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兽医实验室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浅谈

2020-12-28陶双丽赵辉宏张月婷

兽医导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人畜患病畜牧

陶双丽 赵辉宏 张月婷

(云南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畜牧兽医总站,云南禄劝 651500)

随着对肉食类产品需求的增加,养殖户普遍增加,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种类也越来越多,然而动物疫病种类在近年来也伴随着开始增多。现阶段,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动物疫病的防治研究主要是在实验室进行相关的实验检测以及数据总结得到的。对于一些常见的小动物牛、羊、猪、狗等动物都是会接触到,并且还需要近距离的接触采取一样实验所需样品,如果在实验检测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关的防控措施,是很容易导致疾病的感染和传播,因此,对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的研讨是十分具有意义的。

1 人畜共患病相关概述

人畜共患病在研究学上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说法,从20世纪70年代后,全球范围内曾出现了大范围的“人兽共患病”,并且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研究发现会出现传染的“人兽共患病”高达60多种,截止到2019年“人畜共患病”已经高达200余种,对于人畜共处环境和环境组织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1 人畜共患病定义

在现代化的概述定义上,主要是指“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感染与传播的疾病”。但是人畜共患病目前在医学上已经很少使用。

1.2 人畜共患病种类

人畜共患病的种类从不同的切入点和观察点进行划分,种类类别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根据病原的宿主类型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主要是基于动作为病原体寄主,发病也主要是在寄主身上,寄主动物与人接触后,相对来说被传染发病的概率较低,包含常见疾病狂犬病、棘球蚴病、炭疽、布病,流感等。

第二种,是属于传播性较强,且寄主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人和动物之间接触后也会互相传染,例如结核病,鸡球虫病。

第三种,病原体的寄主主要是人类,并且会由人传染给动物,例如疟疾,登革热,虫霉传染病等。

除上述主要的三种病原划分之后,还有病毒性的人畜共患病,如病毒性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细菌性病原人畜共患病,猪囊虫病、弓形体病等;除了这些,还有立克次氏体人畜共患病、衣原体人畜共患病等。

1.3 人畜共患病传播途径

1.3.1 通过唾液传播

当猫、狗患有狂犬病时,唾液中就会携带大量的狂犬病病毒,咬伤人后,狂犬病病毒就会随着和人接触过程中的犬吠,舔舐、撕咬、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当人体有伤口的时候,和有狂犬病的狗接触后,会导致人体直接感染狂犬病。

1.3.2 通过空气传播

当患病的动物或者是人群在人畜共处的时候,通过打喷嚏、流鼻涕、以及咳嗽的时候,以空气为传播介质,将病原传染给人体,或者是人传染给动物,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衰退,从而发病,如肺结核、肺炭疽等。

1.3.3 通过粪便传播

很多小动物在外出的都是都容易不经意的时候在外打小兵,而肠胃和肛门位置原本就携带有很多病菌,细菌等,例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都会通过彼此从接触导致人畜共患病。

1.3.4 通过皮屑和毛发感染传播

很多时候,人体或者是动物写了了病毒,病菌,在其皮质层就会出现一些异常,例如狗身上出现的犬疥螨病、鸡身上出现的急求虫病、以及特殊的微生物细菌,都是一些容易被感染的病菌,当人不注意的时候,和一些自养宠物近距离接触,舔舐、食同餐,寝同床都会导致肌体产生人畜共患病。

2 人畜共患病的危害

在人畜共患病上,从古代开始存在这一问题的时候,都导致了人类面临着重大生存危机,面临未知领域的人畜共患病,都是需要科研团队进行不断的活体实验研究,通过不断的实验,解剖,化验才能研制出治疗病情的药物,但是同时在这一阶段会导致无法预期的人畜死亡,例如流感病毒,在医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动物流感病毒传感给人,导致人体流感(瘟疫)横行,结果导致了片区大面积的人群无法救治而亡。在相关部门的统计上,目前全球有1700万人,是死于传染病的,其中多数人都是死于人畜共患病,例如弓形虫病、狂犬病、布病、血吸虫病鼠疫、疟疾、登革热、疯牛病以及非典等都给人类造成极大的伤害。

