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海拔地区沙棘播种育苗技术

2020-12-26刘俊龙石振威洛桑索朗顿珠

安徽林业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山南沙棘苗床

刘俊龙,石振威,洛桑索朗,顿珠

(1.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安徽 合肥230001;2.山南市林业和草原局,西藏 山南856100)

1 山南市气侯情况

山南市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地处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南的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平均海拔3 700 m,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带。气候以高寒干旱为主,年平均气温5.6 ℃,年最高气温31 ℃,最低气温-27 ℃;年平均降水量400 mm,春季多风沙扬尘,夏季7~8 月为雨季;秋季干旱,冬季严寒、降水少、多大风。

2 沙棘的生物学特性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胡颓子科沙棘属的落叶性灌木[1]。沙棘生态幅度宽,适应范围广,垂直分布于海拔1 000~4 000 m,能抵抗-40 ℃的低温,具有生长快、根系发达、主根浅、须根多、萌芽力强等耐旱、抗严寒、抗风沙特性,被广泛用于防风固沙及水土保持林建设。西藏自治区主要沙棘品种有江孜沙棘(Hippophae gyantsensis)、西藏沙棘(Hippophae thibetana)、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subsp sinensis)、俄罗斯大果沙棘(Fructus Hippophae)等。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 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 之王”的美称,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多种领域。其根部的根瘤菌具有固氮能力,对改良土壤条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积极作用[2-3]。

上世纪60 年代山南市开始尝试进行沙棘人工栽培,至本世纪,沙棘发展推广规模不断扩大。山南市错那县千年古沙棘林(又叫江孜沙棘)分布面积133.33 hm2,总株数约8 000 株,平均胸径104 cm,平均树高12.5 m。山南市隆子县有近5 000 hm2的沙棘人工林,2019 年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为“世界最大人工种植连片沙棘”。沙棘林不但已成为整个雪域高原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沙棘育苗技术

3.1 圃地选择

沙棘育苗圃地宜选用交通便利、水源和电源皆通畅的地块。要求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沙壤土或棕壤土,土层厚度大于50 cm 以上,地下水位1.0 m 以下,pH 值6.5~7.5。

3.2 圃地整理

3.2.1 整地

秋(冬)季,人工或机械翻耕土壤,深度25 cm 以上。圃地湿润或土壤稍黏重或冬季有积雪的地块待到翌年早春再进行整地耙平。春季翻耕土壤深度要求在20 cm 以上,随耕随耙,及时平整镇压。

3.2.2 施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春季施有机肥3 000~4 000 kg/667m2。为使养分平衡,辅以无机磷、钾肥和少量无机氮肥,磷肥用量为40~50 kg/667m2,复合肥50~100 kg/667m2。施肥要结合耕翻,均匀施入深土层中。

3.2.3 土壤处理

育苗前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土壤处理。结合翻耕整地,撒施6~10 kg/667m2硫酸亚铁或10~20 kg/667m2石灰,起到调节土壤酸碱度的作用。

3.2.4 作床

作床方式主要为床作和畦作。育苗地在水源充足、灌溉条件好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块,一般采用床作;在气候干旱或水源不足、灌溉条件稍差的地块,多采用畦作。作床时,床面一般高出步道10~20 cm,宽1.0~1.2 m、长10~20 m,床间步道25~40 cm;畦作时的畦面要低于畦埂10~20 cm,宽1.0~1.2 m、长10~20 m,畦埂宽30 cm 左右。苗床、苗畦均要做到土粒细碎,表面平整。

3.3 种子采集及制备

3.3.1 种子采集

沙棘种子在9~10 月成熟,冬季或翌年春季均可采摘。种子成熟时的具体表现为:果实由绿色变为橘黄色或橙红色,果肉汁多饱满,外皮呈棕黑色并具光泽。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株作为采种母树。采种时一般用高枝剪或人工上树采集;亦可树下铺垫子,用棍棒轻轻敲打枝条震落果实。

3.3.2 种子处理

(1)种子贮藏。将当年12 月中旬至羿年1 月上旬采集的沙棘种子,用石碾子碾压或木棍敲打果皮破裂,再辅以手工反复搓揉,并在清水中淘洗去除果肉果皮,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即可贮藏。

