着重要作用,胡蓉[19]研究提示CHB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TNF-α均较前减低。毕惠娟等[20]研究发现IL-8水平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明显下降。胡旭东等[21]表明IFN治疗CHB患者后,TNF-α表达水平与肝组织炎性程度均明显下降。

2.5 MCP-1

MCP-1主要来自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免疫作用,可以引起组织细胞损伤。Floris-Moore M[22]研究显示在HCV和HIV等感染中MCP-1是升高的,但CHB患者的MCP-1的表达情况及其是否参与慢性乙肝的致病机制国内外报道较少。樊耀昕等[23]通过检测MCP-1在ALT<2倍正常上限的CHB者中的表达水平后,认为其MCP-1的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

2.6 IL-10

陈小华[24]认为IL-10主要由Th2细胞产生,它能抑制Th1型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抑制Th1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而使Th2细胞高表达,诱导机体对HBV免疫耐受,阻碍机体对H B V的清除。许文龙[14]等研究发现CHB患者血清中IL-10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即Th2类细胞功能增强。

2.7 IL-12P70

Goriely S[25]指出IL-12P70是由DC活化后产生,它可促进Th0细胞向Thl细胞分化,并促进Th1发挥作用,这一观点得到岳茂兴等[26]的认可。洪良庆等[27]发现当IL-12P70浓度上升时.可以引发Th1/Th2失去平衡,并使Thl型细胞因子生成增加.从而加速肾移植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2.8 IL-17A

Chiricozzi A等[28]解 释:IL-17A由Th17分 泌,Th17细 胞 在宿主防御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它分泌的细胞因子发挥了一定作用。Yang B等[29]表明IL-17A在促进慢性HBV感染时与其他细胞因子相互作用。

2.9 IL-18

IL-18是一种Th1相关性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调节等作用,促进Th2型优势表达向Th1型优势表达转换。孙长宇等发现IL-18可增强CHB患者Th1类因子的优势表达,促进Th0向Th1转化。李允亮[31]表示慢乙肝患者在干扰素治疗前、治疗8周后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组,治疗24周显著低于治疗8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10 IL-23

IL-23主要由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它是促炎性细胞因子,由IL-12p40和IL-23p19亚基组成Huang Z[32]。丁洁等[33]发现IL-23在正常肝脏细胞处于低表达,但CHB患者的IL-23水平明显升高。申红玉等[34]认为抗病毒治疗24周后IL-23的表达量降低。

2.11 IL-33

Sattlers等[35]指出IL-33是多效应细胞因子,能多方面地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王敬先等[36]发现CHB患者的IL-3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者,VolarevicV[37]表示ALT水平异常的CHB患者的IL-33的表达明显高于ALT正常的CHB患者,故通过检测CHB患者的IL-33可以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并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3 总结和展望

陈新月等[38]强调在CHB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时不仅要考虑不同个体对治疗的耐受性、安全性、经济承受能力,更要因地制宜地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当干扰素治疗效果不太满意或可能临床治愈的概率极低时,要适时暂停或者中止干扰素,杜绝无效治疗,实现药物经济学上的效益最大化。综上所述,早期测定血清IFN-1β、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可预测抗病毒疗效,并根据患者免疫状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对机体免疫应答进行干预,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实现较高的临床治愈率。

猜你喜欢

健康人干扰素抗病毒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干扰素 你了解吗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脂肪肝患者与健康人血液检验结果的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