3 畜牧兽医实验室人畜共患病产生原因

3.1 实验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在相关的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上,对实验室内的人畜共患病认识不充分,思想麻痹大意,安全防范意识低下,重视程度不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欠缺,尤其在实验室进行动物疫病实验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防疫规范,实验安全操作不规范,例如不戴口罩、手套,徒手进行操作,就会容易造成人畜共患病感染。

3.2 实验动物的来源广泛

在目前畜牧兽医的实验室中主要是根据三种检测样品对畜禽身上的病原体进行的检测,第一种是基于本地的规模化养殖场饲养,将全部的畜禽进行规模化的养殖场饲养,并且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且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定时的疫病防治,相对来说安全性能更高。第二种是本地的养殖户进行是散养,自己育苗,自己饲养,相对来说主要是直系接触,而且相对于接触畜禽的对象比较单一,利于养殖过程中对畜禽进行更加直接、稳定的监控。第三种是通过采购得到的种苗,或者是外地商贩流动式的贩卖,在这种类型的交易过程中,原生病毒,细菌容易流动性的大面积进入到多地区,且交易过程中,也很少有人会对样畜禽进行检疫、消毒、隔离处理等工作,都是直接进行了近距离接触,也会对实验人员构成威胁[1]。

3.3 实验人员与动物接触密切

畜牧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去现场进行采样时需要触摸和近距离观察动物,可能会出现不小心被动物咬伤、抓伤、沾染上动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等现象;如果这些动物本身患有人畜共患病,工作人员便极易感染相应的人畜共患病。所以在实验人员进行检测工作的时候,会零距离的要接触样品,若是触碰到人畜共患病感染动物样品,实验人员将会增大被感染的风险。

3.4 实验操作不规范

实验检测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不按规定操作也会导致人畜共患病出现在实验室人员当中,目前在国内很多实验室都存在操作人员对自身以及样本消毒不充分,操作过程甚至会中途去掉安全手套,脱戴口罩等,这种不规范的操作,大大增加了在人畜接触的过程中感染人畜共患病的几率。

4 畜牧兽医实验室人畜共患病防控原则及防控措施

4.1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原则

对于从事畜牧兽医的从业人员,在进行相关实验的时候,应当遵循三准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疾控中心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案例》相关内容实施人畜共患病的防疫工作;其次,需要遵循“早、快、严、小”的原则,遇到突发疾病,及时隔离,及时防控,及时进行硬性消毒杀菌处理工作,严格把控消毒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避免畜牧兽医站在进行相关病情监测时,感染人畜共患病;最后在对人畜共患病的防治问题上,还应当多方联合,养殖户,畜牧兽医站实验工作员、地方防疫疾控中心在针对重大动物疫情的时候,应当联合起来,进行防疫规范宣传,并且对于病情区内的实际人畜感染情况,建立隔离区和治疗区(实验室周边3公里以内建立疾控站,周边5公里圈定为风险隔离区),减小外界的接触,减少扩散渠道[2]。

4.2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

4.2.1 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上,要采取多种手段,如操作技能竞赛、理论知识考试、板画宣传、安全教育等活动,加强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增加实验操作相关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尤其是要将防范人畜共患病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

4.2.2 制定动物检疫和防疫的工作规范

严格将动物检疫和防疫的工作规范做实做细,不遗漏如何一条步骤,让每个步骤都形成一种规范和制度,让实验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得到约束和规范,能够进行安全操作,并树立危害意识和不断强调自我防范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把人畜共患病感染的风险降低和杜绝。同时需要对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规范,如:做好进出样本的台账记录、样本检测数量登记及使用的检测工具等,以保证有迹可循,有量可查,更好地促进动物实验的开展。

4.2.3 消灭实验室传播媒介

采集的动物产品、血液样品及各种动物病理组织样品等要做好实验前的安全放置工作,实验后的清理、销毁工作,做好实验区域的消毒灭源,使样品携带的部分致病菌毒得到控制和消灭,防止疫病从实验室传播出去[3]。

5 结语

人畜共患病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时时刻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尤其是对于畜牧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而言,是面对者和接触者,只有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严格遵守防控原则和防控措施,严格执行操作步骤和操作规范,才能将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控制在源头,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

猜你喜欢

人畜患病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人畜共患病对从业者的危害及其防控方法探析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人畜共患病的公共卫生危害、流行特点及预防策略
浅谈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完形填空训练
高二生物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