冬季贮存催芽。沙棘种子经过冬季贮存催芽可提高来年育苗的出芽率。主要方法为:将沙棘种子用浓度为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24 h,捞出后再用清水冲洗2~3 遍,放置于通风处阴干。将阴干后的种子和湿沙按1∶3 的比例混拌均匀。在背阴、排水良好的地方挖一个深80~100 cm 的坑,将拌好的沙棘种子与湿沙放入坑内,覆10 cm 湿沙于其上,再回填土。

(2)浸种催芽。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用40~60 ℃温水浸种24 h,待水温冷却后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4 h,然后捞出掺2 倍沙,放置于室内催芽。5~9 d 后,出芽率达到50%以上时即可进行播种。

3.4 播种

在高海拔地区,沙棘播种时间一般为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播种量为3~5 kg/667m2。播种方式以撒播为主。将沙棘种子与细沙混合物均匀撒播于苗床,覆土0.5 cm,轻拍镇平。有条件的圃地可用塑料薄膜搭建拱棚或覆盖地膜,促进苗木生长齐壮。10 d左右,当幼苗出土量达50%以上时,搭建遮阳网防止幼苗日灼。

3.5 田间管理

3.5.1 除草松土

在沙棘育苗期间,及时进行除草,除草以人工除草为主,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降雨、灌溉后要及时松土,松土时禁止伤苗、压苗。

3.5.2 间苗、定苗

待幼苗长出2~4 片真叶时,及时拔除生长过于密集、发育不健全以及受伤、感染病虫害的幼苗,保持苗床上的留苗分布均匀。沙棘育苗当年可间苗2~3 次,最后留苗量保持在15~20 株/m2。

3.5.3 水肥管理

苗床应始终保持床面湿度,适时适量浇水。干旱时及时补水,连续阴雨天要及时沥沟排水。追肥时间及施肥量:苗木生长期追肥3~4 次。第一次6月中旬,施尿素(或复合肥)5 kg/667m2,以后每隔20 d 施肥1 次,每次增加肥料5 kg;最后一次7 月下旬,施尿素(或复合肥)15 kg/667m2。

3.6 有害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以预防为主,加强检疫是其主要手段。出圃的苗木和调进的种苗,要加强检疫,发现感染病虫害严重和属于检疫对象的,立即烧毁处理;在苗圃生产环节,做好圃地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圃内杂草;播种时可适时早播,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苗木生长健壮,增强抗性。圃地发生病虫害时,可采用多种生物手段进行防治,对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块,也可使用药物进行化学防治。

3.6.1 病害防治

沙棘主要病害有猝倒病、茎腐病、叶斑病等。

猝倒病及茎腐病防治:幼苗出齐后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苗床。

叶斑病防治:当幼苗长至6~8 片真叶时,交替用75%甲基托布津、多菌灵、0.5%波尔多液等防治。

3.6.2 虫害防治

食叶害虫:主要有蚧壳虫、舞毒蛾、天幕毛虫、木虱、金龟子等。主要防治措施为人工摘除带虫枝、叶,清除越冬虫茧,破坏害虫越冬场所;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喷洒50%杀螟松或80%乐果300 倍溶液;利用天敌,如黑卵蜂、赤眼蜂等。

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等。播种整地前,用40%辛硫磷乳油加水稀释2%~2.5%拌种或稀释20 倍后拌土均匀撒在苗床上。圃地不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冬季深耕圃地,冻死越冬幼虫。

4 结语

沙棘是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于一身的高海拔防风固沙及水土保持造林的优良先锋树种之一。在沙棘育苗过程中,一是准确判断市场需求;二是结合不同立地条件,采用标准化育苗技术,定向培育、分批种植,提高沙棘育苗的优化配置,发挥出最佳经济效益。后期的管理阶段,要结合造林要求,严格落实抚育工作,使沙棘育苗、造林得到良好发展,实现沙棘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山南沙棘苗床
发酵工艺为获得优质沙棘酒提供基础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阿勒泰地区大果沙棘营养成分研究
游英山南武当
上茬水稻田选做育秧苗床的问题与防止
沙棘丰收红艳艳
我是这世上最幸运的人
我是这世上最幸运的人
温室育苗自动覆膜控温移动苗床